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還好你堅持救人!
2011-09-25 | 謝麗珠
骨髓捐贈 捐贈者聯誼活動」;共有五十四位捐贈者及三十六位家屬陪同出席,志工約百人參與。
戒習性 只因「要給最好的」
土城區關懷小組以短劇方式,演出捐贈者吳威成先生從捐髓前,常喝酒的生活模樣,到志工陪伴捐贈成功過程。看到台上活靈活現的演出,台下的吳先生與越南籍太太,以及就讀國小三年級兒子早已笑成一團。
吳先生憶起二十多年前,由參加慈濟當志工的叔叔邀約,參加了驗血活動,其實早就忘記了。接獲配對通知後,生活如常,但經過志工多次溫柔勸說及關心;吳先生心中開始有了不同想法,他認為「有機會救人,就不應該要害對方變成有煙癮、酒癮。」
「要去第二次配對時,他已經很少喝酒及抽菸,不過出發前還是趕快到樓下吸一根菸。」吳太太說著。這也是吳先生抽的最後一根菸,捐贈時,就將二十多年習性改掉。
吳太太笑著說:「以前他講話很大聲,脾氣很不好;現在我們很少爭吵,他也會帶小孩去玩,尤其省了很多錢;他的體重從四十五到現在五十八公斤……」改掉不好的習性,更換來健康的身體及家庭和樂,吳先生還在台上半開玩笑地說:「要戒煙、戒酒就來捐骨髓。」
明道理 堅持做對的事
現年二十八歲高毓謙大學時參加慈青社,在參與「骨髓捐贈驗血活動」時,看著參加人數不多,身為工作人員,自告奮勇挽起袖子。四年後通知配對,他更當仁不讓,不料父母親反對,甚至連一年才見一次面的姑姑也出面親情呼喚。
詳知骨髓捐贈的毓謙,深知受贈者等待的痛苦煎熬,只好瞞著家人捐贈。直到兩年前,帶著父母到花蓮參加「骨髓捐贈尋根活動」,爸爸當場感動到落淚,媽媽也說「還好你有去救那一個人」;這才讓毓謙放下不安的心,更堅定「對的事,做就對了」。
絕處逢生 當志工延續愛
關懷小組志工李仙鳳帶來受髓者的三封感恩信,其中「我的生命是你給的,謝謝你!」一句話道盡了對捐贈者的無盡感恩。因配對成功,而成為捐贈者的人,不僅分享了受贈者絕處逢生的喜悅;更感受到「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無微不至的關懷,而發心加入慈濟菩薩道的人,也為數不少。
土城區周麗真由就讀國小兒子及先生陪同,她快樂的說:「五年前因捐贈骨髓因故,感受到志工像媽媽一樣關心著,也進入慈濟大家庭,加入校園大愛媽媽志工,自己很開心、快樂。」
「我自己都不相信會成為慈濟志工!」永和區塗志鴻說到過去的心情。三年前,捐贈成功後參觀精舍,看著證嚴上人孱弱的身軀,關心而輕輕的一句「會痛嗎?」還有關懷小組非親非故卻無悔的付出,讓志鴻收起我行我素個性,目前擔任小組驗血活動解說區的講師,還邀請弟弟也一起加入慈濟志工。
許許多多捐贈者及家屬心路歷程的分享就是「愛」,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賺進了多少,而是在於付出了多少,將愛傳出去,得到的回饋將更多!
(文:謝麗珠 臺北慈濟醫院報導 2011/09/18)
金風送爽的午後,在台北慈濟醫院的人文館,舉辦了一場溫馨而感人的「戒習性 只因「要給最好的」
土城區關懷小組以短劇方式,演出捐贈者吳威成先生從捐髓前,常喝酒的生活模樣,到志工陪伴捐贈成功過程。看到台上活靈活現的演出,台下的吳先生與越南籍太太,以及就讀國小三年級兒子早已笑成一團。
吳先生憶起二十多年前,由參加慈濟當志工的叔叔邀約,參加了驗血活動,其實早就忘記了。接獲配對通知後,生活如常,但經過志工多次溫柔勸說及關心;吳先生心中開始有了不同想法,他認為「有機會救人,就不應該要害對方變成有煙癮、酒癮。」
「要去第二次配對時,他已經很少喝酒及抽菸,不過出發前還是趕快到樓下吸一根菸。」吳太太說著。這也是吳先生抽的最後一根菸,捐贈時,就將二十多年習性改掉。
吳太太笑著說:「以前他講話很大聲,脾氣很不好;現在我們很少爭吵,他也會帶小孩去玩,尤其省了很多錢;他的體重從四十五到現在五十八公斤……」改掉不好的習性,更換來健康的身體及家庭和樂,吳先生還在台上半開玩笑地說:「要戒煙、戒酒就來捐骨髓。」
明道理 堅持做對的事
現年二十八歲高毓謙大學時參加慈青社,在參與「骨髓捐贈驗血活動」時,看著參加人數不多,身為工作人員,自告奮勇挽起袖子。四年後通知配對,他更當仁不讓,不料父母親反對,甚至連一年才見一次面的姑姑也出面親情呼喚。
詳知骨髓捐贈的毓謙,深知受贈者等待的痛苦煎熬,只好瞞著家人捐贈。直到兩年前,帶著父母到花蓮參加「骨髓捐贈尋根活動」,爸爸當場感動到落淚,媽媽也說「還好你有去救那一個人」;這才讓毓謙放下不安的心,更堅定「對的事,做就對了」。
絕處逢生 當志工延續愛
關懷小組志工李仙鳳帶來受髓者的三封感恩信,其中「我的生命是你給的,謝謝你!」一句話道盡了對捐贈者的無盡感恩。因配對成功,而成為捐贈者的人,不僅分享了受贈者絕處逢生的喜悅;更感受到「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無微不至的關懷,而發心加入慈濟菩薩道的人,也為數不少。
土城區周麗真由就讀國小兒子及先生陪同,她快樂的說:「五年前因捐贈骨髓因故,感受到志工像媽媽一樣關心著,也進入慈濟大家庭,加入校園大愛媽媽志工,自己很開心、快樂。」
「我自己都不相信會成為慈濟志工!」永和區塗志鴻說到過去的心情。三年前,捐贈成功後參觀精舍,看著證嚴上人孱弱的身軀,關心而輕輕的一句「會痛嗎?」還有關懷小組非親非故卻無悔的付出,讓志鴻收起我行我素個性,目前擔任小組驗血活動解說區的講師,還邀請弟弟也一起加入慈濟志工。
許許多多捐贈者及家屬心路歷程的分享就是「愛」,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賺進了多少,而是在於付出了多少,將愛傳出去,得到的回饋將更多!
(文:謝麗珠 臺北慈濟醫院報導 201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