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偏鄉英語交流 飛越太平洋的愛

2021/06/16| ◎錢美臻/北加州分會報導
列印
2020年12月27日至3月28日,美國北加州沙加緬度(Sacramento)慈少(慈濟青少年志工,簡稱「慈少」)與臺灣澎湖七美鄉雙湖國小以「線上教學」的形式,完成為期三個月的「英語交流計畫」。

慈 少以精心製作的谷哥幻燈片軟件(Google Slides)為學生們學習英文的重要媒介,將單字融入到簡單的對話及趣味遊戲中,讓雙湖國小的五年級和六年級,總共十位學生們對英文產生興趣,並建立開口說英文的自信。

◎竭盡所能 細心準備

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國小與慈少雙方提前測試了網路及Google Meet的運作。雖然沒有先進的設備,但慈少們相信,略微模糊的畫質和雜音,不會影響他們的笑容及充滿活力的聲音;慈少溫暖的善意,通過小小的螢幕橫跨太平洋,到達遠在一萬多公里外的小島——澎湖七美鄉。

澎湖雙湖國小坐落於澎湖縣七美鄉西湖村,於1959年獨立設校,因學區包括該鄉東湖村和西湖村,故名「雙湖」。由於距離臺灣本島遙遠,資源取得不易,因此發展速度較慢,許多人為了養家餬口而離開小島,到本島打工,導致七美鄉的人口數只有將近四千人,國小的全校學生只有三十四人,每個年級只有一班。

這樣的條件,讓學生們學習英文變得更加艱難,於是慈濟志工與校方合作舉辦這場活動,不僅讓學生體驗一場獨特的交流學習,也讓慈少有機會發揮能力助人。

為了保證活動的品質,篩選報名的慈少是很重要的環節。主要條件是具備英文與中文的溝通能力、就讀高中、性格活潑開朗和可以配合交流的行程表,這樣詳細的要求,為的是確保留下來的慈少們能帶來最好的教學。

最終有二十名慈少和雙湖國小四位五年級和六位六年級生共十人,以兩位慈少和一位學生為一組,分成十組,參加這場「英語交流」的活動。

由於熱情的慈少完全沒有教學經驗,所以慈少輔導員志工陳碧惠(Nancy Ku)邀請目前就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兩位沙加緬度慈少幹部畢業生,慈青(慈濟青年志工,簡稱「慈青」) 王采盈(Selena Wong)和王佳盈(Estella Wong)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引導慈少們討論活動教材的主題及內容,鼓勵大家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觀點。

◎用心用愛 真誠付出

活動以一週一次的頻率飛快地進行著,每到了星期日下午(臺灣時間星期一早上),慈少都忙碌於課堂的準備工作,除了二十分鐘的教學,慈少們還會在上課前十五分鐘開一個短暫的會議,確認攝影鏡頭及麥克風收音正常,整理好儀容,確認一切都沒有問題後,才正式開始課程。

下午的陽光明媚燦爛,慈少們對著攝影鏡頭,露出親切的笑容,在一次次的鼓勵中,慢慢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氣氛也從生疏緊張變成熱絡。二十分鐘的課堂,主要包括學習新單字、應用對話、練習活動及靜思語;雖然短暫,但也無比充實。

教學結束後,各組會在谷歌會議室(Google Meet)上,分享課程進行的情況,若有什麼問題或者不順利,大家會一起討論後,提出解決方案,讓下一節課的交流變得更好。

從寒風凜冽到春暖花開,慈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陪伴學生們走過整整三個月。這期間有歡笑、有驚喜,卻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挑戰,但慈少們以耐心與學生配合,讓困難悉數迎刃而解。

課堂剛開始,學生們有些害羞,不敢開口講話,慈少們花時間與學生建立關係,用鼓勵及笑容創造輕鬆的氣氛;學生們遇到發音較困難的單詞,慈少們便放慢速度,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分開講解;課堂時間太短或有剩餘,慈少們便依照情況增減內容,有的慈少甚至利用空閒時間,規劃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及相處模式。

整場交流下來,雙方都有許多收穫。慈少們表示,很高興能看到學生們勇於踏出舒適圈,在挑戰中進步。除此之外,這次的活動也拉近了慈少之間的距離。因為這次幾乎由慈少們全權負責策畫,以及任務分配,激發了大家的責任感,紛紛踴躍參與並發言,與同伴溝通協調的能力也大幅提升。

