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週報第三十八期

▲ 曹洞禪 Jundo Cohen 替 Zbee 機器人進行 一場受戒儀式 意義。 (攝影: 臺北訊 / AI 浪潮當 展也能順 皆指出,人們 AI 與人類心智 能力的根本差異 自知的認識陷阱。 精研神經學與哲學現象 太華大學醫學教授 Georg Northoff ,他 經由神經學實驗研究發現,有 經驗者的大腦,其與外在世界的 知能力,會比沒有禪修者來得強。而 種深層的意識經驗可以幫助意識者對外 在世界作出更正確的判斷、更深刻的覺 察,這是 AI 所沒有辦法達到的能力。 Georg Northoff 強調,目前 AI 做不到 這種與無分別 的意識狀態 基 於 這 個 前 提,他肯定, AI 無法擁有無 盡的慈悲和智 慧, AI 不可能 開悟。 但慈濟基金 會副執行長何 日生進一步提 醒, 儘 管 AI 沒 有 深 層 意 識,但它會模 仿人類心智 也一定會﹁模 仿開悟﹂,對 於 還 沒 開 悟 的大眾,如何 判 別 AI 是 否 真的開悟?這 也 是 需 要 被 正視的問題。 (文:張資芳) 慈濟要聞 3 2024 年 7 月 1 日 星期一 當 遇上佛教 顏博文:慈濟用 愛灑全球 臺北 / 如何 AI 的發 益有情眾 來留給人類 不 住剎車的 AI ,奔往增益人類 方向? 第五屆木魚論壇六月廿 起,以﹁佛教、意識與 AI ﹂為題, 於圓山飯店舉辦﹁ 2024 佛教 AI 峰會﹂,邀請來自哈佛大學、哥 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 際知名學者,與來自歐洲、日本、 泰國、香港等地人工智能實驗室 科學家齊聚一堂展開五場論壇, 探討了許多有趣議題。慈濟基金 會執行長顏博文也受邀分享 AI 在慈濟慈善志業上的應 用與發展,副執行長何日生則擔任峰會主持人之一,帶 領探討最根本的哲學問題﹁ AI 與佛教形而上學﹂。 佛教慈濟基金會慈善足跡遍及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地 區,志工人數遍及全球,對於慈濟如何引用 AI ,現場與 會者都相當關注。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介紹慈濟如 何將 AI 用於慈善,像是導入 AI 於志工照片圖庫,進行 人臉辨識;利用 AI 將︽慈濟週報︾報導內容,生成短 影音產品,讓同樣素材生成多樣的傳播產品,多重管道 分享慈濟訊息等。此外,慈濟基金會現階段也根據證嚴 上人的開示文集與著作,進行即時應答 AI 系統研發, 希望推出後,能讓人們在遭遇痛苦或迷惘時,能夠即時 獲得來自於證嚴上人的慈悲指引。 顏博文執行長表示, AI 如雙面刃,科技能夠救人, 但也可能被用於軍事用途帶來巨大傷害 AI 兩字發音與 中文字發音﹁愛﹂ (ai) 是一樣的,對慈濟而言,﹁ AI 是 愛﹂,是用於利益眾生的工具。面對 AI 浪潮的席捲, 他強調 慈濟將更關切如何利用 AI 削減人類間的不平 等,幫助人類邁向更平等的未來。 為期兩天半的論壇,展現了當前 AI 應用,百花齊放, 但與會學者們皆一致指出,當前善的力量應該更加緊腳 步介入 AI 發展,幫助它朝往增益人類的方向前進。就 像會議最終場,曹洞禪佛教老師 Jundo Cohen 替 Zbee 機器人進行了一場受戒儀式 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 (文:張資芳) ▲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分享現階段慈 濟基金會對於 AI 的運用與發展。 (攝影:陳李少民) ▲ 於圓山飯店舉辦的「2024佛教AI峰會」 現場聽眾多達三百五十到四百人,迴響熱 烈。 (攝影:陳李少民) ▲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 生 (左一) ,擔任峰會主持人, 探討最根本的哲學問題「 AI 與佛教形而上學」。 (攝影:陳李少民) ▲ Georg Northoff 教授從神經 學實驗與哲學現象學的角度 對禪修經驗者進行意識運作 狀態的觀察和研究。 (攝影:陳李少民) 被 迷惑的盲點 能夠開悟嗎? AI AI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