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週報第三十二期

失智獨老行善不落人後 隨慈濟志工社區助人 病房內歡慶母親節 高雄 / 七十 頗具規模 人士。如今 度失智症,里長 麼回家﹂會流落街 懷羅先生,進而幫助他 這個個案是經社區長青單 上里長幫忙溝通協調,重新 諾,才促成了這次居家清掃行動 三十多位志工來到羅先生的住處, 開式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掛在牆 ﹁花開富貴﹂牡丹圖。然而,鼻尖卻迎來 的酸臭腐氣味,往昔的榮華與腳下的髒亂環境 成了一道強烈的對比。 志工從一樓開始,合力將一包包、一件件或一箱 箱各式各樣的物品,用提的、用抬的,甚至用扛的, 搬移到室外疊放著;羅先生則坐在屋外一角的小椅 子上,頻頻探頭望著屋內的清理行動,又看一下屋 外地上已打包的物品,然後轉頭瞧向環保車上那些 即將被載走的東西,不捨之情,表露無遺。 志工很關心羅先生日後的生活,向 他說明慈濟可以給予哪些協助。羅先生 在接受眾人的祝福後 歡喜落淚,當下 承諾要跟著慈濟志工做服務社區的事。 ︵ 文:王麗瑜 ︶ 里仁為美 5 吳鳳科大學子 運用所學助修輔具 嘉義訊 吳鳳科 車輛科技 稱車輛系︶、 理系等二十四位 廖玉齡老師帶領來 嘉義輔具平臺廣場,參 輔具維修與清洗服務。 就讀大二觀光休閒系的 蕭湘芸同學,和來自印尼 的單親媽媽一起生活,這 是她第二次參加,上一次 學習修輪椅,覺得不困難, 有心就能做到。今天學習 清洗輪椅,能藉由這個機 會幫助別人,她覺得很有 成就感。 住在雲林二崙鄉的吳昌 霖同學,從小是爺爺靠著 養豬賣錢帶大的,他很有 自信,而且非常活潑好動, 很會唱 修好更多 幫助更多的人 大二車輛系的賴 學,從小就對修理 感興趣,﹁換輪胎和調 輪椅煞車 對我來說是很 容易的事,有機會我還要 再來。﹂ 廖玉齡老師說:﹁非常 感謝慈濟的師兄、師姊, 讓孩子喜歡這個愛的園 地,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志 工活動,但是讓學生可以 發揮力量 幫助別人;大 家善的循環、善的回饋, 彼此感受到溫馨與愛的傳 遞,這種向上向善的力量, 很有意義。﹂ ︵文:張小娟︶ 劉秀蘭,是最早跟隨證嚴 上人修行的四位出家弟子之一 德融法師的二姊,生於一九三 ○ 年,苗栗人。出生三個月後,父 母便移居花蓮,從事農務;由於 兄弟姊妹眾多,劉秀蘭小學畢業 後就在家幫忙農事、照顧弟妹。 二十一歲時嫁給公務員李克勇, 從此在家相夫教子 同時為人縫 製衣服、做家庭代工貼補家用。 一九六三年開始,劉秀蘭經常 到花蓮慈善寺禮佛聽經,恰巧證 嚴上人在慈善寺講 ︽阿彌陀經︾ 、 ︽地藏經︾,因而認識上人。 一九六六年,劉秀蘭到普明寺看 到上人與精舍師父們正在製作嬰 兒鞋,要將販賣嬰兒鞋的所得全 數作為濟貧基金,深受感動,於 是主動每月捐錢成為慈濟會員。 隔年,劉秀蘭從上人手中接 過勸募本,成為第十二號慈濟 委員,法號靜仁。一九七五年, 先生因病往生,她靠縫製衣服、 磨大理石手工藝品等維持生計, 並持續行善助人的工作,一路走 來,愈做愈堅定。 她說:﹁這樣的師父我既然跟 到了,這條路我一定要走下去 ! 現在我也沒有什麼願望,只希望 生生世世能跟著上人, 直做慈 濟。﹂ (文: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 二○○六年,慈濟四十週年,花蓮區資深委 員於花蓮靜思堂合影,前排左起:劉秀蘭 ( 靜 仁 )、林蘇阿色 ( 靜航 )、許彩雲 ( 靜雯 ) 及趙 審 ( 靜芬,後立者 )。 ( 攝影:鍾秋菊 ) ▲ 一樓環境清理後,空間寬敞明亮,復古式的紅磚地板 也恢復原貌。 (攝影:蔡志成) ▲ 牆上「花開富貴」牡丹圖與眼下髒亂環境,形成強烈 的對比。 (攝影:蔡志成) ▲ 吳鳳科技大學的學生,參與環保輔具 的維修與清洗。 (攝影:王翠雲) ▲ 輔具志工董見智 ( 右二 ) 操作示範更 換輪胎,邊做邊說明。(攝影:王翠雲) 人 間 行 者 第十二號慈濟委員劉秀蘭 恆持 踏實 心堅定 —— 2024 年 5 月 20 日 星期一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