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一日營 學習如何珍惜資源

2022/08/26| ◎王姿文,李健群/美國總會報導
列印
因為疫情而暫停舉辦的「環保一日營」,終於再度啟動!慈濟教育基金會邀約聖諦瑪斯的艾克斯丹小學(Ekstrand Elementary School)師生參與環保體驗課程。課程共有三個教學站,分別為減量、 回收、再利用。每一站上課時間為四十五分鐘,學生以跑站的形式上課,從體驗和動手做中,學習如何珍惜資源,鞏固環保意識,感恩天地自然。

◎體驗中學會環保

4月21日,艾克斯丹小學的老師、學生和家長,搭乘兩輛校車來到美國慈濟核桃教育園區,志工們在大門兩側熱烈迎接。開營儀式由品格教育推廣發展室主任羅元駿和慈濟小學校長查特•柯蘭(Chet Crane)共同主持。

艾克斯丹小學老師卡羅爾•菲普斯(Carol Phipps)感恩受邀參加環保一日營,讓學生在教學站了解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學習到愛護地球的方式,「回到學校後會讓學生記錄學習心得,讓環保的意識扎根。」

「減量」教學站配合加州嚴重缺水的問題,教導學生們節省用水。老師通過遊戲的方式,列出刷牙、洗碗、洗手使用的水量,再讓學生將等量的水舀到水桶中,讓他們清楚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水量,如何省水,例如洗澡時間不要太長,刷牙時將水龍頭關掉,待需要時再打開等。

「再利用」教學站設置在生命科學農場,老師以情境劇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每人每天會製造多少垃圾,而垃圾會造成地球多大的負擔。教導學生如何物盡其用,並通過再利用,變廢為寶。

「回收」教學站中,提供垃圾分類的要訣,並展示回收寶特瓶加工成為柔軟的慈濟毛毯和衣服中,了解到回收的價值。老師讓學生分成二隊,以接力賽的方式,準確分類紙、塑膠、鋁鐵及一般垃圾。

◎讓廢品再次新生

老師卡羅爾•菲普斯(Carol Phipps)非常感謝慈濟用心準備活動以及午餐,她說:「環保一日營真的很有意義,學生學會垃圾分類,知道什麼是可以或是不可以回收的;了解到水資源是非常的珍貴,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是生活在嚴重缺水的環境中,很難取得可用水。改造廢品的環節充滿創意,除了環保,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創造力。」

彩繪廢棄的輪胎,並在裡面栽種花草,立刻就成為花園中的美麗的裝飾,這個變廢為寶的示範,不僅獲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也得到艾克斯丹小學校長王姬 (Ji Wang)的肯定,要將這些藝術品用來裝飾學校花園。

家長查琳•梅西亞(Charleen Mejia)說:「我也聽了老師的課,學到很多,感恩有這個機會來到慈濟校園,這一天非常地充實;美味的素食午餐非常特別,孩子們都吃的津津有味。」她特別喜歡這一天的小禮物,一頂漂亮的帽子。

查琳•梅西亞更進一步表示,很感恩有這麼溫暖及友善的組織,願意開放校園舉辦一日營,也很感恩慈濟志工們的付出,以減量、回收、再利用的行動,用心教導學生落實環保概念,愛護地球,尊重大地。

學生亨利•沃什伯恩(Henry Washburn)說:「我今天學習到很多有趣的事,其中寶特瓶可以做成毛毯,是我從來都不知道的事。」

◎竹筒傳播善能量

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卓玉敏在結營儀式中提問:「大家今天在三個教學站中學到什麼?」學生們踴躍搶答,並歡喜地分享心得。卓玉敏也把握時機,向學生解說慈濟的竹筒精神,鼓勵大家將竹筒帶回家,或是放在教室中,平日將零錢存入竹筒。「一個人的小錢,因著積少成多,就能夠幫助他人的力量。」

恢復舉行的「環保一日營」,也象徵著生活漸漸回到軌道。教育基金會職工王姿文表示:「很開心恢復舉辦一日營,艾克斯丹小學校長王姬在年初就與品格教育團隊聯繫,希望慈濟恢復邀請艾克斯丹小學二年級學生及師長參加一日營的活動。 」

過去兩年在疫情籠罩下,今天終於可以走出來參加活動,志工李慮恩真的很高興。她說:「今天的環保一日營,回應的將是明天的美好地球,可以讓人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好。」

隨著校車駛離核桃教育園區,一日營圓滿落幕。學生們能否改變生活習慣,落實環保觀念,還需要師長一同努力,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愛地球。

圖左 :志工及教育基金會職工在大門前歡迎學生、家長和老師抵達園區。圖片提供/慈濟教育基金會[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老師讓學生將平時刷牙、洗手的用水舀到水桶中,了解自己的用水量。圖片提供/慈濟教育基金會[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被風吹倒的大樹成了天然的鼓,學生們正在體驗敲打的樂趣。圖片提供/慈濟教育基金會[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學生、家長和老師享用美味的素食午餐。圖片提供/慈濟教育基金會[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贈送慈濟帽子給來到園區的學生、家長及老師。圖片提供/慈濟教育基金會[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右 :老師用實物來讓學生學習垃圾分類。圖片提供/慈濟教育基金會[攝影者:慈濟基金會]
圖左 :原本可能無用的木樁,成為農場中可坐、可玩的多功能裝飾品。圖片提供/慈濟教育基金會[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