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週報第四十二期

大醫行願 6 T zu Chi Weekly 新北訊 / 七十二歲的朱女士患有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接受 膜及血液透析數十年,半年前因雙 腳有痠麻感,無法走太多路,至臺 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黃玄禮主任 門診。經檢查,確診為血管阻塞性 間歇性跛行。藥物治療三個月後, 反應並不顯著的情況下,黃玄禮主 任為她執行全臺首例﹁外周血管內 衝擊波鈣化病灶處理︵ IVL) ﹂, 利用﹁血管內震波導管﹂讓血管內 鈣化組織裂解後,再以切割氣球進 一步擴張管腔,最後輔以塗藥 減少未來血管再變狹窄的機會。術 後朱女士明顯感覺症狀緩解,隔日 已可落地行動。 過去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下肢血管 病變,無法進行繞道手術者,多半 採取高位截肢,不僅手術風險大, 病人身心狀況也會受到巨大影響, 而現今多以藥物治療及導管介入治 療為主要方式。在臺灣,血管內震 波導管過去僅用於冠狀動脈血管鈣 化介入治療,本次考量個案狀況, 首次應用於周邊血管治療。 (文:鄭冉曦) 外周 臺中慈院免疫治療合併化療 癌末病患重獲新生 雲林訊 / 六十一歲 近卅年來飽 苦,卻一直找不 乾澀、視力模糊、 的窗簾都不能打開,兩 走路不穩,需人扶持,幾 床上。經斗六慈濟醫院院長 診斷為頸椎第五至七節椎間盤退 導致﹁頸性視力模糊﹂及﹁頸性眩 暈﹂,而後 朱女士施行﹁前方頸 椎減壓融合術﹂。朱女士麻醉後醒 來第一句話是:﹁眼睛看得見了, 沒有那層霧膜了。﹂,術後兩天, 頭不痛不暈,行動自如,甚至可以 跳起芭蕾舞,開刀後人生宛如﹁重 開機﹂! 簡瑞騰院表示,自二 ○○ 九年迄 今,已治療四百多位﹁交感型頸椎 病﹂患者,自己從病人身上學到了 很多,這就是﹁以病為師,從頸椎 找病因﹂。他說 醫院的結餘不是 利潤,而是﹁改變的生命﹂。 簡院長說,除了繼續累積臨床個 案經驗,更要深入研究頸椎病的治 療,終極目標是讓 患者、家屬、醫師, 乃至整個社會都能 對﹁ 頸 椎 病 ﹂ 有 更正確的認知,不 再﹁頭痛醫頭,腳 痛醫腳﹂,也不再 ﹁醫、病兩茫茫﹂! (文:江珮如、張 菊芬) 近 年飽受眩暈之苦 斗六慈院發現竟是「交感型頸椎病」 北 全 臺中訊 / 六十六歲無特別 病史的徐女士因上腹痛、解 血便、呼吸急促來到臺 慈 濟醫院,檢查竟為胃癌四期 並轉移到肝臟。一般外科專 家的余政展副院長安排徐女 士住院,接受免疫治療合併 化學治療,三個月後肝臟轉 移、胃腫瘤幾乎消失。 徐女士在接受免疫治療 合併化學治療後,癌症指數 迅速恢復到正常,只剩下因 免疫反應產生的胃發炎 切 片找不到癌細胞,不需要再 手術。余副院長表示,晚期 胃癌常規治療以化學治療、 放射治療和少數適用標靶藥 物,免疫療法問世後配 化 療,提高了晚期胃癌患者存 活率。 余政展副院長叮嚀癌症病 人,自體免疫力提升的關鍵 在於舒緩壓力、持之以恆的 運動、 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 今年四月起,健保將免疫 治療納入胃癌第一線治療給 付,成為晚期胃癌病友新希 望, 只要符合胃癌遠處轉移、 PD-L1 綜合陽性分數︵ CPS ︶ 大於五,就可與醫師討論申 請健保給付 免疫治療合併 化學治療有機會翻轉晚期胃 癌。 (文:呂榮浩) ▲ 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余政展 指出,免疫療法問世後配合化 療,能提高晚期胃癌患者存活 率。 (攝影:呂榮浩) ▲ 朱女士(左)在病友會 上分享自身的經歷,暢談 自己目前身體健康狀況。 (攝影:張萬) ▲ 患者到院後,經術前血管攝影檢查,可 明顯看到血管鈣 堵塞情況嚴重(左圖); 經施以「外周血管內衝擊波鈣化病灶處 理」,術後血管壁舒張血流通暢(右圖)。 (圖:臺北慈濟醫院) 30 2024 年 7 月 29 日 星期一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