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力量 美國總會攜手內陸社區

2023/02/24| ◎蔡紅黎/美國總會報導
列印
2022年12月11日,這一天有特別的意義,慈濟美國總會邀請到南加州內陸地區不同的組織代表,針對慈濟志工自1996年起在聖伯納汀諾(San Bernardino)社區服務二十六年來,今後將如何深耕社區 更加札實,並讓各個社區的居民都了解慈濟的服務,又如何把大家的力量整合。

慈濟美國總會、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慈濟人醫會團隊與當地社區代表集聚在聖伯納汀諾的印地安泉高中(Indian Springs High School)義診場地,大家在參加義診開幕式後,立即馬不停蹄的轉往學校圖書館出席討論會,期望透過互動,推出更多的服務。

◎齊心合力 籌畫未來

多年來,慈濟志工在聖伯納汀諾學區提供食物包、義診和品格教育,現在社區的農工還需要水資源的提供、牙科和皮膚科服務,因此大家也針對各方面的需求集思廣益。雖然是不同的團體,卻有著同樣的理念;討論會由社區代表莉莉里·維拉(Dr. Lily Rivera)主持,大家一起溝通未來的計劃,互相交換意見,齊心合力為這個社區服務。

「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遵循『溫暖力量』的理念,以友好合作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利用我們的共同資源來解決問題;我們很幸運能與美國慈濟總會建立夥伴關係。」
社區代表莉莉里歡喜分享。

慈濟美國總會內陸地區的志工團隊,長期照顧居住在聖伯納汀諾地區的弱勢族群,舉辦義診和物資發放。自1996年開始,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的醫療團隊走入這個地區,定期提供西醫各科別、中醫及針灸服務,幫助沒有醫療保險的中低收入戶和移民族群,獲得就診治療的需求。

二十多年的義診深耕,慈濟與當地社區已結下深厚的情誼,因此趁著這次義診,大家更是抓緊時間坐下來討論,共同籌劃未來更多、更好的合作。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更重視大家一定要集結力量、合和互協,把資源做整合,才有機會在聖伯納汀諾這畝大福田好好的發揮,用愛在社區深耕:「慈濟提供有形有相的義診,最重要就是要去做募心募愛,這樣一個愛的福田、愛的殿堂,需要大家一起來參與。」

◎病人不能來 我們走過去

「慈濟是一個很龎大的組織,也是一個公民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一樣,我們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執行長曾慈慧說出心中的期盼。

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鄧博仁醫師:「今天下雨,天氣又特別冷,我穿的也很厚,可是心是很溫暖的。除了定期的義診能夠服務這些病人外,我們與當地不同的慈善團體結合在一起,大家分享每一個人能在社區做些什麼?我們希望集中力量,真正地去照顧這群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有從醫療的角度、也有從慈善的角度、從教育的角度。」鄧醫師表示,今天(12/11)的論壇真的是蠻成功的,因為大家都有機會去分享自己的看見,因為大家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項也不一樣,結合大家的力量,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鄧博仁醫師向代表們,分享證嚴上人在花蓮蓋醫院的故事,以及故事的真義,也就是任何社區服務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為所有的人而做,而不是為了一個人。幸運地,慈濟的醫療服務延伸到美國,1993年在加州大洛杉磯地區的阿罕布拉市(Alhambra)設立第一個免費診所。

接下來又在南愛滿地市(South El Monte)和西敏市(Wilmington)加設兩個社區免費診所。此外,慈濟在全美多個州,都有義診服務及活動診所的服務。

美國人醫會總幹事溫俊強表示:「我們一起編程方案,不僅是慈濟的規劃,也是我們在這個國家的規劃。」

聯邦眾議員馬克·圖卡諾(Mark Tucano)指出,慈濟的慈善工作,為他所服務社區的貧困居民提供醫療義診:「這些弱勢族群往往沒有健康保險,或沒有合法居留的證件;他們(慈濟)感到非常需要為這個社群的人提供醫療保健、牙科護理及視覺護理,這是他們正在做的一項巨大的服務。」

眾議員馬克·圖卡諾也表示,自己早已知道,在南加州的一些志工,一起為當地農場工人做了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而臺灣的華裔美國人、當地拉丁裔和非裔美國人之間的合作,正在發生。看到不同背景的人,有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種族背景,這一切都非常溫暖人心;他們都在共同努力地幫助人們。

