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飄茶香 首顆種子寶絨師姊

2010-12-01   | 沈玉蓮
先生往生後,許寶絨帶著三個孩子回到坪林漁光山上過著採茶、桃茶枝、學校警衛的生活。(攝影者:莊輝 地點:漁光茶園 日期:2010/11/03)
1989年,許寶絨的丈夫往生,遺留下三個幼子與債務;正當她陷入徬徨無助時,收音機中傳來的證嚴上人開示,讓她轉念以行善積福走過悲傷。兩年後,寶絨從廣播〈慈濟世界〉聽到『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促使她成為坪林的第一顆種子,也讓新店地區的志工有機會將山村的回收經驗帶回社區,讓環保之愛從山區蔓延開來。

負債中育兒扶家 一念善啟觸善緣

1951年出生於台北縣坪林山區漁光小村莊的許寶絨,六個兄弟姊妹排行老大的她,小學畢業就離開山上到台北工作,曾經做過冰淇淋工廠的女工、賣童裝的店員和布行的店員;在工作之餘與同事出遊,認識當時龍華工專畢業在大同公司工作的先生,二十八歲結婚,生育二男一女。

1982年小兒子出生後,先生辭去工作與小叔合夥創業,經營工具模型工廠,而由台北遷居桃園,寶絨除了照顧三名幼子,並負責準備工廠的伙食。工廠生意並不如預期,雖在負債中,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努力,對未來總是抱著希望。

七年後,有一天二伯(先生的二哥)來到寶絨與公婆同住的家裡做客,當晚竟一覺不醒突然往生。

在惶恐中,寶絨夫妻倆接手協助一切後事;二伯往生百日時,寶絨進入菜市場購買祭拜物品,巧遇慈濟師兄擺攤勸募,深具善心的寶絨投下五百元,隨手拿取一本敘述慈濟緣起的結緣書刊,回家後細細的讀完,慈濟的慈善、上人的悲心,讓她印象深刻。

夫驟逝頓失依靠 攜幼子返故里

人生無常,在寶絨二伯往生百日後沒幾天,先生在工作途中,出了嚴重的車禍,當場就往生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寶絨無法承受,還要面對的三名分別幼子扶養問題、債務問題、一家人的生活問題……讓寶絨心慌、無助。

不知所措的寶絨,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突然想到『慈濟』,好似在黑暗中尋覓到明亮的燈塔,打電話到當時的桃園聯絡處詢問:「有什麼方式可以聽到上人的開示?」接電話的志工告訴她,可以去請錄音帶回來聽,或可由收音機聽〈慈濟世界〉。

當時寶絨請了〔渡〕與〔藥師經〕的錄音帶回來聽,每天並準時聽〈慈濟世界〉。聽到上人常提到「遇到事情就要去接受」,「不要怨嘆,咱若有福就會去庇廕人,自己沒福份就要去接受」。

當寶絨到桃園聯絡處捐款為先生植福時,遇到慈濟志工楊金雪師姊也勸慰說:「人平靜地走了,總比生病躺在那裡受苦來得好,我們要祝福他。」慢慢的,寶絨體會到──無法與先生白頭偕老,是自己的福份不夠,應該以行善積福,走出悲傷。

楊金雪師姊拿了一本勸募本給寶絨,她開始成為募後。母子三人,打包行囊回到台北縣坪林鄉漁光山村依靠娘家,剛開始以打零工、採茶、挑茶枝維生;後來約聘在住家旁的漁光國小任職警衛,也因此而與環保結下不解之緣。

廣播聽開示 漁光山村環保起行

服務於漁光國小的寶絨,1991年間,在收音機的〈慈濟世界〉節目中,聽到上人在演講中的開示法語「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她想:「住在這偏遠的山區,又是水源保護區,行善就從環保做起吧!」

許寶絨(左)到露營區做回收,與老闆娘宣導「清淨在源頭」的理念。(攝影者:莊輝 地點:闊瀨露營區 日期:2010/11/03)
剛開始她從學校的紙類回收做起,將從學校收集來的紙張及紙箱先堆存在學校樓梯間,有空的時候,就半蹲在樓梯下一一分類;再請台北分會的環保志工來回收,很感恩葉炳榮師兄不怕路途遙遠的載運。

有一次,清早發現後操場的環保屋,不知何故竟然起火燃燒,她與家人趕到滅火,因怕連累到護持她做環保的校長,也不敢通知消防局,更不敢驚動村民;一家四口在天濛濛亮中,與悶燒的濃煙對抗,雖然回收物被燒得精光,但總算有驚無險。這讓寶絨學到一件事「不只用心,還要小心」。

