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良 揮灑人生彩筆

2010-08-19   | 李玲
中區榮董「願力讀書會」上,以四川地震影片「媽媽與孩子的對話──來生還要一起走」,黃秋良師兄讓大家從人間悲苦中,知道自己的幸福,要把握當下趕快種福田。(攝影者:吳啟志,地點:中區南屯共修處,日期:2010/08/13)
有心精進連老天都會幫忙,中部一連幾天的午後雷陣雨,在今天(8月13日)畫下句點,讓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五,晚上七點半的「願力讀書會」,來了八十幾位的成員,不但坐滿二十張小圓桌,後面還要再加甜甜椅。

有願有力就有福

八月十三日讀書會的分享人──台北區資深志工黃秋良師兄既羨慕又讚歎地說:「我在社區成立過合唱團,卻還沒帶過讀書會。『願力』兩字起得真好,有願就有力,有力就有福,有福就幸福!中區願力讀書會辦得如此成功,值得我們北區學習,回去後也要研究跟進。」

1952年出生的黃秋良,年近六旬,但頭髮仍然烏黑、皮膚紅潤,而且隨時面帶笑容,『做慈濟不會老』,從他身上再次得到印證。事業、志業兩頭忙的黃秋良歌聲好、口才佳,六十分鐘的時間,他用唱的、講的還適時穿插靜思語,來分享他人生四業(學業、家業、事業、志業)及如何一念心「跟著上人十五年,用愛來做慈濟」。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來到慈濟真歡喜,慈悲喜捨來學起,做人謙虛縮小自己,實在是福報無底比」。精彩分享中,黃秋良以歌曲適時帶入他慈濟志工「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賺歡喜」的快樂心聲。(攝影者:吳啟志,地點:中區南屯共修處,日期:2010/08/13)
有十二個兄弟姊妹的他,父親以買賣雞隻為生,當年因生活困苦,不得已只好將幾位妹妹送人。黃秋良說:「當時家裡環境雖苦,但還記得就讀小學時,每天早晨上學前,爸媽就會叫我提一桶茶水,放在屋外椅子上,向過往行人『奉茶』;放好茶桶後步行上學校時,心裡就覺得特別快樂。」

人有善念往往就會有不同境遇,他又說:「初中畢業,父母給了我一百五十元到台北打拼。因人生地不熟,錢不多,不敢睡旅社,還在中山堂國父銅像下打地舖睡了三天。帶著不服輸的精神與個性,不向人低頭,深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黃秋良從送報紙開始有了收入,上進心強的他晚上到當時的台北商職夜間部就讀。為了更上層樓,十七歲那年,他有了第一份固定工作,在當時的古亭女中附近某商店做店員。每天看很多過往的女學生,深深被她們氣質所吸引,還未成年的他還暗自發願「將來娶老婆一定要娶古亭女中畢業的」。

數年後大學考試將近,發奮苦讀的黃秋良,晚上沒有回已搬到台北的家。而是在店內通宵苦讀。就這樣,他成為台北商職補校應屆畢業考上大學的三名學生之一。

至今還深信「發願就會成功!」,他笑容滿面地又說:「為了就讀大學,我放棄了老闆派我到澳洲的工作,辭職專心就學。畢業那年為了能考上預官到成功嶺受訓,我還做足功課,因為要從『成功嶺邁向成功之路!』」。

觀世音菩薩決定婚姻

「每一個人都有理想,只是理想不一樣。理想需要去創造,理想需要去開創……」黃秋良如歌手般的高亢嗓音,唱出他不一樣的人生觀。

「父親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住大房子,而我是夢想成真,想將之前畢業於古亭女中的女朋友娶回家!得知我們家只有十坪大空間,還擠了爸媽在內六個人,當時的準岳母堅決反對。無論我怎麼說,『我多有志氣』,絕對不會讓您失望。但總是換來一句『志氣又看不見!』」。

