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週報第十五期
▲ 慈濟全球共善學思會以「醫療服務中的宗教療癒」為主題,一月十二日在臺北慈濟醫院舉行,與會貴賓們輪流進行發表。發表者左起:朴秀 姸 、古泉‧史奈德 (Kosen Gregory Snyder)、張恒嘉、黃宗正、林名男、王英偉。 (攝影:陳土港、許金福) 大醫行願 6 T zu Chi Weekly 2024 年 1 月 22 日 星期一 新北訊 / 二 ○ 二四年 日,慈濟全 服務中的宗教 北慈濟醫院舉行 學院副校長朴秀 姸 教授及古泉 ‧ 史 奈德教授,分別以﹁以 造意義﹂與﹁跨宗教世界中 療癒培訓與佛教教育﹂為題進 題演講,並與臺灣的宗教療癒工作 者進行開放對話,探索宗 療癒在 醫療環境中的重要性。 與苦難的人在一起 宗教療癒創造意義 ﹁很少有人奔向垂死的人,奔向 傳染病的人就更少了,但宗教師卻 這麼做。﹂朴秀 姸 教授指出,宗教 師在不同環境中的工作,包括醫院、 監獄、學校等,尤其在面對新冠大 流行時,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她 認為,宗教師的工作是在過渡時刻、 面對苦難,以及多元社會中創造意 義,透過意義創造幫助病患減輕痛 苦,重新尋求意義,走向療癒與解 放。宗教師已成為﹁二十一世紀不 可或缺的職務﹂,幫助人在面對隨 機或突然的創傷、災難時發揮意義。 中斷業力循環 古泉 ‧ 史奈德教授以佛教觀點討 論﹁業力﹂,認為過去 行為和習 慣性的觀點可能是無意識的﹁舊業 力﹂,限制了個人的視野,以及與 他人互動的能力。他提出中斷業力 循環的方法是透過智慧、道德和心 靈的三重訓練,並介紹﹁三無漏學﹂ 與﹁八正道﹂的方法,以有益於幫 助轉化業力。史奈德教授也創立了 ﹁自我 宗教師思考 穩定的見證者 醫院是心靈修 證嚴上人曾說:﹁醫院 修行的地方,醫院永遠是人 受難的地方。﹂慈濟醫院不是 利所建,而是為了愛。慈濟醫院不 具有醫學專業領域,更是具有關懷 人文、以病為師的醫院。研討會中, 慈濟醫院醫師代表亦以長期的醫病 經驗,深切傳達慈濟 醫療人文。 ﹁佛陀所言,八福田中,看病功 德第一。﹂臺北慈濟醫院張恒嘉副 院長說到慈濟醫院建立在愛的基礎 上,強調看病功德的重要性。他分 享慈濟醫院透過培訓課程,讓 護 人員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體會﹁人 傷我痛﹂的醫療人文精神。 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介紹 大林慈院的﹁提供寧靜臨終關懷的 臨床佛教師培訓計畫﹂,類似於系 統式的住院醫師訓練計畫 包括個 案照顧、跨專業合作、會議參與等 多方面的培訓。 花蓮慈濟醫院緩和療護中心王英 偉主任則分享了在花蓮慈濟心蓮臨 終關懷中心的實踐,強調靈性關懷 的應用,包括芳香療法、藝術治療 等,讓患者在剩餘 人生路途中, 找到了許多的靈魂夥伴,一起走向 生命的另一段旅程而無怨無悔。 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黃宗正分享, 凝聚臺灣本土化緩和醫療工作的共 識,結合佛法與臨終關懷的醫療工 作,為臨命終人及其家屬尋求身、 心、社會、靈性的安適與自在。他 們培訓臨床佛教宗教師,經過現代 化醫學培訓,在安寧緩和醫療團隊 中從事臨終關懷服務,包括悲傷支 持、安寧療護等第一線工作,直接 參與病人身心社會靈性的照顧。 愛是最好的良藥 誠如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 開場時開宗明義點出,﹁愛﹂在醫 療中的重要地位。慈濟醫療財團法 人林俊龍執行長也在致歡迎詞時強 調,溫柔與愛的人文關懷,在慈濟 的組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即使患 者來自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在慈濟, 不分信仰地給予關懷。研討會結束 後,與會者對宗教療癒在醫療服務 中的多層次角色表示深刻的肯定, 強調持續的對話、培訓及支持體系 的必要性,以確保宗教療癒師繼續 在醫療界發揮促進全人照顧不可或 缺的作用。 (文: 朱秀蓮、 沈玉蓮) ▲ 一月十二日的全球共善學思會內容形式,包括專題演講、專題發 表及與談交流。 (攝影 ︰ 陳土港) 宗教療癒 創造意義 紐約神學院與慈濟展開醫療對話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