千山獨行到道侶相伴 法親之愛流淌

寶絨覺得學識很重要,便在工作稍為穩定後,晚間到坪林讀國中夜補校,也利用上下課的時間,到坪林商家做回收;由於回收物越來越多,只要兒女有空,就將三個兒女帶在身邊協助。

大兒子剛開始非常不願意,但拗不過母親的一再邀約,勉強答應隨行,一開始卻只坐在駕駛座旁而不動手。寶絨當時想:「山區的夜晚對一個女人家,真的有些不方便,有兒子當保鑣也不錯。」兒子看媽媽毫不責備,就一個人默默地做,感動之餘也開始幫忙做。

許寶絨師姊(左)總是開著回收的娃娃車,穿梭於山間林野,做著十九年來不間斷的回收工作。(攝影者:莊輝 地點:漁光國小 日期:2010/11/03)
在山區裡,寶絨就像獨行俠一樣,工作之餘,總開著一部回收再利用的舊車,穿梭於山間林野;或在昏暗的燈下彎著腰,在環保屋裡默默的做著分類。她對環保的執著,深深感動著同事與家人;而慈濟志工也持續關懷和協助,當她的舊車子壞了,在方得芸師姊的協助下,又募得一部舊娃娃車,讓偏遠地區的環保得以繼續下去。

1999年,坪林鄉第一顆種子的許寶絨,正式受證為慈濟委員,在她的帶動下,2002年11月開始在茶鄉設立坪林環保點,開始從廟口到坪林國中停車場,再到何家蓁師姊家門口……雖無定所,但也從中接引了數位人間菩薩;他們為地方的付出,感動了已停用的豬圈地主,無條件的提供地方,成為固定的坪林環保站。

因偏遠山區人力不足,林清助、吳隆盛師兄發動新店地區的慈濟志工輪值協助,固定每星期輪值一次,志工們將回收的經驗帶回社區,而落實於社區,讓環保之愛由山區蔓延開來。

女兒無法自理 兒子罹患憂鬱

寶絨年輕時很愛生氣,對孩子的教育總是用責備的方式,對於不喜歡的事情,也充滿著無奈感及厭煩感。聞法以後,對孩子也能用愛的教育,不輕易責備,做任何事情都能『甘願做,歡喜受』。家人以前動輒就吵鬧不休,但在她的潛移默化中,家人改變了浮躁的個性,不再吵架,脾氣也都變得較柔順,當要生氣時,就會想到寶絨說的「要口說好話」。

1999年,國中畢業後的女兒,因思及交通的不便利未再升學,就到坪林的便利商店打工。但天有不測風雲,當她搭公車上班,於下車時被貨車從後面撞擊,傷及腦部;經過開刀,命雖救回來了,但留下來的後遺症,令雙十年華的女兒,從此失去了生活的機能,對吃喝無法控制,隨時要在身邊照顧著她的生活。

許寶絨師姊的回收物每個月都要請新店區的環保車來載運,最多曾經有八車之多。(攝影者:莊輝 地點:漁光國小 日期:2010/11/03)
大兒子初入社會,到台南讀技術學院夜間部半工半讀,但碰到老闆倒閉,跟會又被倒會,放在宿舍的錢及新買的機車也被偷走;孩子深受打擊而出現憂鬱狀況,書也沒念成。寶絨從台南帶回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陪伴與開導,才讓孩子走出憂鬱再復學。寶絨鼓勵兒子,除了課業,也要到台南仁德環保站結善緣。

對於孩子的出事,寶絨抱持的是感恩心及因果觀。女兒嚴重的車禍,開刀住院期間,寶絨為了不荒廢環保,請三妹照顧女兒;她回家處理環保,免於堆積造成二次傷害,所幸女兒在住院六天後就能出院。

對於兒子,她以『因果』來看待及開導,單親扶養三名子女長大的她,遇到再大的挫折及人生的風暴,她都以上人的法──『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甘願做,歡喜受』、『有因就有果』,來放下煩惱、來看開世事。

不忮不求心富足 「最美雙手」創幸福

在學校服務多年,寶絨原本可以爭取工友的正式職務,取得較好的待遇,將來也會有退休金;但她對人不計較,不喜與人爭奪,凡事不忮不求,所以目前仍是約聘工。

儘管如此,她還是感恩,感恩有較多的時間可以做環保、做善事、照顧女兒。她說:「付出無所求,無形中得到的更多,我金錢雖不富裕,但心靈卻很輕安、很自在。」

看著粗糙、灰黑的雙手,寶絨高興地說:「上人說:『做事的手最美。』」她將以這雙最『美』的手,堆積自己的福份,創造幸福的泉源。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玉蓮 台北新店報導 2010/11/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