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宗教的對話
014 環境與宗教的對話 推薦序 015 症(如臺灣某位卸任女性立法委員),有人卻因 此而連憂鬱症、毒癮症與精神分裂症,都還可以 不藥而癒! 何以如此?原來,慈濟環保志業中,「資 源回收再利用」的公益企業體,正是德國心靈導 師古倫( Anselm Grün )神父所指出的,「價值 創造利潤」 [4] 的最佳範例!在「佛心」與「師 志」的體念之中,護念眾生、惜福愛物乃至「怕 地會痛」的價值信念油然而生,這牽動出了慈 濟人集體強大的慈悲能量,讓志工們在資源回收 的工作場域中,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產生了無 與倫比的價值感。有此價值信念作為前導,因此 志工們在工作時,所思所念不是「拾荒者」的無 奈與悲情、不是「社會邊緣人」的屈辱與絕望, 而是「愛惜物命,守護地球」的無比尊榮與無限 柔情。這使得他們逐漸體會到身心靈、家庭、社 會、眾生乃至土地綿密共生、相互依存的自然法 則,於是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無緣大慈」的生命 能量,融入了「同體大悲」的生命海洋。這一連 串的運作機轉,具體呈現出身心靈、家庭、社會 乃至土地的療癒成果。 這些療癒成果的質性陳述與量化分析,本 能量!這肯定不是來自對「緣起性空」、「眾生 佛性」或「無情有性」之類的正理思辨。難怪慈 濟人會如此自豪地說:他們是在「行入慈濟大藏 經」──請注意:這是「行入」而非「理入」! 這與「反智」與否無關,而是生命心靈的深邃 之處,對他者處境「感同身受」的強大能力, 受到了法師強大慈悲能量的激發、穿透與活化! 這種「感同身受」的強大能力,儒家名之為「良 知」,佛家則名之為「自通之法」。 依何日生教授所述:全臺灣有超過二十萬 名慈濟志工,投入環保志業 [3] 。全臺灣總人口 數是兩千三百萬,然則每一百一十五人中,就有 一人投入其間。難道這二十萬人,都是在弄清楚 了「緣起性空」、「眾生佛性」與「無情有性」 的內在理路,然後才發為行動嗎?他們之中的大 多數人,豈不正是依於前述「宗教環保三部曲」 ──在「佛心」、「師志」下投入之後,證實 「己行」果然「做就對了」! 有人認為,這只是「資源回收產業」龐大 利潤受益者的板塊位移(從拾荒者位移至慈濟 人),然而這樣的陳述,業已忽略了一項事實: 同是在作「資源回收」,有人因此而得重度憂鬱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