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環境日 擺攤倡低碳生活

2011/06/05 | ◎蔡秋對/澎湖報導
列印
澎湖縣政府舉辦「花火節」煙火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造訪美麗菊島,也帶來了相當的經濟效應,相對的亦造成許多垃圾污染大地,經濟與環保要如何達到平衡點,如今已是一個人人 省思的問題。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澎湖縣環保局舉辦環保宣導活動,以「綠能永續好生活、低碳澎湖環境優」為主題,邀請二十幾個攤位來響應參與。澎湖區慈濟志工認養兩個攤位,為了更有 效推動環保清淨在源頭,志工們提前到攤位上精心擺設各式各樣的靜思文物,有用寶特瓶製作的T恤、環保袋、環保餐具、毛毯、手工肥皂,並播放相關影片。

澎湖縣環保局祕書方祥權先生分享,此次希望從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四大方向推動,藉由各攤位帶動大家,讓人人去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而轉成生活化,在生活中有所改 變。方秘書呼籲大眾平日更要做到省水、省電,外出旅遊時盡量自備盥洗用具、環保餐具,人人盡己所能創造低碳的未來,讓一望無際的碧海藍天、難忘的菊島魅力永遠呈現。

負責慈濟攤位環保宣導活動的志工許罔市師姊,為鄉親們詳細的介紹如何分類,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是可以回收的,例如寶特瓶、鋁罐,鐵罐、電池、燈管、衣類、三C家 電、五金製品都是舉手之勞做的事,民眾聽取罔市師姊的解說後,對於資源回收再分類,有助於環境的重要性,亦認同慈濟對於環境保護的付出與貢獻,只有親自體驗才能了解其中之 樂趣,亦能做一個「知福、惜福、再造福」之人。

身上穿著寶特瓶製作POLO衫的蔡錦湄師姊與民眾分享:「這是一件既舒適又透氣的衣服,是由十五支綠色寶特瓶,不加染料所精製而成的。」鄉親們臉上露出好奇的表情,接著錦 湄師姊介紹:「製造過程經由環保志工將寶特瓶顏色分類、洗乾淨後再送進工廠、經過輾碎成平片然後再由造粒廠變成酯粒、加工絲、成品布、最後就呈現出成衣與毛毯。」

錦湄師姊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一人一手做環保、做資源回收分類,不但垃圾減量,還能延續物命。

只要人人多愛一點地球,就可以減少一些災難的發生,志工蔡麗春師姊提醒鄉親們,外出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因為少開二公里的汽車就可以減碳四百四十二公克,「少用一度電、 減碳六百三十六公克」,「少用一度水、減碳二百公克」,「攜帶環保餐具、0垃圾0排碳」,一餐不吃肉降低能源消耗,簡樸、回歸自然,每人每天只要做出小小的動作,就能發揮 出大力量。

「一天五善、力行減碳」並不困難,期待人人從「素食、省水、省電、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改變交通方式」,調整日常生活小習慣,為減緩地球暖化盡心力。

今年四歲的陳秉延,手摸著寶特瓶製作的毛毯說道:「平常上學時媽媽都有幫我準備飲料,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另外用家裡的瓶子裝,然後爸爸會帶我拿著一袋袋的空的瓶瓶罐罐去丟, 不知道為何要那麼麻煩。」

志工李碧浪師姊聽了之後,耐心地告訴陳小朋友說:「因為爸爸帶著你把那些瓶瓶罐罐送到環保站,再由師姑們做分類,你手上所摸的毛毯就是由甁甁罐罐中的寶特瓶回收製成的,所 以一點都不麻煩。」碧浪師姊最後提醒他飲料少喝,多喝開水,身體才健康,讓聽得似懂非懂的秉延頻頻點頭,說「知道了!」

全球氣候失調、空氣污染、土地污染、水質污染都是人們的慾望所造成的,保護地球、愛護大地就從環保分類起。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結合實業家、志工的力量,透過回收再生的產品, 要把愛推展給社會,並拋磚引玉做示範,因應全球的暖化,降低地球資源的耗損,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對世界環境日盡一份地球公民的一份力量。

圖左 : 澎湖縣環保局祕書方祥權先生分享:此次希望從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四大方向推動,藉由各攤位帶動大家,讓人人去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而轉成生活化,在生活中有所改變。[攝影者:蔡秋對]
圖右 : 身上穿著寶特瓶製作POLO衫的蔡錦湄師姊(中)與民眾分享:「這是一件既舒適又透氣的衣服,是由十五支綠色寶特瓶,不加染料所精製而成的。」[攝影者:蔡秋對]

圖左 : 志工蔡麗春師姊(左)提醒鄉親們,過簡樸的生活、回歸自然,每人每天只要做出小小的動作,就能發揮出拯救地球的大力量。[攝影者:蔡秋對]
圖右 : 李碧浪師姊向四歲的陳秉延說明日常將寶特瓶做好分類送到環保站,就可以看見最後有毛毯的完成品。[攝影者:蔡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