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的數字 不代表年齡

2017-02-17   | 魏秋蘭
張好以茶道推廣慈濟,透過一杯茶、一份點心,開啟彼此之間的話匣子,不但柔化人心,還能提昇人文素養和氣質,達到禪定。(攝影者:陳文絲,地點:日本分會,日期:2015/08/19)
「你現在才來當茶道老師,不會太晚嗎?」晉升銀髮族的慈濟志工張好,七十三歲還在推廣慈濟,拚勁不輸年輕時的自己,尤其當她開始應考靜思茶師資,也讓面試官不免疑問。


商場上女強人 拜進慈濟善門

十六年前第一次來到慈濟日本分會的張好,當時雖然只有五十七歲,卻已是一頭白髮。張好笑稱自己這樣是少年白,但如此鮮明的形象,在其他志工的眼中,卻是充滿長者的風範,尤其加上她那和譪可親、不急不徐的談吐,時常在工作上與張好接觸的志工吳惠珍總說:「當時就覺得這個老人家,很有氣質。」

曾經張好是位商場女強人,當1989年先生與婆婆相繼過世後,她一手扶持家庭以及先生打下的江山,展現過人的商才。這中間經歷了人情冷暖,卻也更加激發她不屈不撓的精神。

回想起過去,因為從未接觸過公司和工廠,不只在帶員工和工廠作業方面都要從零開始學習,甚至還要去接觸客戶。但是間人情非常淡薄,張好發現當先生在世時,客戶都願意跟他買商品,但是當換成自己接手時,反而直接跟張好說妳是外行,我們不要跟妳買。於是張好開始努力學習,用心展現專業,開發新產品,還讓客戶試用到滿意,慢慢的才有人願意向她進貨。
張好總是以身作則,帶著志工們走上街頭推廣慈濟,尤其還在日本市區中,彎著腰向大眾們做募款。(攝影者:吳惠珍,地點:日本新宿,日期:2008/05/22)


而這十幾年來,張好就是這麼在臺灣和日本兩地跑,來來去去,不是為了工作,就是為了做慈濟。原來1999年,當臺灣發生九二一地震,慈濟發起希望工程,在要災區蓋大約五十間教室。張好便利用兩三天時間將慈濟出版的《希望工程》、《慈濟世界》兩本書背誦完畢,然後逢人就說慈濟。

但是一路下來難免遇到挫折,在一次的交談中,經由朋友點醒,她才意識到自己的「我執」太重,於是張好開始學著放下身段,不一樣的心態,讓她開始在宣揚慈濟上更加得心應手。

學會柔軟姿態 帶人也帶同心

吳惠珍形容現在的張好推廣慈濟總是在「談笑之間」,時常藉口要去哪裡玩,其實是順便去開茶會做慈濟,透過邊玩邊說慈濟,讓人不會有壓力。尤其張好更是曾經一下班,就帶著慈濟見習志工開始繞著大臺北地區做慈濟,並隨時在車子行李箱裡放著慈濟月刊和三套慈濟制服,以便任何時候能派上用場。張好骨子裡「拚命三娘」的精神雖然依舊存在,但是放下身段的她,反而更能接引人。

張好遙想若不是在2000年更受堂妹林素子之邀,帶著一群朋友參加日本祈福感恩會,或許現在的她一天到晚只是在唸佛經,這不是浪費很多時間嗎?然而自己既然有那麼多時間,那也可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於是懷抱服務社會理想的她,終於在慈濟找到了歸屬感,也才能開始了人生另一段里程。

雖然張好已經七十多歲,但她仍每個月往返臺日兩地,承擔茶道推廣的課程,同時也教導茶食的製作。(攝影者:許俊吉,地點:蘆洲社推靜思茶道,日期:2016/06/15)
幸好兩個兒子以及媳婦總是支持她,當她受證一年多後,看著兒子和媳婦們對於公司的運作逐漸上軌道,於是張好就對他們說:「我會日文,我認識慈濟也是在日本,我曾在花蓮發願要提早退休,要到日本做慈濟。」原來正是因為這樣的信念,才讓張好這十幾年如此心甘情願地往返臺灣和日本兩地。

為了實現承諾、承擔責任,張好不辭辛苦兩地奔波,每當有人問她「為什麼要那麼拚命?」張好總說:「因為時間不多了。」尤其她覺得自己用了社會那麼多資源,要用什麼回饋?僅能希望藉著做慈濟來付出一些微薄的力量。

張好說:「以前應酬忙到深夜才回家,回去後會覺得心靈很空虛,但到慈濟以後,雖然一整天都在忙慈濟,譬如做訪視,有時一趟路要四五個鐘頭,回家都很晚,說不累是騙人的,但當你洗完澡,你就覺得心靈很踏實。」

心不老學到老 考取茶道師資

而好學的她,在2006年開始參加慈濟大學第一屆靜思茶道課,雖然因為往返臺日兩地,讓她只能斷斷續續的上課,但張好始終沒有放棄,仍願意花比別人多年的時間,慢慢完成了學業,並在2015年通過三關面試,取得師資,每個月回臺灣授課。
一頭白髮是張好的正字標誌,但它代表的不是人的衰老,而是人人好的慈祥模樣,只要是做慈濟事,無論是推廣茶道,或是協助賑災,張好做什麼都好!(照片提供:張好,地點:中國大陸,日期:2008/12/28)

如果問起張好為什麼會對茶道有興趣?她則覺得透過一杯茶、一份點心,便能開啟彼此之間的話匣子,不但可以柔化人心,還能提昇自己的人文素養和氣質,達到禪定。

然而除了熱衷於茶道,張好同時也在臺灣新竹與日本兩地拜師學茶食,習得一手精湛的雕花手藝。2016年11月慈濟海外茶道營隊時,她與茶食團隊共十四人,一天做出四百多個和菓子,並藉由四種和菓子傳達出季節感。特別的雕花手藝透過人文真善美志工的紀錄,完成的影片不只慈濟人喜歡,就連放上網路,也有超高人氣的點閱率。

回想起當時考取靜思茶師資,口試面試官問著張好:「你現在才來當茶道老師,不會太晚嗎?」年過七十的張好立刻回答:「我心靈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對張好來說,外表並不能來決定她的年紀,相信自己的決心才是最好的說明。

而她也從認識慈濟那一刻起,一頭白髮就是屬於她「張好」的正字標誌,但它代表的不是人的衰老,而是人人好的慈祥模樣,張好覺得自己就是註定要與慈濟一起白頭偕老,只要是做慈濟事,張好什麼都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魏秋蘭 日本報導 2017/01/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