◎真心回饋 盡是感恩

活動最終在四月初圓滿落幕,雙湖國小的校長歐德孝在採訪中,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

「謝謝慈濟的師兄姊及慈少們願意陪伴我們學校的孩子,一起學習外語。我們七美鄉礙於東北季風影響,有半年的時間會交通中斷,因此身處此地的雙湖國小,缺的可能不只是資源,而是陪伴。我們由衷的感謝慈濟,願意長時間的陪伴我們一起學習及成長。」雙湖國小的校長歐德孝感恩說道。

歐校長也已經與沙加緬度慈少團隊,安排了第二期的英語交流,繼續這個有意義的活動,直到六月底學年結束。

本次活動的慈少負責幹部黃煒倫(Justin Wong)欣然表示:「我會加入這個(交流活動)團隊,是因為我很享受教學。在活動中,我了解到每個人在團體內的角色都很重要,同伴之間的溝通,更是不可或缺。由於良好的配合,我們逐漸發展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我特別感激有機會與相隔萬里的人,在短短的時間內相互交流,這是很棒的活動。」

常陪伴孩子去老人院關懷的家長馬愫禎分享,在偏鄉英語教學中,慈少們受益良多。看到自己的小孩有所成長,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還有責任感;他們很願意花時間準備教材,因為他們相信這是有意義的事。

藉由科技的幫助,他們有機會隔空陪伴偏鄉小孩,一起學習,也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耐心。「感恩慈少在疫情期間,仍然有機會盡他們的綿薄之力,幫助有需要的人。」

家長鄭秀文在此次活動的過程中,曾多次的回饋:「當我知道有偏鄉英語教學的時候,就鼓勵兩個孩子參加。因為我們熱愛臺灣,用行動來支持臺灣,讓美國慈少的孩子和臺灣的孩子進行交流、經驗分享,別具意義。」她希望這個「交流計劃」能夠幫助澎湖的孩子,在學習英文時不感覺陌生,透過英語會話培養自信心。

「我也看到家裡的兩個孩子,自己製作教學教材,每星期開會檢討;感覺她們學習到熱誠、負責,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教學計劃,讓美國的孩子用愛與行動去付出,關心有需要的孩子們。」

距離從來不會成為善意的枷鎖,慈少們突破了這樣的難關,盡全力將溫暖傳遞出去。「交流活動」早已不僅僅單純是交流,其中蘊含的還有陪伴及感恩,一場珍貴又短暫的相遇,牽起了「沙加緬度」與遙遙彼岸的「七美」,始於嚴冬,卻從不終於暖春,美好記憶將在彼此心中延續下去。

圖左 :雙湖國小高年級生用心做筆記,努力和美國的慈少大哥哥大姊姊學習英語會話。攝影/許晉郎[攝影者:錢美臻]
圖右 :每週上課之前,慈少都要先測試電腦連線順暢收音與影像都清晰,大家集氣之後開始進行雙湖國小學生的課程 。[攝影者:陳碧惠]

圖左 :來自臺灣的蘇薇芸(圖左)和黃曦柔(圖右)非常地感謝有這個為臺灣偏鄉學童付出的機會。攝影/鄭秀文[攝影者:錢美臻]
圖右 :中英文俱佳的慈少林蘇瑤曾有教英語的經驗,參加這個英語交流活動;她認為和慈少團隊一起工作,有不一樣的體會。攝影/錢莉[攝影者:錢美臻]

圖左 :一向安靜的慈少鄭勤謙,在這次活動中,克服挑戰和國小學生歡喜的互動。 攝影/馬愫禎[攝影者:錢美臻]
圖右 :雙湖國小高年級生努力學習和明顯的進步,讓美國的慈少大哥哥大姊姊很讚歎。攝影/許晉郎[攝影者:錢美臻]

圖左 :慈少姊弟劉悅悅(圖左)和劉柏揚(圖右)是慈少班前、後任班長,一起參加英語交流,看到學生的進步,課後很歡喜。[攝影者:馬珊珊]
圖右 :雙湖國小校長歐德孝藉由影帶,簡介國小校園與英語交流的電腦教室,雖然遠隔萬里太平洋,也讓慈少認識合作夥伴們的學習環境 。 攝影/許晉郎[攝影者:錢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