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快門入善門 人文真善美基礎課圓緣

2010/05/30 | ◎張瑛芬/嘉義報導
列印
嘉義聯絡處從4月份開始,陸續展開人文真善美志工基礎課程培訓。連續幾次,共為期二天半的課程,在今天(5/30)在大林慈濟醫院五樓大講堂進入尾聲。除了講師精彩的分享,學員也提及自己如何克服「斷頭缺手」的照相技術,學習敲打鍵盤寫文稿等,從快門入善門,留下歷史的同時,也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學員上台分享出班記錄社區美善的點滴。[攝影者:劉惠娟]
「卡嚓、卡嚓」,調好焦距、按下快門,或許在山之巔,也許在海之涯,鏡頭前藍天白雲的身影,化為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慈濟人走過四十四個年頭,留下無數珍貴、撼動人心的歷史 鏡頭,背後有一群人無聲的默默付出,他們的名字叫做「人文真善美影視志工!」

「為慈濟寫歷史、為時代做見證。」這是每一位人文真善美志工的使命,時時把這些話奉為圭臬。嘉義聯絡處從4月份開始,陸續展開人文真善美志工基礎課程培訓。連續幾次,共為 期二天半的課程,在今天(5/30)將進入尾聲,雖然是最後一次上課,天空飄起毛毛細雨,學員們依然不懈怠,一大早準時來大林慈濟醫院五樓大講堂報到。

◎全心投入 鏡頭下慈濟人文不可少

來自台中的簡宏正師兄,有二十多年攝影經歷,今天擔任課程講師,不僅分享攝影的寶貴經驗,也要提醒大家:「莫忘鏡頭下的慈濟人文!」課堂上播放著今年(2010年)台中區 浴佛典禮的珍貴照片,整齊的圖騰、完美的菩提葉,這是眾緣合和所呈現的莊嚴道氣,「大家請看,典禮尚未開始,負責電子攝影的師兄為保持道場莊嚴,不敢隨意走動,躲在台子後 面,這是一分尊重,是慈濟人所與眾不同的人文精神。」簡宏正師兄為照片詳加說明。

「要尊重鏡頭前的一切!」文稿、平面攝影、電子攝影為三合一紀錄,三人要互相支援、互為耳目,彼此尊重、彼此成就,每人根基不同、資質有異,團隊間要互相包容、和氣相處, 切莫有分別心。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分好因緣,不要為了搶鏡頭而破壞整體的和協,參與活動如果只是一味的「爭鏡頭」,那和一般媒體有何差異呢?

慈濟的美,美在團體;慈濟的美,美在和諧。慈濟人文是自我修行、自我管理,拿起鏡頭不可有傲慢心,尊重被攝影者,也是尊重自己。在人文真善美的領域中,攝影不是技術問題, 而是體悟,你看到了什麼?你體悟到什麼?「用相機走入生命、用文字分享感動、用鏡頭觀眾生相。」付出還要學會感恩,才能豐富自己的生命、莊嚴團體的美。

◎二十年未拿相機 今留眾生相入經藏

隸屬嘉義西區的社區志工張靜芸,照相技術不佳,以往幫別人照相,總是不完整,不是「缺了頭」,就是「少了手」,常常成為家人的笑柄。這二十多年來從未拿過相機照像,連基本 的鏡頭伸縮都不會。

從大愛電視台、《慈濟》月刊中認識慈濟而走入慈濟,聽到上人說要為慈濟寫歷史,張靜芸決定要克服心理障礙,重新拿起相機,留下人間美善的腳步。畫面上一張張社區茶會的照 片,是張靜芸努力的成果:「不僅有頭有手,畫面還很完整,要感謝師兄們的指導,讓我有信心多了!」

「我是因為要做慈濟寫文稿才學電腦!」社區志工何淑麗語畢,現場響起一片掌聲。淑麗師姊說,年紀大了哪需要用電腦,有兒子、女兒代勞,根本沒想過學電腦這回事。參與社區志 工多年,為社區活動留下見證,用手寫倒也得心應手,但是拜託別人打字總是不便,大家鼓勵她:「學電腦啦!比較方便。」這句話讓她開始敲打鍵盤學習電腦。

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來自社會各階層,學歷有高、有低,年紀有大、有小,技術有純熟、有生疏,他們都是業餘的門外漢,但也都秉持一念善心要做專業事。將剎那化為永恆,從快門 入善門,學員們期許自己,善盡功能留下美善的足跡,把大愛的故事永留人間。

圖左 : 台中的簡宏正師兄有二十多年攝影經歷,[攝影者:劉惠娟]
圖右 : 連續幾次,共為期二天半的課程,在今天(5/30)將進入尾聲。[攝影者:劉惠娟]

圖左 : 學員克服心理障礙,重新拿起相機,留下人間美善的腳步。[攝影者:劉惠娟]
圖右 : 學員們期許自己,善盡功能,留下美善的足跡,把大愛的故事永留人間。[攝影者:劉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