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志工課程 提升醫院軟實力

2023/03/21| ◎劉桂芬/臺北報導
列印
3月18日一早氣溫偏涼,但是志工與學員們很早就來到中正靜思堂,參加今年度第一次的醫療志工課程。來自臺北市中山、大同、大安、中正、萬華區一百八十三位工作人員為三百一十七位學員服務。

◎豐富的課程學員溫 故知新

歷經了三年多的新冠疫情,從三月起逐步開放室內不用戴口罩的防疫措施,這一罩整整三年的時間,即使戴口罩政策已鬆綁,一般的民眾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口罩還是戴好戴滿;慈濟舉辦一年一度的「2023年北區第一聯區醫療志工基礎研習課」在入口處仍有志工協助噴酒精消毒,為來上課的學員做最基本的衛生把關,當然自己的衛生防疫也不能少。

因為疫情醫療志工也將近三年沒有進醫院服務了,所以課務團隊規畫了一系列的課程,諸如:臺北慈院黃于恩個管師解說 「安寧療護與器官捐贈」、張周梅英分享「領隊團隊與志工默契」、臺中慈濟醫院常住醫療志工黃明月(靜力)遠從臺中北上來為學員授課,講題是「醫療志工的緣起與使命」。

午餐過後,課務團隊還安排「呂美智師姊的團隊帶動團康」讓學員身體動一動充電醒腦一番,繼續為接下來的課程充電。

下午的第一堂課是資深醫療志工劉鴻儒的「醫療器材的使用須知與操作方式」,包括輪椅怎麼推,以及病床使用的注意事項。接著是感控中心詹明錦組長以錄製影片線上分享「醫院志工的自我保護」,告訴大家丟棄廢棄物的方式、洗手的正確步驟──「內、外、夾、弓、大、立、腕」、常見傳染病的認識與預防等,明錦組長強調定期注射疫苗,就會有一定的保護力。

黃艷仙與萬華團隊,透過戲劇演出醫療志工,在定點值勤時常出現的NG狀況,和解說「門診服務與人文應對」的合宜方式;最後則是學員的回饋、法喜分享。透過一系列的課程讓久未承擔醫療志工的學員們溫故知新,重新再出發時能更得心應手。

◎人生最後尊嚴「預立醫療」來幫忙

黃于恩個管師講述自主「預立醫療」,十八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簽署,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由自己決定善終,而不是不停地實施無效醫療!讓自己的未來可以活得更有尊嚴。「預立醫療」的簽署引起了很多學員的共鳴;來自萬華的郭儀娟因為罹患小兒麻痺,在行動上不是很方便,父母雙亡的她,不想造成家人的麻煩。 她表示:改天要找機會去簽署自主「預立醫療」。

來自大安和氣的詹美芳也覺得預立醫療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因為她是單身,也不想造成家人的麻煩,在生前意識還很清楚的時候,就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由於媽媽去年在醫院治療時,正是新冠肺炎還很嚴重的時期,只允許一位家屬陪伴,美芳都無法進去醫院。哥哥說:有志工每個禮拜都來幫媽媽洗澡!這件事,讓她很感動!現在媽媽過世了,所以她也想進來慈濟做志工,可以服務他人,就像媽媽被幫助一樣地去幫助別人。

萬華黃郁驊分享:她是慈濟第二代,爸爸媽媽都是資深的慈濟志工,她覺得媽媽也是進來承擔醫療志工之後,對很多的事情都看得很開,媽媽在生前都有預先交代一些未來的事,但沒有認真去思考死亡這個議題。今天透過課程讓她體悟到做好預立醫療與器官捐贈,不是單純的走而已,而是可以走得很安心,然後讓活著的家人也能夠很放心、很平安。

◎承擔醫療志工 自己賺最多

來自中山區的張周梅英從1991年承擔醫療志工至今,她除了承擔梯次醫療志工,也承接值星、領隊與講師的勤務,當天課程梅英分享「領隊團隊與志工默契」,她提醒志工要「勇於承擔,樂於配合,做個最幸福的志工」。

要多用心在志工服務的定點,思考應該做些什麼?來發揮這個定點的服務功能,而且要做到志工六寶──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手腳要快、眼睛要亮、頭腦要清楚。經驗多了,就會知道要如何去跟病患或家屬互動,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她提醒志工,醫療課程一定要上,學會一般的常識之後,實際去做志工才會很順手。

梅英表示:人生的病苦都是在醫院裡面看得到的,也從中領悟到生死;因為有志工經驗,所以面對生死時就比較不會害怕。能直覺地想到,要如何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去處理親人的後事,或是生病的照顧等等。

在醫療志工這個區塊服務,梅英不但心裡歡喜,也覺得很有成就感。在這過程中她從資深志工的示範中,學會了幫病患換衣、翻身……的技巧,忽然間發現自己賺到了,幫助了他人也成長了自己。當親友手術、開刀時,她都能很順手的提供需要的醫療照顧。親友生病時,也都希望梅英去照顧與陪伴;在醫院看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個案,面對家人的往生,也比較能夠坦然接受,很感恩慈濟有醫療志工這條路可以走,一路這樣學習與成長下來收穫真的很多,期許自己持續精進,繼續在醫療志工這個區塊服務,讓自己的人生更圓滿。

