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情深 大愛劇場新上檔
2011-04-14 | 葛傳富
一個身不由己長年駐防在外的軍人,一個為他完成心願無私付出的妻子,一個韌性堅強不向命運低頭的寡母,交織出一篇平凡而又動人的故事……
行善與孝順都不能等
大愛劇場繼「何處是我家」之後,4月14日(星期四)推出一齣溫馨感人的家庭倫理精緻大戲「戀戀情深」,4月13日(星期三)舉行試片記者會,本尊楊冠新師兄、周錦求師姊也特地北上為此劇加油,出席藝人包括:柯素雲、簡沛恩、吳皓昇、何豪傑、謝麗金、馬妞、李之勤、許定南及羅瑤等人。
〈戀戀情深〉是敘述懵懂少年楊克忠轉變成楊冠新師兄的人生故事。製作人鄧美珍表示,開始著手製作這齣戲時,她和很多人一樣,對於楊冠新將軍以五十歲壯年退役感到非常好奇。楊冠新簡單的一句話,似乎就為這齣戲下了注解:「行善與孝順都不能等」!
一連串無奈的人生
「無奈」!就是這兩字,幾乎道盡楊克忠的前半生!飾演青年楊克忠的吳皓昇表示,從少年喪父到考入軍校,乃至於戀愛、結婚,面對人生的許多問題時,本尊都常感到無能為力。年少時,因不懂事而幫不上家裡的忙;從軍之後,長年的軍旅生活,不能陪伴妻女和母親。這些都是他深刻的無奈!
但是,一個角色可不是用「無奈」兩個字就可以擺平的;吳皓昇必須在本尊木訥內向的人格特質中,找到詮釋的基準點。他後來想通了:楊克忠的人生,也和許多平凡人一樣,抱著「有許多事想做,卻使不上力、也沒有機會」的那種歉疚感,演起來就覺得自然多了。吳皓昇笑說,楊克忠這個角色,其實是被女性照顧得很好的男人;一開始他也忍不住問製作人,真正辛苦的人應該是母親和妻子吧?不過,這個角色就像是把所有線索都牽引在一起的針;有了針,才能把紛亂四散的絲線織就成一張美麗的錦緞。
吳皓昇說,從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到楊冠新師兄一絲不茍的個性;例如,寫情書給當時的女友周錦求時,有一封信的結尾加上附註:『寫到前一封信的第幾行上有錯字,更正為如下……』於是,吳皓昇好奇地尋找那封信,發現果然是真的,由此可見楊冠新的學者特質。也就是因為如此一板一眼的嚴謹個性,日後才能以四十七歲壯年之齡榮升少將!吳皓昇補充,楊冠新年輕時想減輕母親的負擔去讀軍校,卻長年不在家;母親晚年生病,他毅然決然辦理退役,就是為了能隨侍在側、事奉母親,盡人子孝道!
遠赴澎湖取景
飾演周錦求師姊的簡沛恩表示,錦求是非常偉大的女性;即使遭到父親反對,她仍堅守自己的愛情,寧可等到獲得認同才出嫁,也不願違抗及傷害父親的心。好不容易結了婚,才沒多久就開始照顧楊冠新一家大小,獨自撐起一個大家庭。一個女人可以在婚姻中如此堅強,除了真心愛丈夫,也歸功於本身好強的個性使然;她認為,既然選擇了,也就應該勇於承擔!