◎幫助孩子 離開街道

河濱縣政委員(Riverside County Supervisor)傑夫·休伊特(Jeff Hewitt):「我們過去有過很好的合作關係,今天來自不同的團體,在朝著同一個方向一起工作,好事真的是會發生的。」

桑德拉·羅德里格斯(Sandra Rodriguez)是安泉高中學生服務助理校長(Assistant Superintendent of student services):「在這裡,無家可歸的學生有很多需求,寄養系統內的學生,你所認識的學生和有許多健康問題的父母一起生活,使他們無法正常上學。

有許多家庭都在與酒精中毒和藥物濫用做鬥爭,而且很多時候,他們並不知道該怎麼做,特別是當他們正處於絕望中,即使這個社區裡有很多的資源,也不知道該如何獲得幫助。」

身材高大魁梧的馬爾科姆·利林塔爾市長(Mayor Malcolm Lilienthal)代表內陸小城赫米特市(Hemet)出席,他表情凝重地説:「我們要確保他們得到一個你知道的房間,他們可以從無家可歸者去到公寓和不要濫用藥物,幫助他們心理健康和清醒,並幫助他們離開街道。」

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張正育,應邀出席慈濟美國總會內陸地區的義診,及內陸華人聯誼會(Inland Chinese Association)「捐鞋贈貧童」的捐贈儀式:「內陸帝國最美麗的風景,是慈濟美國總會的志工和內陸華人聯誼會的會員,他們努力不懈地為社群服務,幫助有需要的人,用行動凝聚幸福的力量。」

◎長期水源汙染 亟需援助

「有些人已經二十多年沒看過醫生了,因此遭受各種不同疾病的折磨。所以,我們這個慈善組織,一直以來都在尋求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資源,來提供居民的所需,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社區代表盧斯·加萊戈斯(Luz Gallegos)說道。

社區代表盧斯·加萊戈斯(Luz Gallegos)服務的社區,數十年來,因當地的水源受到砷的汚染,住在活動屋的兒童們,大多有皮膚病及掉頭髮的問題。

過去一年,他們的組織每天都提供乾淨的水到這個社區,供應居民以煮食和洗滌等日常生活所需:「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是能得到更多的支援,來強化這項工作,尤其是這些社區居民,大都沒有合法的居留身分,因而不敢尋求醫療協助。」

內陸華人聯誼會(Inland Chinese Association)的「捐鞋贈貧童」捐贈儀式,用行動凝聚幸福的力量。理事顧問李恩慶:「我們舉辦慈善捐鞋活動,沒想到引起各方的熱烈響應;除了捐鞋之外,我們還包括參與食物發放和慈濟的義診活動,大家一起做慈善。」

在深根社區的討論會後,不論是聯邦衆議員、市長、社區代表等都建立了共識,大家一定要集結力量、合和互協,將資源整合,才有機會用愛在聖伯納汀諾的社區深耕。

這次會議沒有議程,四十餘位出席代表紛紛發表自己的經驗和看法,彼此熱烈地互動,都希望能更好的打造聖伯納汀諾社區,讓這裡的人們都能安居樂業。

圖左 :慈濟志工、聯邦衆議員、市長、社區慈善組織等,四十餘位各界代表出席討論會。[攝影者:顏國興]
圖右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在討論會開始之前,先和其他志工一起搬運義診所需的器械和發電機等。[攝影者:顏國興]

圖左 :主持討論會的社區代表莉莉里·維拉(中立者)。[攝影者:顏國興]
圖右 :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在討論會中說明合作的重要性。[攝影者:顏國興]

圖左 :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執行長鄧博仁醫師,分享證嚴上人在花蓮蓋醫院的故事。[攝影者:顏國興]
圖右 :聖伯納汀諾縣政委員(San Bernardino County Board of Supervisors)喬·巴卡(Joe Baca Jr.)感謝慈濟的付出。[攝影者:顏國興]

圖左 :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張正育,肯定慈濟志工是聖伯納汀諾地區最美的風景。[攝影者:顏國興]
圖右 :慈濟美國總會準備的伴手禮,內容有慈濟文宣、竹筒、一本《靜思語》、醫療志業的維他命盒子和硬碟,贈送參與討論會代表們。[攝影者:顏國興]
圖左 :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葉立傑組長,和內陸華人聯誼會理事顧問李恩慶(右)合影。[攝影者:顏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