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夫秋霜打拼 疼惜單親媽

2010-04-26   | 李委煌
許秋霜接觸慈濟之後,將原本一肩挑起家計的堅韌發揮得淋漓盡致,參與培訓,並訪視和她類似遭遇的個案。(攝影者:林炎煌)
五點半,許秋霜起床為四個女兒準備早餐,六點半來到工作的餐廳,開始一整天的「廚工」:洗菜、切菜、準備餐盤等,結束後再收盤、洗淨、整理等。一天三餐、一年兩百多個工作天,都是同樣模式。

下班前,若尚有賣剩的菜餚,她打包趕著七點半返家,免得女兒們餓壞了。

週末假日,許秋霜另找餐廳端盤打工。她當然很想休息,但不敢休息;單親撫養四個孩子,她最需要的就是錢。


怨先生一人先走 站在樓頂徘徊

六年前,先生因工地意外往生,只留下債務與稚齡孩子;她帶著四個女兒,擠住在台北淡水兩坪大、一張床的狹小房裏,淚痕尚不及拭去,柴米油鹽一天也少不得,心如浮載於茫然大海中。

其實她不怕苦——種田、賣冰淇淋、當桿弟、車縫窗簾、早餐店打工、麵攤洗碗等,長年來已習慣粗勞;真正苦的是——即便心裏再苦,也沒人可傾吐、依賴了。

怨先生拋下她一人先走,她曾經難過到走向樓頂,迎風拂面拭著淚水,自憐得想跳下去……


希望「有人關心」


性格內向,話語不多,眉頭常鎖著的許秋霜說,她憶不起任何快樂片段,人生對她言就是「苦」,唯一想的就是不停工作賺錢。

先生過世後半年,慈濟志工來到她家。房子太小,她們席地坐著,她見膝蓋不好的志工楊清貴,連起身都不方便,當下她的心被敲動了;「我還年輕,若能找到穩定的工作,我要靠自己的力量。」

這麼多年來,她婉拒長期經濟補助,僅接受過慈濟補助女兒一次註冊費。

對她來說,金錢固然重要,但「有人關心」的感覺更重要。「畢竟錢會花完,但志工關懷的溫馨,卻永遠陪伴著我。」許秋霜說,慈濟人真心膚慰,給了她很大的希望與力量。

楊清貴見許秋霜與自己女兒年齡相仿,卻要承受這麼多考驗,非常不忍,於是陪著她四處謀職,終於找到餐廳廚工一職,從那之後便穩定工作迄今。

每次探望許秋霜,楊清貴不忘隨手帶點青菜、水果、餅乾等;見母女們衣物堆塞在塑膠袋,需要時總得一袋袋翻找,於是她從慈濟環保站找到二手衣櫃及冰箱、餐桌等家具送去。


單親媽媽疼惜作伴


許秋霜了解慈濟環保工作後,開始在餐廳做資源回收,將客人丟棄的瓶罐分類收好,下班後再裝袋送往環保站。

若遇週末假日沒打工機會,她帶著四個女兒參與慈濟活動,幫忙做事,淺嘗做志工的心境。這兩年她參與慈濟委員培訓,利用午休時間騎車外出收善款;晚間偶爾隨楊清貴探訪案家。

第一次訪貧的對象,是位帶著兩個孩子的媽媽,先生因血癌往生。那天的經驗讓許秋霜驚悟,原來像她一樣單親撫養兒女的家庭還有好多;透過訪視走出小家庭,她才開了眼界、心界。

有些媽媽沒有工作機會,操煩於經濟問題;另一位單親媽媽年紀和她差不多,也扶養四個孩子,多次接觸、分享心情,她們成為好朋友,相互打氣。

許秋霜女士(右)利用晚上親子時間,走進房探看女兒們寫功課。(攝影者:林炎煌)
「看到她們,就像看到曾經的自己。」關心他人同時也淡化了自己的苦,許秋霜這麼感覺。

今年,長女升高一、老么小學五年級,許秋霜清楚知道,辛苦的日子仍長,但心態卻不同了。

「比我苦的人還多啊!我人窮志不能窮。」許秋霜感恩工作穩定,能成為付出、助人的人。她以上人法語自勉:「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撰文者:李委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10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