但是,早年守寡、一手帶大七個子女的錦蓮,是否可以突破傳統「閩客不聯姻」的成見,真心接納客家媳婦周錦求的直率性格呢?出於一片孝心接婆婆來同住的錦求,又該如何在婆媳的歧見裡找出和諧的平衡呢?遠在軍中的楊冠新又該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質,把家人之間的紛亂一一安撫呢?楊家人的故事,其實也是所有平凡家庭可能發生的故事;就像片尾曲的歌詞:「每個人的立場不同,需要多一點點的包容;打開心中的鎖,才能往前走!」
由於故事背景發生在離島澎湖,劇組長達一個多月都「駐紮」在當地。雖然風光明媚,冬天卻是海風凜凜;在平地上拍戲已經很辛苦,幾場下海抓魚的戲,更是讓演員真實地體驗當地人謀生的辛勞。飾演錦蓮的柯素雲,談起石滬抓魚的幾場戲,直言非常辛苦;強風大雨加上寒冷的天氣,底下的海水一湧過來,整個人就跌坐到海水裡了。
菩薩鋪好路 攜手志工行
知道自己的故事要搬上銀幕,周錦求師姊在試片會台上表示,因為很直心,把過去的人生歷程一五一十毫無保留的跟編劇說,完整呈現在此劇中。在〈戀戀情深〉拍攝期間也曾飛到澎湖探班,劇組日以繼夜的拍戲,敬業的精神,令人敬佩,也因為如此,剛剛在試片會上播放片段,也流下感動的眼淚。
楊冠新師兄表示,感恩上人給我這個機會,拍攝我們家裡的故事,其實我很平凡,但是全家的故事,可以教化人心,祥和社會,非常值得。
一路走來,每當錦求遇到困境時,總會碰到貴人,給她及時的幫助。節儉持家的錦求在經濟上的難關不斷,好不容易才有餘錢定存了四萬元;不巧的是,冠新弟弟克家卻發生嚴重車禍,需要支付昂貴的手術費,令一家人惴惴不安。錦求二話不說,解約定存,領錢支付手術費,救活克家為先。
錦求老闆得知消息,主動表示關懷,並詢問:「錢夠用嗎?」對於處在急難黑暗中的錦求,老闆的話猶如點了一盞明燈,令她感念在心。克家的醫療費花了二十多萬,錦求沒有抱怨,再辛苦也吞下去;看在婆婆錦蓮和先生冠新眼裡,滿是疼惜。
「扶持一個大家庭我也不覺得苦,好像菩薩都鋪好了路,一路有貴人相助;每次有急用,同學和老闆都會借錢襄助我,讓我一關又過一關。」錦求說,現實的苦都不算什麼,即使經常孤單的走在夜裡,還有家裡的燈光迎著她;「為冠新、為自己守住這個家」,就是在背後支持她的信念!
媳婦接引 婆婆勇邁慈濟路
進入慈濟,錦求也認為是菩薩鋪好的路;雖然是周錦求先接觸慈濟,婆婆和楊冠新後來反而走在她前頭。婆婆從花蓮尋根回來,改變觀念,在社區做環保;原本還擔心「撿破爛」會讓升上將軍的冠新丟臉;但冠新和錦求都支持母親的心意。婆婆想起自己獲贈眼角膜前曾發願,只要恢復光明就行善回報;於是,她全心全意做環保,帶動社區歐巴桑和子女一起行動,讓家裡成為社區環保回收站;婆婆受封「站長」,心滿意足,還發願把環保善行帶回故鄉澎湖。看到母親活力十足,冠新也認為親侍母親、陪伴錦求的時候到了。
冠新曾對錦求承諾,他的人生計畫有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為了手足,第二個十年為了子女,第三個十年為了自己和錦求。他慶幸,在第三個十年來臨時,由錦求引導他進入慈濟,使他及時領悟;「證嚴上人給我慧命,錦求在我生命挫折時會給我提醒。」
