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春天 誰在雪中送來溫暖

2022/04/15| ◎沈雅慧,袁淑珍,蔡白球,曾千瑜,翁文君/歐洲報導
列印
飄雪的春天,再冷也冷不過心中的嚴寒,何處是家?逃離家園的烏克蘭難民沒有雀躍,只有深深的悲苦。

2021年5月的美國,當新冠肺炎疫苗施打普及率越完整的時候,機場出現了大排長龍的人潮,歷經一兩年的高規防 疫措施,人們都悶壞了,急於外出遊玩,機場裡人人雀躍地攜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遊。

相隔不到一年,2022年才剛走入春季,相似的場景也出現在烏克蘭,車站裡一樣是帶著大包、小包的家當,拖著老的,抱著小的,但他們是不是旅遊,而是急著逃難去。

◎助上一臂之力 擁抱烏克蘭難民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正式向烏克蘭發動戰爭,才短短一個月,已經有超過三百八十萬名的烏克蘭難民逃向鄰近國家,是二戰以來增長最快的難民危機。逃難的過程很是茫然,因為不知何去何從。

無奈及痛苦是因為被迫骨肉離散,無數的難民悲歌畫面,透過新聞播放不斷呈現世人眼前。聯合國表示逃出來的人百分之九十是婦女、兒童,因為男人要留守家園作戰。

很多人湧進波蘭,只見波蘭的車站裡一張張簡易的折疊床,是那樣「安單」(附註)的場景。但在難民的世界裡,這已經是一種安頓的方式了。

接受最多難民的波蘭,基本上是很溫暖的國家,許多波蘭人民紛紛將嬰兒車捐出來,送到車站去,因為他們能體恤逃難的烏克蘭媽媽們抱著孩子、拉著行李,相當吃力,所以默默送上嬰兒車助上一臂之力。

雖然來到另一個國度,但是難民可以住到哪裡呢?其實很多的難民不是住在難民營,他們都住到當地居民的家裡去了。透過波蘭政府設置的網站登記供需,媒合難民住的問題。在這個過程裡面,可以看見很多人打開家門接納難民,雖然過程困難複雜,可是也都一一進行著。

而慈濟援助烏克蘭難民的因緣,也就從波蘭開始。

◎慈濟因緣地圖 時時處處有菩薩

在烏克蘭靠近波蘭的邊境,有一個地方叫盧布林,離開了邊境的難民營之後,大部分難民會湧向盧布林,再去不同的地方。

有一天,慈濟基金會熊士民副執行長,突然打電話給宗教處歐美非會務組組長呂宗翰:「宗翰,有一個慈大的學生,有一個懿德媽媽打電話給我說,這個慈大的畢業生,在那邊主動找回來說:『有沒有慈濟要做什麼?』」這個慈大的畢業生就是陳韋辰,現在在波蘭盧布林念學士後醫科,對於援助難民非常的積極。

陳韋辰提到,「其實我的大學,也在收留難民。」所以學校也非常支持陳韋辰做的事情。他用心地收集願意投入協助的人員名單,同時再主動去找市政府,市政府第一時間就同意:「文化中心可以讓你們做發放的地方使用。」

之後,從盧布林一路往西走,有華沙、波茲南、斯塞新,這幾區陸續跟慈濟本會連上因緣。在波茲南的張淑兒是大愛臺的前同仁,仲思齊則曾在臺灣讀書,也當過藝人演過大愛劇場的戲劇,張淑兒的先生盧卡斯,也曾經在臺灣待了好幾年,他們非常地用心,這段時間積極投入;在斯賽新,有英國慈濟人所介紹的瑪格麗特.萊斯克。

因緣使他們落腳波蘭,在這個時機成為助人的志工。

◎慈悲法水澆灌 善種子從地萌芽

有了從地湧出的志工開始投入,但一開始資訊不清楚、地圖不清楚,方向也不清楚,證嚴上人先告訴大家一個大方向,「戰爭的變化是很大,有一定的危險,這個時候很亂。雖然我們有這一分心,但我們要靜下心來看清楚。」

波滋南不是難民最多的,但是志工們很積極,他們採買各式各樣的物資,跟各個單位連結準備對難民發放。最土法煉鋼的發放,就是大概知道多少人?買了很多東西,塞進車廂裡面就送去了。

在波茲南當地讀書的十四位學生也一起來打包物資,希望能夠進行生活物資的發放。他們打包了三百份的物資,希望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從3月5日第一場小型發放開始,到3月30日完成了四場的發放。

這些志工像張淑兒也還沒有受證,與先生穿著自己的衣服,可是看起來也很像慈濟人,那一分心就是,「我要盡量的像慈濟人,我自己是大愛臺的前同仁,我也很想要做這件事情。」就這樣順利地完成在波蘭的第一場發放。每一個地方都是因為有慈濟人不斷地帶動一顆一顆種子出來,才能夠延續一個又一個的發放活動。

