手把手教寫作 文字漣漪蕩漾心田

2023/03/17| ◎詹雅惠,余春芳,張仁堂/臺中報導
列印
「主菜需有配菜陪襯,細節很重要,但切記勿流於瑣碎,故事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張麗雲有著豐富的採訪寫作經驗,她提醒:「真善美的文字,貴在報真導正,避免風花雪月、無中生有,要以『信達雅』為原則。」

2023年3月4日早上,慈濟志工在臺中潭子區心田聯絡處舉辦文字基礎課程研習,來自大中區各地的學員及工作人員共九十九位,共聚一堂聆聽這場精采的實務分享。

張麗雲是促成此次文字基礎課程研習的主要推手,「我在編稿過程當中,發現北屯與潭子區的活動很多,所以希望多培養一些文字的寫手出來。」她表示會選在心田聯絡處舉辦,是喜歡這裡的場地寬敞、空氣流通、停車很方便。

今年七月底中區有一場大型的經藏演繹活動,「不管寫花絮或是人物報導都需要很多的人力,必須趁這個演繹未開始練習之前,趕快將人才培養出來。」張麗雲說明對於排課的期待,所以將原先預訂整年度的課程,集中在三到五月之間做一個總結。

你念對了嗎?大螢幕出現一句又一句容易混淆的成語:「呱呱墜地」、「比比皆是」、「心寬體胖」、「自怨自艾」「……」,當正確念法公布,臺下一陣討論驚呼聲,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習以為常的字好像一直都念錯。司儀張淑宜口才流利、妙語如珠地為今天的活動做了完美的開場。

◎人人是慈濟歷史記錄者

講師張麗雲堪稱每日悠遊在文字大海中,她總是努力提供發表的平臺,提攜、鼓勵後進。「想要文筆流暢貴在於多寫,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寫大藏經,寫文稿沒有很難。」張麗雲談到只要你的心美,將感受的場景、情境,付諸於文字、拍照或錄影,表達出來都會很真、很美。

針對慈濟大藏經文章裡的數字、特殊稱謂及字的正確使用,如日期用阿拉伯數字(2022年2月2日),其餘多以國字呈現:三百元、五歲、攝氏十度……另外如:記錄下來(動詞)紀錄片(名詞),週日、周年慶,一分善念(無形的)一份禮物(有形的)……等等,以及文體書寫的基本格式與共識,也做了詳細的說明。

張麗雲在「人人是慈濟歷史紀錄者」的課程中,以自己一則刊登在668期慈濟月刊上〈搭錯車的人生 有解〉的人物報導為例,引領學員如何說故事?從哪裡說起?

「只要對學習有幫助,當然樂於將它當成教學教材。」志工石于芳就是人物報導的主角,她佩服張麗雲能夠從又多又瑣碎的分享內容,找到主軸、亮點。這則故事出刊之後,收到一位高雄受刑人的來信,讓石于芳嚇一跳,她驚歎:「這真的是文字的力量。」

原來石于芳曾經年少輕狂,明知是錯的也要變成對的,懵懵懂懂走入絕境;後來因為接觸慈濟,才漸漸改變自己讓家庭和樂,更能將心比心,協助跟當年自己一樣搭錯車的個案,希望對方也能因為遇到慈濟,生命得以大轉彎。這位受刑人想要改過自新,可是找不到機會與支持,所以寫信請求慈濟人拉她一把,最後是把這個案轉介給當區的志工去陪伴關懷。

「沒想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影響別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怎麼樣勇往直前才是最重要的。」石于芳邀了潭子區六位學員一起來共修,「相信學習之後,不論是寫文章或是平常的互動、及用Line傳達訊息都會有所進步,有利於如何精準地與人分享自己的熱忱。」石于芳努力地要將這股力量持續延伸。

北屯區志工何麗華也陪著六位沒有寫作經驗,但對文字有興趣的學員前來。看到她們埋頭不停地寫筆記,何麗華特別叮嚀:「先認真聽懂、聽清楚,上課的資料,課後講師會提供給大家的。」有幾位是上班族,時間不確定,所以今天現場才報名的。「看到她們開開心心的,應該是收穫滿滿。」何麗華說。

◎每一個故事都是影響力的延伸

三十年教學生涯退休的魏玉縣,於2011年參與入經藏後,自發性表明要做文字志工;更在一次社區歲末祝福採訪紀錄時,看到那麼多人受證,又聽到證嚴上人開示:「要發揮大愛,不要只是獨善其身,執著自己的小我。」當下就決定要參加培訓成為慈濟委員。

她分享「文字的採訪與撰稿」中,信手拈來都是佳作,以社區志工做蘿蔔糕義賣馳援土耳其地震的善舉,作為螢幕上授課的簡報檔案,並將採訪完成的社區活動紀錄,做為課程的鋪陳,巨細靡遺地說明如何收集素材;而這當中除了人、事、時、地、物,還要有故事性,以符合事實的邏輯串連,方能成為有意義的文章。

課堂中,一個專注的年輕身影,不時的低頭做筆記,她是志工陳瓊瑤的甥女莊蕙伃,目前在臺北從事美學資訊設計,寫腳本、短片剪輯是她的工作項目。「會報名參加今天的文字課程,本來只是單純地想要陪陪阿姨,支持她喜歡做的慈濟事,想不到課程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莊蕙伃分享。

講師以輕鬆聊天說故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引領學員一步一步進入「人事時地物」的情境,分享的順序節奏明快,讓莊蕙伃印象深刻,想繼續往下聽。基於與她自己行業相關,所以對於「與受訪者磨一兩個小時,即使只有一兩句觸動人心的話語,擷取菁華也覺得值得。」的採訪態度及所花費的心力,感到非常佩服。