冠新覺悟及時行孝很重要;再者,在軍隊裡只為官祿,現在的他則決定放下名利心去行善。於是,他先加入慈誠隊,然後辦理退休。
「楊冠新四十九歲就退休了!因為,他從十幾歲就出外求學,畢業後又多半跟隨著部隊駐防在外,與媽媽相處的時間很短,」製作人鄧美珍解釋戲中楊冠新的心態;「在戲裡,冠新等到弟妹都成家立業,自己的責任已了,終於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投入慈濟,經營新的人生。」
放下身段 謙卑學習
當年五月,楊冠新以退役將軍的身分進入慈濟,接受醫療志工和營隊隊輔的密集磨練;專心當志工以後,社區訪視、分會活動、手語隊,他都參與。然而,想放下以往的身分和身段,並沒自己想像的容易。
有一次,他到花蓮當醫療志工,自告奮勇的替一位老榮民理髮;想不到,一番好意竟惹老榮民動怒,因為他理的頭髮黑白分明。楊冠新差點就要對老伯伯下跪懺悔;最後是師兄們解圍,讓老伯伯息怒。
「這次的事對我打擊很大;我才剛當志工,就碰到惹病人生氣的事,怎麼有臉見上人呢?」楊冠新非常沮喪,警惕自己以此事為師;「我把頭髮理得和老伯伯一樣短,破除我相,從頭開始,要謙卑、要多問、多學習,不能用自己的習氣做事。」楊冠新領悟了這件事。
轉念,一起走上菩薩道
周錦求的志工經驗也是她的轉折點;「我去做志工時,資深志工師姊說,要對病人和家屬做到『陪伴傾聽』。」戲裡,錦求用同理心陪伴老榮民,融化他冰冷的心,令錦求感觸良深;原來,真心的傾聽和陪伴,可以發揮這樣溫暖的力量!
回家後,她對婆婆更用心傾聽和陪伴,和婆婆關係更親密;「原來,回家也可以當志工!這是我很深的感觸。從我體認到在家也能當志工以後,我時時都欣喜付出。」
如今,錦求和冠新歡喜走在菩薩道上,手足也一一進入慈濟。「親人難度啊!幸好我母親做環保志工,帶動社區親友一起做環保,也在全家聚會時和弟妹們分享,才讓我們全家都走上了菩薩道。」楊冠新師兄把一切功勞都給了勞苦功高的母親錦蓮。
錦蓮、冠新、錦求,他們對家人所付出的愛,維繫了一個美滿的家庭;濃濃的情意在家人之間牽繫著,綿綿不絕!
(文:葛傳富 報導:人文志業中心 2011/04/13)
行善與孝順都不能等
大愛劇場繼「何處是我家」之後,4月14日(星期四)推出一齣溫馨感人的家庭倫理精緻大戲「戀戀情深」,4月13日(星期三)舉行試片記者會,本尊楊冠新師兄、周錦求師姊也特地北上為此劇加油,出席藝人包括:柯素雲、簡沛恩、吳皓昇、何豪傑、謝麗金、馬妞、李之勤、許定南及羅瑤等人。
〈戀戀情深〉是敘述懵懂少年楊克忠轉變成楊冠新師兄的人生故事。製作人鄧美珍表示,開始著手製作這齣戲時,她和很多人一樣,對於楊冠新將軍以五十歲壯年退役感到非常好奇。楊冠新簡單的一句話,似乎就為這齣戲下了注解:「行善與孝順都不能等」!
一連串無奈的人生
「無奈」!就是這兩字,幾乎道盡楊克忠的前半生!飾演青年楊克忠的吳皓昇表示,從少年喪父到考入軍校,乃至於戀愛、結婚,面對人生的許多問題時,本尊都常感到無能為力。年少時,因不懂事而幫不上家裡的忙;從軍之後,長年的軍旅生活,不能陪伴妻女和母親。這些都是他深刻的無奈!
