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手師兄 花蓮七星潭彩繪道場

2010-12-11   | 慈濟基金會
山海相連的花蓮七星潭海岸,署名『黃先生』的安全警告立牌,發揮不少提醒效用。(攝影者:徐伯卿)
花蓮七星潭,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岸邊成堆的鵝卵石、大山深海相連的圓弧形海灣,構成一幅絕美的視覺饗宴,常見成群旅客流連在此。

2010年起,一位失去左手掌的阿伯開始在此出現,阿伯靠著右手拿筆,將石頭彩繪成貓熊、兔子、貓頭鷹,吸引不少遊客目光。最特別的是,阿伯不但在岸邊豎立不少『危險海域』警告牌,還會拿著『大聲公』勸遊客遠離海浪,希望能減少頻繁發生的溺水意外。

苦口婆心的單手阿伯,在網友之間輾轉流傳。這位將七星潭作為行善道場的單手阿伯,就是慈濟志工黃慶堂師兄。

一場意外改變人生全貌

黃慶堂,法號濟合,1954年出生,育有三女,從小到大都生活在花蓮。在失去左手掌之前,黃師兄曾經是一家大理石工廠的負責人;但是,十多年前一場工廠意外,不但讓師兄成了殘障人士,人生頓時也陷入無盡的黑暗:離婚、入獄。然而,回顧這些不堪的過往,師兄感念「面對這些逆境,我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讓我站的更穩!」師兄引用證嚴上人開示法語「逆增上緣」,慈濟法髓一路陪伴,師兄除了積極投入做慈濟,還獲選領有花蓮縣政府街頭藝人證照。

1998年,黃慶堂在自己的大理石工廠內忙碌著,工廠以生產外銷藝品為主,一不留意,整個左手掌遭重達數噸機器重創。「火速送往醫院急救後,短短兩天回到工廠,清出殘留在機器中自己的手掌,我深刻體悟到『觀身不淨』的真義,飄散在空氣中的味道,實在令人作嘔。」

身體受傷直接影響了情緒,僅剩一隻右手掌,黃師兄面對簡單的活兒,即使是換修螺絲也難以單手成事,越來越頻繁的無名火籠罩自己與周邊所有人,夫妻因此屢起衝突。「唉!當時我太太常常勸我改改脾氣,但是,枕邊人的話,人常常聽不下去….」黃師兄相當悔悟。

十年之間,黃慶堂師兄領悟人生無常,即使只剩下右手掌也能逆增上緣,圖前方即為師兄彩繪石頭作品。(攝影者:徐伯卿)
然而,艱困的狀況才剛開始。員工紛紛求去,大理石工廠難以為繼,結束營運之後,龐大生產工具又因為同業之間各有需求無法轉手而淪為廢鐵。

這段期間,黃慶堂與妻子爭吵不斷,一次爭吵後竟然情緒失控而傷及妻舅(妻子的哥哥),由於傷及脖子以上(屬於傷害罪),最後不但妻子離去,並且陷入冗長的訴訟程序。

法髓滌除習性 走出心靈困境

2003年,黃慶堂前往花蓮慈濟醫院探視住院的友人,在病房,來自外縣市的慈濟師姊熱心助人,讓他深受震撼,於是前往慈院大廳,由簡美月師姊接引進入慈濟。這段期間,他積極參與各項任務,醫院志工、環保、訪視,由社區志工見習、進而培訓慈誠隊,透過上人的法,藉境鍊心而滌除自身習性,不再意志消沈。

然而,培訓慈誠過程中,誤傷妻舅的官司定讞,黃慶堂入監服刑。他永遠記得被押解踏入花蓮監獄大門當日,心中默默告訴自己:「有朝一日,我要大大方方走進來,來輔導這裡的受刑人…」

監獄的過往,黃慶堂從不避諱。在獄中每天清晨四點,他準時起床做早課,以近乎默唸的聲音恭誦《觀世音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晚上六點以後同樣進行晚課,虔誠之心不曾間斷。尤其,從見習培訓養成的素食習慣,在獄中依然保持,即使屢屢有其他受刑人刻意捉弄他的飯菜,他也將之視為修行過程。

2008年,因表現良好而假釋出獄,出獄後每天下午幫從事批發的妹妹送貨,上午則繼續回到醫院志工的崗位,並且再度重新培訓慈誠進而順利受證。

花蓮慈濟志工黃慶堂師兄。(攝影者:徐伯卿)
2010年初黃師兄開始接觸石頭彩繪,竟然也培育出了濃厚興趣。花蓮七星潭,每日遊客如織,卻也經常傳出溺水意外。有一日前往七星潭,黃師兄靈機一動,何不來此彩繪石頭,並且叮嚀遊客注意自身安全。「前幾日,一個來自大陸的女遊客,突然一陣浪打來捲入落海,幸好旁邊同團遊客及時拉住,才沒有被捲走!」黃慶堂師兄說。為此,他在岸邊至高點,邊彩繪石頭邊注意遊客安危,還設立幾個警告牌,成為七星潭海邊相當特別又醒目的「風景」。

面對他這位『斷手阿伯』的好意規勸,曾有遊客不領情回答他「雞婆」,但黃師兄卻樂觀表示:「被罵就當作善事!遊客安全回家比較重要。」而在彩繪的定點,遇到前來欣賞作品的旅客,師兄還不忘介紹發祥地在花蓮的慈濟功德會。

如今女兒都已長大出嫁,隻身一人守在花蓮家鄉的黃慶堂師兄,對周遭常抱感恩心。他說:「面對人生考驗,珍惜當下一分一秒」。在擔任醫院志工時,若耳聞有病患心志鬱悶,黃師兄只要在當事人面前伸出自己斷截的手,常發揮給人適時的打氣作用。

而「如願」經常隨同其他師兄師姊前往花蓮監獄進行輔導,黃師兄說「現在再進到監獄,偶而會遇見昔日獄中熟悉的臉孔,我相信他們看到我也會有所體悟,有的受刑人還視我為家人,要我代為轉達親人的近況…」

與其說靠彩繪石頭一顆數十元維生,黃慶堂師兄毋寧認為,來七星潭這個『道場』助人救人,讓自己生活充實又法喜。

(文:徐伯卿 花蓮報導 2010/12/1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