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願力傳承 虎尾環保不停歇

2022/01/26| ◎李玉如/雲林報導
列印
「歹銅舊錫、酒矸、簿仔紙、報紙通賣無?」早期的臺灣社會,巷弄間常會聽到回收者,踩著三輪車沿路叫買的聲音,在農業社會至工業時期,惜福愛物的觀念深植人心。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科技的進步,資源回收的觀念逐 漸淡化,1990年證嚴法師呼籲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號召慈濟志工隨手做環保,全臺的環保點、環保站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人人都是環保志工,家家都能惜福愛物、資源回收。

◎ 虎尾環保教育站初啟航

早期收聽廣播是接收訊息的最好媒介,當時是慈濟會員的丁添財,從廣播節目中,聽到證嚴上人呼籲人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非常認同資源回收,疼惜大地的理念。

有一回,在夜市賣成衣的丁添財,因髖關節骨膜血管堵塞,兩腿接連開刀,在醫院看到很多志工義務性的幫忙,興起「不能只在旁邊感動,自己也要一起參與的心願。」開刀後休養一段時間,開始身體力行,積極投入環保,開啟慈濟環保志工的生涯。

初期沒有場地可存放回收的資源,暫放路邊,擔心影響交通,故累積一定數量,便趕緊以腳踏車載到中古商處變賣,經過一段時日,有了經費,便在住家附近租一塊空地,邀約左鄰右舍、同學一起做環保,回收量日增。

一日,附近小孩玩鞭炮,煙火掉到回收紙上,引起小火災,警覺住家屋簷,不能存放太多易燃物,開始積極尋找更適合的場地。

鄰居好友丁萬富得知這個消息,願無償出借三分之二的土地,加上自己三分之一的土地,總計約三百多坪,作為環保用地,虎尾環保教育站於1999年正式成立,開始接引許多年長環保志工,天天做環保,找到生命的第二春。

虎尾環保教育站成立初期,以小貨車回收資源,儘管醫生交代不能做太勞動的工作,他還是盡心盡力,丁添財笑著說:「工作一做,就忘記疼痛。」做環保讓他重拾生命的價值,與太太張秀月也接連受證,成為慈濟的委員,夫妻倆同心攜手做環保,數十年如一日,甘之如飴。

◎跨越鄉鎮 不減做環保的熱度

2015年場地需作為他用,虎尾環保教育站於2015年4月15日功成身退,劃下休止符。年長老菩薩,揮別這塊充滿回憶,深耕十七年熟悉的土地,流下不捨的淚水。同年6月,丁添財歡喜宣布,跨越鄉鎮到斗南環保教育站一隅,另闢疆土,重新啟動資源回收分類,再將環保志工召回。

沒有地緣的便利,虎尾社區居民無法將回收物送到環保站,環保志工只能開環保車定點回收,加上跨越鄉鎮的不便,年長的環保志工需共乘才能前往斗南,回收日因而改為星期一及星期五兩天。

兩天的定點回收,載回的回收量相當多,虎尾與斗南分別運回的資源,由各區志工自行負責分類。因此,初期地點選在斗南環保教育站的蓮花池畔旁,下雨則移到雲林聯絡處的室內停車場分類,半年後,終於在斗南環保教育站左後方,整理出一塊空地,讓虎尾環保志工有了暫時落腳的地方,免受日曬雨淋之苦。

空地雖有屋瓦可遮雨,卻只有一面牆及一面半人高的籬笆遮擋,冬天一到,凜冽的寒風冷颼颼,志工找了一塊回收的大塑膠帆布擋住冷風,夏天則用來遮住強烈的陽光,場地雖如此克難,環保志工仍不減熱度,繼續為環保盡心力。

◎不捨志工舟車勞頓 成就環保大願力

住在土庫鎮的志工楊智欽,知道虎尾環保志工,沒有一個安定的環保站,心中默默許下心願,想為虎尾環保站付出一點心力。原本打算在自家工廠設一個環保點,有法親提議,是否可以發下大願來成就虎尾環保站?也因這樣的因緣,在2016年培訓回花蓮尋根時,向上人發願,未來將成立環保站。

授證後,卻懈怠無積極進行,一日,遇到一位南部師兄詢問:「環保站進展如何?何時請上人驗收?」楊智欽聽聞後,當下很緊張,也很不好意思,立即積極尋找適當的場地。

因緣很好,2019年在興南里竹圍,離舊環保站不遠的地方,購置一塊約六百五十坪的土地,發心提供給志工無償使用,預定作為虎尾共修及環保回收,凝聚社區力量的地方。

花六個月的時間,開始整地翻修、板模灌漿……。隔年2020年3月竹圍聯絡點大致完成。一開始鄰居並不瞭解,持不同的想法與意見,志工用最柔和的態度與關愛和鄰居互動,經多次的協調與溝通,保證環保站是一個環境優美、無汙染與兼具教育的地方,最後得到鄰居的認同。

2020年9月26日,虎尾竹圍聯絡點暨環保教育站正式啟用,環保志工就近做環保,結束五年跨鄉鎮的舟車勞頓,竹圍聯絡點也舉辦品書會、虎尾親子班、浴佛、學生參訪、雲林縣政府志工觀摩示範教學等活動,成為接引社區會眾,凝聚社區向心力的多功能道場。

虎尾環保教育站,因志工楊智欽發下大願力,將愛延續,圓滿虎尾環保志工做環保的心願。歷經三次幸福遷移,環保志工再度回到虎尾,環保志業得以延續,繼續接引社區環保志工,清淨大地,成為老年人的輕安居,中壯年人滋養慧命所在,學子學習環保的教育站。

圖左 :丁添財(左一)從廣播聽到證嚴上人呼籲人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認同珍惜資源,疼惜大地的理念,開刀後休養一段時間,開始身體力行,積極投入環保,開啟慈濟環保志工的生涯。(李玉如翻拍 )[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虎尾環保教育站成立於1999年,位於虎尾鎮興南里,由丁添財師兄和丁萬富先生無償提供用地約三百坪,作為虎尾的環保道場。[攝影者:沈秀雲]

圖左 :虎尾環保教育站,每年歲末年終之際,慈濟志工都會舉辦感恩茶會聯誼,邀約所有的環保志工茶敘,感恩他們一年來的無私付出。[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年長的環保志工跨越鄉鎮到斗南環保站五年,雖舟車勞頓,但不減志工的熱度,持續做環保。[攝影者:李玉如]

圖左 :虎尾環保志工在斗南環保站旁的蓮花池畔空地做環保,不畏烈陽日照,下雨則移到雲林聯絡處的室內停車場繼續埋頭苦幹地分類。[攝影者:李玉如]
圖右 :半年後,終於在斗南環保站左後方,整理出一塊空地,讓虎尾環保志工有了暫時落腳的地方,免受日曬雨淋之苦。[攝影者:張國徽]

圖左 :竹圍聯絡點啟用後一年多,楊智欽與柳蕙蓉夫婦,將旁邊的空地植樹、栽種植物、放置休閒椅,庭院造景設計,美化空間,成為賞心悅目的自然生態園區。[攝影者:楊智欽]
圖右 :2020年3月經翻修整地重建,虎尾環保教育站,已初步成形,楊智欽發心提供約六百五十坪的土地,給志工無償使用,作為虎尾共修及環保回收,凝聚社區力量的地方。[攝影者:李玉如]
圖左 :2020年9月26日,虎尾竹圍聯絡點暨環保教育站正式啟用,環保志工就近做環保,結束五年跨鄉鎮做環保的舟車勞頓。[攝影者:李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