萬華葉宜蓁分享:雖然沒有當過醫院志工,但是這十年來她進出醫院的次數相當的多,大小手術十二次;住院過程被很多的志工關懷與照顧,在治療的場所志工的軟性服務對病患來講,其實是很重要的。宜蓁希望將來有機會也能夠盡自己微薄的力量,擔任醫療志工,幫病患做一些對他們有幫助的服務。很感恩自己生命中無數的貴人,也希望以後能夠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一念善心與關懷 人間更溫暖

黃明月分享「醫療志工的緣起與使命」起源於花蓮慈院蓋好了,證嚴法師憂心沒有醫生、護理師。顏惠美師姊的一念初發心,她跟師父說:「師父您不要擔心,我去找一些志工來幫忙。」真的很感恩!從每天有十幾位志工,到現在每天有一百多位來醫院當志工。

在病患或個案需要的時候給予協助,不要小看一點善念,也可能成就大事;明月舉實例分享:一位四十歲獨居年輕人,癌症多處轉移,時日不多,志工訪視關懷鍥而不捨,好不容易從這位年輕人口中得知與家人久未聯繫,志工想讓年輕人心無罣礙地離開人世;志工契而不捨的關懷,經過幾番波折終於聯繫到媽媽,也牽起了母子心裡的思念,化礙為愛,最後圓滿了與家人的相聚,病人無憾地離開了。生命有這麼大的不一樣!雖然人生的困境是悲苦的,但是醫療志工的一念善心、膚慰與關懷,會讓人間變得更溫暖。

中山林蓓蓓分享:還沒有進來慈濟之前,就覺得醫療志工非常的偉大,因為病人都會用不同的情緒來對待我們,但我們還是要用微笑及充滿知識的法語來回答。今天的課非常地豐富。以前的認知,器官捐贈這方面單純只有器官的部份,沒想到原來還有組織這種東西可以捐贈;原以為承擔醫療志工只是去膚慰來看門診的病患,聽到志工明月的分享之後,才知道還可以膚慰家屬的傷痛,或陪伴親人過世,走不出失親痛苦的民眾;我很佩服醫療志工,今天我也有被膚慰到的感覺?這是我以後一定會去參與的志業,也希望跟在座的學員一起努力加油!

大同的李宜樺分享:醫院這個人間道場,示現各種故事。她覺得每次上課境界不同 感受也不同。參與活動所得到的學習成長,都是自己的智慧資糧。就像明月師姊說: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苦。但是坐在台下,聽她分享個案,從她口中聽到那些「愛別離,怨憎會」的故事,頓時覺得自己很幸福,感恩在慈濟團隊裡,坐在臺下就能聽到各位志工的人生大藏經。希望大家都能把握因緣,千萬不要深入寶山空手而回。

走過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志工透過基礎課程溫故知新重新再出發,回到醫院的崗位上為病患及家屬提供膚慰與關懷,讓來到慈濟醫院的社會大眾感受到醫院的善與美。

圖左 :臺北慈院黃于恩個管師解說 「安寧療護與器官捐贈」,講述自主「預立醫療」,十八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簽署,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由自己決定善終,讓自己的未來可以活得更有尊嚴。[攝影者:陳文賢]
圖右 :黃明月分享「醫療志工的緣起與使命」緣起於志工顏惠美的一念初發心;雖然人生的困境是悲苦的,但是醫療志工的一念善心、膚慰與關懷,會讓人間變得更溫暖。[攝影者:陳文賢]

圖左 :來自大安和氣的詹美芳(中)覺得預立醫療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因為她是單身,不想造成家人的麻煩,在生前意識還很清楚的時候,就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攝影者:陳文賢]
圖右 :課務還安排由呂美智師姊團隊帶來「團康活動」讓學員身體動一動充電一下,繼續下午的課程。[攝影者:陳文賢]

圖左 :來自萬華的郭儀娟因為罹患小兒麻痺,在行動上不是很方便,父母雙亡的她,不想造成家人的麻煩,所以改天要找機會去簽署自主「預立醫療」。[攝影者:陳文賢]
圖右 :資深醫療志工劉鴻儒詳細解說「醫療器材的使用須知與操作方式」包括輪椅怎麼推,以及病床使用的注意事項。[攝影者:陳文賢]

圖左 :黃艷仙與萬華團隊,透過戲劇演出志工承擔時常出現的NG狀況,來解說「門診服務與人文應對」的合宜方式。[攝影者:陳文賢]
圖右 :3月18日一大早不到六點半,學員就已陸續報到,準備參與一年一度的醫療志工基礎課程。[攝影者:劉桂芬]
圖左 :歷經了三年多的新冠疫情,從三月起逐步開放室內不用戴口罩,第一聯區醫療志工研習課,在入口處仍有志工協助噴酒精消毒,為來上課的學員做最基本的衛生把關。[攝影者:劉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