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後重建 3D列印家的藍圖

2021/05/20| ◎曾奐珣/北加州分會報導
列印
「我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可以在這個失控的大環境裡保護我們,況且這些原材料的資源相對容易獲取。」安德魯·賈拉德(Andrew Garrard)是一名擁有產製與設計經驗的建築師,他相信3D列印建築所用 的混凝土材料,是堅固、耐高溫、不易被摧毀。

坎普山火發生後,住房是受災社區裡最受熱議的話題。這場爆發於2018年11月的山火燒毀位於天堂鎮(Paradise)和比優特郡(Butte County)非建制社區裡將近一萬九千個建築物。

◎微型房屋 災民更快重建家園

一項住房報告(「The Impacts of Camp Fire Disaster on Housing Market Conditions and Housing Opportunities in the Tri-County Region」)顯示,這些災區面對著多重的挑戰,例如:缺少可用的住房存量、創新紀錄的高住房費用與租金、缺乏針對無保險與低保居民的補助與經濟適用房。

截至2021年3月31日,天堂鎮已發出一千七百二十六張獨戶住房與多戶住宅的建築許可證,共八百三十七個房屋已完成重建並可入住;比優特郡已向火災區裡的非建制社區,包括馬加利亞社區(Magalia)、康考山區(Concow)、洋基山社區(Yankee Hill)、普爾加社區(Pulga)的居民發出三百六十五個住宅建築許可。目前受災社區仍在住房方面與完全恢復相距甚遠。

許多機構與個人積極地尋求不同的住房方案,希望可以突破障礙,幫助受災城鎮與社區完成重建。慈濟志工專注服務於災難個案輔導,同時也踴躍投身於與其他機構合作尋找可行的方式。

小松基金會(Tiny Pine Foundation)是慈濟在坎普山火重建工作裡的合作機構之一。機構創辦人艾麗莎·諾蘭(Alyssa Nolan)回憶:「我在溪口市參加資助金計劃書寫作研討會的時候認識謝明晉(慈濟美國北加州分會執行長),但我更早就認識慈濟,因為我在2008年的山火中失去房子時,慈濟志工是當時給我最多幫助的人。」

親身受災的經歷,使艾麗莎感同身受地了解坎普山火災民的需求。於是,她從頭開始自學如何建造微型房屋,之後成立了非營利機構。艾麗莎說:「發起這些救助活動,對我個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幫助。我在做這些的時候,會感到自己有能力保護我的家人。」

通過來自各界的善款,以及全美各地的志願者的幫助,小松基金會於2018年12月與2020年12月之間,贈送了二十一個微型房屋給受災家庭。2020年12月末時,該機構有九座正在建造的房屋,並已有另外十六座房屋的資金捐款。

在重建費用高昂的情況下,材料成本只需大約九千美金(約新臺幣二十五萬元)的微型房屋,成了有效的替代方案。

通過災難個案輔導,慈濟資助了一個由小松基金會建造的微型房屋。此外,艾麗莎在2020年10月時說,在未來的受益個案名單中,有五個家庭同時也受慈濟的災難個案輔導員關懷。對於跟慈濟合作耕耘於坎普山火重建工作,艾麗莎非常歡喜。

「你們跟我們很像。你們是螞蟻雄兵,卻能產生巨大影響。跟理念相合的機構合作,我們可以完成更大的願想。今天我們能為這麼多擁有不同需求的人服務,只因為我們同心協力。」小松基金會創辦人艾麗莎·諾蘭說道。

◎嘗試3D列印 解決災民迫切需求

安德魯·賈拉德(Andrew Garrard)是一名擁有產製與設計經驗的建築師。坎普山火發生後,他搬回到天堂鎮:「有很多人需要房屋居住,這啟發了我去尋找其他建築的可能性。」

儘管「3D列印」,對安德魯是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但眼看著災民迫切的需求,安德魯潛心投入學習這項建築技術。他說:「我首先開始研究的是混合設計的原理。我讀了很多又長又單調的論文資料,關於混凝土的混合設計和3D打印技術。」

慈濟志工前去拜訪觀摩時,安德魯正在努力用自己搭建的3D打印機,製作一個成功的混凝土雛形。他說:「在建築任何東西之前,我必須先試出最佳的混合配方,學習如何讓混合成功的原材料,順利從擠出機流動出來。」

雖然,災民們迫切需要安全穩定的居處,不幸的是坎普火災之後,在這座山嶺上建房子的成本變得非常高昂,建築工程需要很多技術人員,但供不應求。安德魯說:「這個世界有很多因災難而起的工作需完成。當我們滿足了作為人類的基本需求,便將具備能力,和諧地協力為全人類打造更好的未來。」

圖左 :2018年,小松基金會在志願勞動者與收穫捐款的基礎上成立,為坎普山火災民建造微型房屋棲身。[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通過災難個案輔導,慈濟資助了一個由小松基金會建造的微型房屋,並協助處理。[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具備不同技術能力的慈濟志工在建築工地裡,按照艾麗莎·諾蘭的指示,操作著各項任務。[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具備不同技術能力的慈濟志工在建築工地裡,按照艾麗莎·諾蘭的指示,操作著各項任務。[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具備不同技術能力的慈濟志工在建築工地裡,按照艾麗莎·諾蘭的指示,操作著各項任務。[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安德魯將混合材料倒入擠出機,以打印混凝土雛形。拍攝/呂宛潔[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安德魯(右)邀請慈濟志工嘗試攪勻混凝土原材料。[攝影者:曾奐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