但是,一個角色可不是用「無奈」兩個字就可以擺平的;吳皓昇必須在本尊木訥內向的人格特質中,找到詮釋的基準點。他後來想通了:楊克忠的人生,也和許多平凡人一樣,抱著「有許多事想做,卻使不上力、也沒有機會」的那種歉疚感,演起來就覺得自然多了。吳皓昇笑說,楊克忠這個角色,其實是被女性照顧得很好的男人;一開始他也忍不住問製作人,真正辛苦的人應該是母親和妻子吧?不過,這個角色就像是把所有線索都牽引在一起的針;有了針,才能把紛亂四散的絲線織就成一張美麗的錦緞。
吳皓昇說,從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到楊冠新師兄一絲不茍的個性;例如,寫情書給當時的女友周錦求時,有一封信的結尾加上附註:『寫到前一封信的第幾行上有錯字,更正為如下……』於是,吳皓昇好奇地尋找那封信,發現果然是真的,由此可見楊冠新的學者特質。也就是因為如此一板一眼的嚴謹個性,日後才能以四十七歲壯年之齡榮升少將!吳皓昇補充,楊冠新年輕時想減輕母親的負擔去讀軍校,卻長年不在家;母親晚年生病,他毅然決然辦理退役,就是為了能隨侍在側、事奉母親,盡人子孝道!
遠赴澎湖取景
飾演周錦求師姊的簡沛恩表示,錦求是非常偉大的女性;即使遭到父親反對,她仍堅守自己的愛情,寧可等到獲得認同才出嫁,也不願違抗及傷害父親的心。好不容易結了婚,才沒多久就開始照顧楊冠新一家大小,獨自撐起一個大家庭。一個女人可以在婚姻中如此堅強,除了真心愛丈夫,也歸功於本身好強的個性使然;她認為,既然選擇了,也就應該勇於承擔!
但是,早年守寡、一手帶大七個子女的錦蓮,是否可以突破傳統「閩客不聯姻」的成見,真心接納客家媳婦周錦求的直率性格呢?出於一片孝心接婆婆來同住的錦求,又該如何在婆媳的歧見裡找出和諧的平衡呢?遠在軍中的楊冠新又該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質,把家人之間的紛亂一一安撫呢?楊家人的故事,其實也是所有平凡家庭可能發生的故事;就像片尾曲的歌詞:「每個人的立場不同,需要多一點點的包容;打開心中的鎖,才能往前走!」
由於故事背景發生在離島澎湖,劇組長達一個多月都「駐紮」在當地。雖然風光明媚,冬天卻是海風凜凜;在平地上拍戲已經很辛苦,幾場下海抓魚的戲,更是讓演員真實地體驗當地人謀生的辛勞。飾演錦蓮的柯素雲,談起石滬抓魚的幾場戲,直言非常辛苦;強風大雨加上寒冷的天氣,底下的海水一湧過來,整個人就跌坐到海水裡了。
菩薩鋪好路 攜手志工行
知道自己的故事要搬上銀幕,周錦求師姊在試片會台上表示,因為很直心,把過去的人生歷程一五一十毫無保留的跟編劇說,完整呈現在此劇中。在〈戀戀情深〉拍攝期間也曾飛到澎湖探班,劇組日以繼夜的拍戲,敬業的精神,令人敬佩,也因為如此,剛剛在試片會上播放片段,也流下感動的眼淚。
楊冠新師兄表示,感恩上人給我這個機會,拍攝我們家裡的故事,其實我很平凡,但是全家的故事,可以教化人心,祥和社會,非常值得。
一路走來,每當錦求遇到困境時,總會碰到貴人,給她及時的幫助。節儉持家的錦求在經濟上的難關不斷,好不容易才有餘錢定存了四萬元;不巧的是,冠新弟弟克家卻發生嚴重車禍,需要支付昂貴的手術費,令一家人惴惴不安。錦求二話不說,解約定存,領錢支付手術費,救活克家為先。
錦求老闆得知消息,主動表示關懷,並詢問:「錢夠用嗎?」對於處在急難黑暗中的錦求,老闆的話猶如點了一盞明燈,令她感念在心。克家的醫療費花了二十多萬,錦求沒有抱怨,再辛苦也吞下去;看在婆婆錦蓮和先生冠新眼裡,滿是疼惜。
「扶持一個大家庭我也不覺得苦,好像菩薩都鋪好了路,一路有貴人相助;每次有急用,同學和老闆都會借錢襄助我,讓我一關又過一關。」錦求說,現實的苦都不算什麼,即使經常孤單的走在夜裡,還有家裡的燈光迎著她;「為冠新、為自己守住這個家」,就是在背後支持她的信念!
