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傷痛 力行環保不懈怠

2020-11-13   | 李佳珍
認真比畫著手勢動作的吳曾素花(右),跟多數的環保菩薩一樣,期許自己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以供養心中敬愛的上人。(攝影者:蘇峻民,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20/11/08)
「又見眾生造作業,生死六趣善惡緣;因果歷歷皆不爽,好醜受報此悉見……」新店靜思堂「2020慈濟歲末祝福」環保志工經藏演繹《彌勒問》,曾素花專注凝神。  

對「生命無常觀」有著深刻感觸的曾素花,也從演繹唱誦《彌勒問》的經文過程中,體悟「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做環保也像修行一樣,要精進不能懈怠。」
 
願成志工  風雨無阻
 
出生1952年的曾素花,婚後育兩男兩女,夫妻倆從食品加工開始,也曾做過路邊攤飲食。擁有一手好廚藝的她,爾後轉任茶藝館廚師時,在慈濟志工的勸募下成為慈濟會員。從那個時候開始,素花內心就有一個心願,希望退休後能夠吃早齋,也能夠投入於志工的行列。
 
心想事成,2014年曾素花在住家斜對面,資深志工陳麗秀的指引下,投入了三重環保教育站回收分類。素花回憶剛到環保站時,面對著多樣化的塑膠回收種類,就感到一頭霧水,還好有志工陳金珠耐心地指導,從不會學到會。「PP、PS、PE、ABS、PVC、AS、塑鋼、壓克力……」滿頭灰髮的曾素花思緒清晰,說著塑膠回收的種類。
 
光是塑膠回收的材質,就可以分為九大類,一般人很難完全都了解清楚。做環保長達六年的曾素花,只要回收物品一上手,幾乎就可以分辨出屬於哪一類,號稱三重環保教育站軟硬塑膠的分類達人。
 
這樣的功夫,來自時日的累積,多年來風雨無阻,一個人從家裡騎乘自行車來到環保站,日復一日,就像上班打卡一樣,從清晨八點做到傍晚六點鐘。每當兒子不捨詢問,「為什麼每天要做到這麼晚;都不能休息嗎?」幾乎認養了整個環保站硬膠分類的素花總回答:「我休息明天去就又一大堆了……」

 
幾乎認養整個環保站硬膠分類地吳曾素花,多年來風雨無阻,日復一日,就像上班打卡一樣,從清晨八點,做到傍晚六點。(攝影者:林秋玉,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20/11/08)

 
環保良藥  療癒傷慟
 
2017年,素花面臨了人生最大的考驗。五月份,正值壯年的大兒子,在工作中突發性心肌梗塞驟逝;十月份,相伴多年的丈夫也因為癌末離開了人世。一年當中,接續痛失了兩個摯愛的親人,也讓素花深陷痛苦深淵中,鎮日哭泣,憂傷的心理也影響到生理,常常也是食不下嚥,精神更是委靡不振。
 
對人生失去希望的素花,在一次在聆聽了上人的慈示,才驀然醒覺。「逝者已逝,生者如長久一直掛念不捨,就如風箏一樣,一條線一直牽著,要放下為其祝福,才是對往者最大的益處。」素花這才明白,生老病死乃是生命法則,只是有的因緣早,有的比較晚。雖然還是沒辦法一下子放下思念,但明白了應該放下,也試著慢慢走出來。
 
「每天在家裡就一直想,不如走出來……」談起那時候的狀況,和原本積極認真的他判若兩人。在志工伙伴們的溫暖陪伴下,素花才重新振作起精神,繼續投身環保站,埋首於高難度的硬膠分類工作。為了守護大地默默付出的她,也從做環保當中,逐漸療癒了內心的傷痛。
 
從痛中重生,現在的素花,對生命的體悟更加深刻。在環保站中總能看見他的身影,堅定不懈怠、全心全意付出。「好的事情,就要堅持一直做下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環保志工吳曾素花,一早彎著腰,目不轉睛,專注將三重園區環保教育站,各式各樣堆疊的硬膠,仔細拆解並做了分類。(攝影者:林秋玉,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20/11/08)


(文:李佳珍 新店報導 2020/11/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