有智慧的秋良並不氣餒,轉向女友父親,選擇空暇時就陪老人家「飲一杯」。投其所好下,終於換得丈母娘:「到廟裡擲茭,交由觀世音菩薩來決定。」

他幽默地說:「我媽媽一聽,馬上就叫我跟女方母親說:『如要擲茭,一定要到我們常去的林口竹林寺去,我們家才同意。』」

國一的小榮董劉修晢,來參加讀書會還帶著竹筒,一進來就先捐出愛心。(攝影者:吳啟志,地點:中區南屯共修處,日期:2010/08/13)
好不容易兩方溝通選好了日子,來到了竹林寺,雙手緊握雙茭的黃秋良,卻緊張到不敢擲。他說:「心裡默念佛號,兩眼看著雙方父母,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最後虔誠跪下。菩薩啊!請求祢大發慈悲!讓我『願願皆圓滿』。起身站立,雙手向上一拜,擲下,哇!聖杯耶!連續三次聖杯,成就了婚姻大事,也讓我再次相信『有願有力!』。」

靜思生活營的省思

「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大家以這兩句融入事業就對了!從事國際貿易的他說:「知足就幸福,自己四十歲那年,也跟著一些實業家,參加扶輪社,到國內外地區做些慈善工作。雖然在做好事,但心裡總覺得找不到重點。直到有人問我,是否參加慈濟『靜思生活營』?我一聽『靜思』兩字,靜靜思考?好耶!馬上答應。幾天下來,讓我既有感受又感動。」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有捨有得、多做多得。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潛能」靜思語的幾句話,讓我成長慧命,也正式和慈濟結上了緣。

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賺歡喜

「來到慈濟真歡喜,慈悲喜捨來學起,做人謙虛縮小自己,實在是福報無底比」。精彩分享中,黃秋良再次以歌曲適時帶入他慈濟志工,「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賺歡喜」的快樂心聲。就因為喜歡唱歌,

黃秋良從榮董聯誼會,走入慈濟中和合唱團,再由歌門進入佛門。

從1996年人醫會成立,1998年中國大陸廈門光明行動(醫治白內障)、1999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義診、尤其2008年四川大地震十七梯次的賑災團中,秋良就擔任過五次領隊。目前他還在北區帶動「慈警會、關懷外勞與街友」。

台北市勞工局與慈濟北區人醫會,長年合辦外籍勞工義診及健康諮詢活動,2010年度第一場活動,4月在台北火車站北三門至西一門一樓大廳登場。人醫會醫師Sumudu蘇木度(前右一)參與健診活動,幫外勞朋友做健康諮詢,黃秋良師兄(後右一)在一旁協助。(攝影者:徐脩忠,地點:台北火車站,日期:2010/04/11)
黃師兄說:「我們除了關懷他們身體上的健康外,更要膚慰他們的心靈。而他們給我們最好的回饋,就是很多人因感動而行動,成為環保志工、甚至還有人受證成為真正慈濟人。」

看多了人生的起伏,他希望大家平常「順境要有無常觀,逆境要有因緣觀」,他也常鼓勵年輕人要把父母當「籃球抱住」,而不要當足球「踢來踢去」。

不要千山我獨行,黃秋良在「只要做慈濟什麼都可接受下」,度出了同修顏慮耀師姊;也在「不離不棄總會成功下」,度出了開酒家、賣檳榔的妹妹及磨石子的妹夫。更因他從小教導孩子們為阿嬷洗腳讓子女個個長大後會關懷長者。在國外時,利用假日和父親、孩子,祖孫一起到老人院去關懷,在家裡開親子茶會。

他以四川地震影片「媽媽與孩子的對話──來生還要一起走」,及埋在地下等待救援的少年,往生前打給父親最後的幾句話:「爸爸,雖然您是醫生,卻救不了埋在地下的我!」讓大家從人間悲苦中,知道自己的幸福,要把握當下趕快種福田。

參加過無數國際賑災的黃秋良最後說:「要發心做三個菩薩──常歡喜菩薩、常精進菩薩、常不輕菩薩。祝福自己也祝福大家!」
【更多內容  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玲  台中報導 2010/08/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