媳婦接引 婆婆勇邁慈濟路
進入慈濟,錦求也認為是菩薩鋪好的路;雖然是周錦求先接觸慈濟,婆婆和楊冠新後來反而走在她前頭。婆婆從花蓮尋根回來,改變觀念,在社區做環保;原本還擔心「撿破爛」會讓升上將軍的冠新丟臉;但冠新和錦求都支持母親的心意。婆婆想起自己獲贈眼角膜前曾發願,只要恢復光明就行善回報;於是,她全心全意做環保,帶動社區歐巴桑和子女一起行動,讓家裡成為社區環保回收站;婆婆受封「站長」,心滿意足,還發願把環保善行帶回故鄉澎湖。看到母親活力十足,冠新也認為親侍母親、陪伴錦求的時候到了。
冠新曾對錦求承諾,他的人生計畫有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為了手足,第二個十年為了子女,第三個十年為了自己和錦求。他慶幸,在第三個十年來臨時,由錦求引導他進入慈濟,使他及時領悟;「證嚴上人給我慧命,錦求在我生命挫折時會給我提醒。」
冠新覺悟及時行孝很重要;再者,在軍隊裡只為官祿,現在的他則決定放下名利心去行善。於是,他先加入慈誠隊,然後辦理退休。
「楊冠新四十九歲就退休了!因為,他從十幾歲就出外求學,畢業後又多半跟隨著部隊駐防在外,與媽媽相處的時間很短,」製作人鄧美珍解釋戲中楊冠新的心態;「在戲裡,冠新等到弟妹都成家立業,自己的責任已了,終於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投入慈濟,經營新的人生。」
放下身段 謙卑學習
當年五月,楊冠新以退役將軍的身分進入慈濟,接受醫療志工和營隊隊輔的密集磨練;專心當志工以後,社區訪視、分會活動、手語隊,他都參與。然而,想放下以往的身分和身段,並沒自己想像的容易。
有一次,他到花蓮當醫療志工,自告奮勇的替一位老榮民理髮;想不到,一番好意竟惹老榮民動怒,因為他理的頭髮黑白分明。楊冠新差點就要對老伯伯下跪懺悔;最後是師兄們解圍,讓老伯伯息怒。
「這次的事對我打擊很大;我才剛當志工,就碰到惹病人生氣的事,怎麼有臉見上人呢?」楊冠新非常沮喪,警惕自己以此事為師;「我把頭髮理得和老伯伯一樣短,破除我相,從頭開始,要謙卑、要多問、多學習,不能用自己的習氣做事。」楊冠新領悟了這件事。
轉念,一起走上菩薩道
周錦求的志工經驗也是她的轉折點;「我去做志工時,資深志工師姊說,要對病人和家屬做到『陪伴傾聽』。」戲裡,錦求用同理心陪伴老榮民,融化他冰冷的心,令錦求感觸良深;原來,真心的傾聽和陪伴,可以發揮這樣溫暖的力量!
回家後,她對婆婆更用心傾聽和陪伴,和婆婆關係更親密;「原來,回家也可以當志工!這是我很深的感觸。從我體認到在家也能當志工以後,我時時都欣喜付出。」
如今,錦求和冠新歡喜走在菩薩道上,手足也一一進入慈濟。「親人難度啊!幸好我母親做環保志工,帶動社區親友一起做環保,也在全家聚會時和弟妹們分享,才讓我們全家都走上了菩薩道。」楊冠新師兄把一切功勞都給了勞苦功高的母親錦蓮。
錦蓮、冠新、錦求,他們對家人所付出的愛,維繫了一個美滿的家庭;濃濃的情意在家人之間牽繫著,綿綿不絕!
(文:葛傳富 報導:人文志業中心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