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三週 就能培養好習慣

2011-10-14   | 陳清香
「透過智慧,創造幸福,就是生活軟實力。」講座一開場,鄭石岩教授就立刻抓住大家的心。(攝影者:賴大灥,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1/09/10)
「軟實力」一詞,常見用於經濟、文化與科技發展領域。然而,這個常常被喊出的名詞,究竟是一種表現?一個產品?又或是一種機制?

「透過智慧,創造幸福,就是生活軟實力。」一開場,鄭教授就點出別於以往大家認知的「軟實力」,立刻吸引在場聽眾的好奇眼光。

心靈自由 付出關懷真快樂

9月10日午後,近百位聽眾齊聚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共享知名心理諮商專家鄭石岩教授帶來心靈饗宴「培養生活軟實力」。

鄭教授提到,充滿智慧的生命,具有自由性、個體性、宗教性以及社會性等四個特質。一個願意承擔,願意付出關懷的人,自由性就會提升。願意助人及行善,容易從助人的過程產生能量,人際網絡也隨之擴展,健康狀況也愈好。心理學研究也發現,助人或行善之人,神經性穩定,間接證實禪定與行善的相關性。

會眾周利貞老師,對鄭教授的談話深有所感。她表示,最有感觸的是讓生命有智慧的四要素之一「自由性」。一個人的自由性愈高,生命就會愈有智慧,但這種自由與時下年輕人所稱「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的自由截然不同。

自由絕非是只貪圖眼前的享樂,好逸惡勞渾渾噩噩的生活,而是要做出應有的承擔。當願意承擔、肯努力、肯學習、懂得關愛他人、為社會付出時,我們的能力、適應力就會不斷的提高。享樂是短暫的,是空虛的、是沉淪的,快樂才是永久的;唯有踏實付出,願意承擔才能獲得真快樂與真幸福!
會眾楊雅筑(右一)表示,原來良好習慣是種軟實力,改正不好的習慣,也需要同樣的堅持。(攝影者:賴大灥,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1/09/10)


人際暢通 好習慣帶來好運道

「培養軟實力,好習慣的養成也很重要。」鄭石岩教授指出,好習慣不僅對健康或生活有益,乃至精神力的提升,都有幫助。例如養成好的情緒控制力、人際互動等等,自然與周遭人事形成良性溝通,也為自己帶來順遂。

鄭教授舉了曾經諮商的一個案例。一對夫妻經常吵架,太太苦惱的來找鄭教授。「請先看先生的優點,然後肯定他。」這位太太露出一臉疑惑的表情。一週後,她回來諮商。

「這一週簡直不是人過的生活,太辛苦了。明明他(指先生)就是缺點一堆,我還要讚美他。」她委屈的說。

第二週,先生發現太太的改變,竟然會讚美他,不像以往破口大罵。

第三週,先生好奇,於是陪著太太來到鄭教授的諮商室。先生瞭解太太為了改變兩人相處的用心後,相當感動,也開始願意改變自己。

由此例也可見真心讚美,是一個鼓舞,也結下一份好緣。鄭教授提醒大家不要輕忽讚美的力量。讚美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
講座結束,不少會眾參與鄭石岩教授新作《生活軟實力》簽書會。(攝影者:賴大灥,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1/09/10)
是社交上的禮貌。讚美他人的當下,也就表示正在欣賞他人的優點或能力。懂得欣賞他人,創造友誼或溫馨互動,也容易學習他人優點。

命運變好 堅持培養好習慣

習慣不僅止於外在行為,更多的是情緒習慣或是思考習慣。良好的情緒習慣,不僅生活上或工作中溝通無阻,也能建立良好人際互動。反之,不僅陷自己於困境,更是徒增煩惱。

「好習慣越多,命運就越好,福報也越多。」鄭教授表示,只要三週,就能培養好習慣,重新塑造自己的好運道。

「習慣養成需要三週的時間。」對社區志工楊雅筑真是一記當頭棒喝。平常上班時間為九點的楊雅筑,總希望能早點起來做運動,好好吃份早餐,於是給自己訂了六點半的起床時間。然而,這項決定只堅持了三天,之後,每當鬧鐘響起時,她都給自己一百個賴床的理由,然後才在車站咒罵剛跑掉的捷運。

楊雅筑表示,原來良好習慣是種軟實力,改正不好的習慣也需要同樣的堅持,用智慧寫下自己的精采人生,關鍵是「堅持不懈」。【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清香 臺北報導 2011/09/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