但是難民也有自尊,這麼多的物資也不一定全都需要。上人告訴志工︰「很多東西我們不清楚,我們要投石問路,了解狀況,可以機構合作,也盤點人力。」

於是經過盤整,簡言之就是「毛毯、睡袋、購物卡」。

◎發放前置迂迴 關關難過關關過

有一家「小瓢蟲大賣場」,在波蘭有三千多家的門市。「小瓢蟲」公司有意願幫助難民,它除了比較現代之外,物資比較齊全,再來就是門市足夠,這些都是它的優點。

然而決定與「小瓢蟲」合作,卻發現竟然沒有塑料可以製作購物卡,幸好「小瓢蟲」公司及時又找到了另外的金色卡片,趕上了發放時程。

購買的過程裡面不止沒有塑料,睡袋也沒有了。歐洲的慈濟人都很積極,志工陳樹微在德國努力地從各式各樣的管道去找,也在波蘭訂到了,所以睡袋數量就陸續地增加。而在臺灣本會,透過外交部的支援,運送二萬條的毛毯,接著是中國大陸,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紛紛都傾囊送出毛毯,送出一分溫暖。

斯塞新在波蘭的最西邊,是前面提到的瑪格麗特.萊斯克的故鄉,她在英國有建築公司,也因為在英國認識了慈濟人,一直有互動並參加歲末祝福,也成為慈濟會員,對慈濟全球的動員、精神理念,都非常的熟悉。

這次一聽到烏克蘭人民因逃難到波蘭,她就回去自己的國家幫助烏克蘭人,她表示自己以前曾經歷過戰爭,那分感受特別深刻。只要接到訊息說有難民需要找寄宿家庭,她就開車去接人,帶他們去斯塞新大學的收容中安頓。

3月29日那天慈濟捐贈的一千二百二十六個睡袋,終於抵達了斯塞新,瑪格麗特非常地開心,因為難民可以睡上一個溫暖的覺了。

然而在這個收容中心裡面,難民也不能夠長住,它是屬於流動型的,顛沛流離真是難民的無奈。

◎天蓋地載世間 祝福得安穩樂處

從斯塞新的專案型、小規模,波茲南的物資發放,最重要是張淑兒他們做為整個後勤,從購物卡、毛毯,還有一些像在法令上、文宣上,他們都提供了非常多重要的意見。上人對他們慈示的重點是要集合人力,共同一心,在盧布林啟動大型的發放,這樣能照顧更多的人。

大方向以工代賑是好事,怎麼樣幫助他們能夠安身立命,更重要那一份愛心的啟發,怎麼樣能夠讓慈濟的影響力更強大,讓更多人感受到並看到這分愛。

陳韋辰給呂宗翰捎來一張照片說,「盧布林下雪了。」慈濟人心裡面急著︰「我們還能多做些什麼?」

上人在講「天蓋之下、地載之上」,這樣子的一個大世界裡面,其實都是一家人。可是要怎麼樣消弭掉這樣的狂亂氣息?上人期待的還是一個「愛心祥和之氣」。上人說:「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眾心會合在一起,叫做佛心、菩薩心。」

當天氣很寒冷的時候,眾人的心會合,可以把愛的能量聚集並化為一個祝福與實際的行動。期待讓苦難人定下來,對應到上人說的「塵埃落地」,給予漂泊異鄉的烏克蘭難民一個安穩樂處。

【附註】「安單」:佛教用語,指僧堂內各人的座位,各單前長六尺、寬三尺的空間即各人坐臥、飲食的座席。此處借喻安身空間窄小。

圖左 :「盧布林下雪了。」慈濟人心裡面急著︰「我們還能多做些什麼?」(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
圖右 :大愛臺前同仁張淑兒的先生盧卡斯,也曾經在臺灣待了好幾年,他們非常地用心,這段時間積極投入,協助購買發放物資。(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

圖左 :許多波蘭人民紛紛將嬰兒車捐出來,送到車站去,因為他們能體恤逃難的烏克蘭媽媽們抱著孩子、拉著行李,相當吃力,所以默默送上嬰兒車助上一臂之力。(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
圖右 :在波茲南當地讀書的十四位學生也一起來打包物資,希望能夠進行生活物資的發放。(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

圖左 :學生打包了三百份的物資,希望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從3月5日第一場小型發放開始,到3月30日完成了四場的發放。(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
圖右 :在盧布林收容中心裡面,難民也不能夠長住,它是屬於流動型的,顛沛流離真是難民的無奈。(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

圖左 :歐洲的慈濟人都很積極,志工陳樹微在德國努力地從各式各樣的管道協助。(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
圖右 :幸好「小瓢蟲」公司及時又找到了另外的金色購物卡片,趕上了發放時程。(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
圖左 :3月29日那天慈濟捐贈的一千二百二十六個睡袋,終於抵達了斯塞新,瑪格麗特非常地開心。(照片提供:呂宗翰)[攝影者:呂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