就讀高中一年級的蘇鈺婷是應阿嬤之邀報名參加的。「我想讓她多參與慈濟活動,所以有這個文字課程就趕快報名,陪她一起來。」坐在一旁的志工劉滿足以欣慰的語氣說著,祖孫情深一同精進,令人羨慕讚歎。

「寫文稿不要太主觀評斷,要通情達理,下筆客觀點,才好讓人理解。」蘇鈺婷對於講師這句話特別有感受。「今天的學習,幫助我在寫作文的時候,思路更通暢,內容更有故事性。」她表示還有兩次的課程,有空一定參加。

◎設定對象認識主角 找關鍵亮點

志工林淑懷分享過去在參與社區大大小小的活動時,曾經抱怨為什麼當志工要學電腦,要做那麼多不會的事。「會加入文字紀錄,是從社區的個案訪視開始的。」跟照顧戶訪談互動中,慢慢修正自己訪視紀錄的撰寫,林淑懷從電腦一竅不通,爾後不斷地報名上課,摸索學習,至今在文字的領域裡,發光發熱持續地精進。

「多聽、多看、多問、多觀察,一句話、一件事、一個分享都足以記錄下來。」林淑懷於課堂上提到,採訪前做一些功課是必要的,對訪談幫助很大;設定對象、認識主角,可以協助清楚找到活動過程中的關鍵亮點。

南屯區志工嚴錦堂去年(2022)甫受證,即被邀約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身為公務員的他表示:「職務關係,每天都與文字為伍,就覺得從這方面著手比較容易。」加上培訓期間書寫的心得報告,有幾篇獲得佳作的肯定,給了他信心,所以歡喜地來學習。

「講師群都是經驗豐富的第一線寫者,教我們如何去『買菜』、再如何將『菜』加以料理,成為色香味具全的佳餚。」嚴錦堂如此貼切比喻,他了解大藏經史料紀錄的部分用字和公部門的公文一樣,是會有些規範的,熟悉用習慣就不難。

「很久沒有『搖筆桿』『爬格子』了,上班都是在改別人的文件;畢竟『整修』與從基礎開始到完成一面牆一棟房子是不同的。」嚴錦堂謙虛地表示一切從頭學習,四、五月的文字課程絕對不會錯過。

會眾邱麗娟2月19日曾跟著志工莊秀珠參與慈濟為「馳援土耳其募心募愛」走上街頭的活動,深受感動,這是她第一次接觸慈濟。今天(3/4)把握因緣,再次與志工共聚一堂,參加心田聯絡處舉辦的文字基礎課程,從另一個角度參與、認識慈濟志業。

她體會到影像可以記錄現場實況,照片留下剎那感動,而文字則可以描繪場景、創造氛圍,可以傳遞情緒、觸動人心。「站在讀者的角度,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即可讓人身歷其境,感同身受。」邱麗娟讚歎著文字的力量。

「在慈濟,我就像社會新鮮人,從基礎開始學習,希望未來能在人文真善美的領域貢獻己力。」細膩謙柔的邱麗娟如此自我期許。

志工張翠娥前來關心課程的進行,看到很多的新面孔,內心有著無限的感動。「這麼好的課程,本來想於大中區再辦一次,但是我發現『應該要上課的』『會來上課的』『肯來上課的』都已在現場,所以就不再重複舉辦了。」她語重心長地表示。

「今年中區的一大事──經藏演繹,將會有很多人參加,因此需要邀約更多的人來參加文字共修,如此一來,就可以你我彼此相互做記錄。」張翠娥呼籲大家回社區鼓勵有興趣、有時間的志工,踴躍參加四月與五月份的課程,賦歸前,學員們也彼此約定四月一日再相聚。

圖左 :2023年3月4日一早,臺中北屯與潭子區的志工們來到心田聯絡處,排桌椅、佈置會場及交通引導,盡地主之誼歡迎來參加今年度首場文字基礎課程研習的學員。[攝影者:何佳玶]
圖右 :志工張麗雲極力促成此次文字基礎課程研習,以自己一則刊登在慈濟月刊上的人物報導為例,引領學員如何說故事?從哪裡說起?[攝影者:何佳玶]

圖左 :志工魏玉縣將自己採訪記錄社區義賣蘿蔔糕的過程,以輕鬆聊天說故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引領學員一步一步探究「人事時地物」的情境。[攝影者:何佳玶]
圖右 :志工林淑懷分享:採訪前做一些功課是必要的,設定對象、認識主角,可以協助清楚找到活動過程中的關鍵亮點。[攝影者:何佳玶]

圖左 :會眾邱麗娟(左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它可以描繪場景、創造氛圍,可以傳遞情緒、觸動人心。[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南屯區志工嚴錦堂(左二)上班都是在改別人的文件,謙虛地表示一切從頭學習,畢竟「整修」與從基礎開始到完成一面牆一棟房子是不同的。[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志工陳瓊瑤的甥女莊蕙伃(中),在臺北從事美學資訊設計,佩服志工「與受訪者磨一兩個小時,即使只有一兩句觸動人心的話語。」的採訪態度與花費的心力。[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石于芳(中)沒想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影響別人,她謙虛地表示:「雖然能力不足,一樣可以勇往直前,將這股力量持續延伸。」[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就讀高一的蘇鈺婷(右)說:「今天的學習,幫助我在寫作文的時候,思路更通暢,內容更有故事性。」與坐在一旁的阿嬤劉滿足(左),祖孫情深同精進。[攝影者:林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