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轉教職 鳳嬌愛在春風裡

2010-12-18   | 徐璟宜
由法律轉教職的戴鳳嬌老師,在班上推廣素食,並獲得家長和學生的認同。(攝影者:王昱晴,地點:泰山鄉明志國小,日期:2010/11/13)
從小立志讀書賺錢幫忙家計的戴鳳嬌,法律系畢業後到法律事務所工作。後來領悟到「法律是事後的救濟,教育才是真正事前的預防。」因而從法律轉換成手執教鞭的老師,她要做人師,不要當經師,並享受在為人師長的喜悅中。

戴鳳嬌,1965年出生於屏東縣麟洛鄉,世代務農,父親是虔誠佛教徒,每天按時禮佛,從小受到佛法薰陶。

1990年與大學同學黃裕凱結婚,懷孕時,她大量閱讀教育書籍,發現教育遠比法律重要;後來,經過進修取得教師資格。

法律轉教育 人生大不同

1994年,鳳嬌到明志國小教書。當時主任好奇:「妳讀法律,為什麼不去當法官或律師,卻要來教書呢?」她回答:「法律是事後的救濟,教育才是真正事前的預防。」後來,她發現學校教學偏重理論,缺少與生活結合,正想尋找合適教材時,巧遇同事容玉珍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於是,從1994年開始接觸慈濟的教育人文。

每天中午用餐前,戴鳳嬌老師帶領學生恭敬地唱「供養歌」。(攝影者:王昱晴,地點:泰山鄉明志國小,日期:2010/11/13)
每次她要回花蓮進修時,內心很掙扎,因女兒幼小,先生要上班,不敢開口與先生商量,總是等到最後一刻,再告知先生,讓先生措手不及,百般無奈。

有一年,先生過生日時,她默默向佛菩薩許願,希望先生早日加入慈濟教聯會。以前她拿回「大專教授營」的簡章回家,他都不在意;這一年,戴老師帶回了簡章,沒想到先生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參加營隊,因而加入慈濟教師的行列。

靜思語融入學校教育

她因跟著先生出國進修,曾中斷慈濟的活動兩年,1998年回台後立即歸隊。當時,她教低年級學生,學生每天將一句靜思語抄在聯絡簿上,教室裡掛滿了靜思語海報,並時常說靜思語故事給學生聽,也請學生回家和父母分享,營造親、師、生的溫馨互動;在下課前的三分鐘,師生進行「靜思語接力遊戲」,讓學生從遊戲中快樂學習。

戴鳳嬌的學生響應「素食」外,並會在聯絡本上寫上吃素心得。(攝影者:王昱晴,地點:泰山鄉明志國小,日期:2010/11/13)
劉皆沅是戴鳳嬌的學生,小小年紀就主動關心班上的轉學生。當同學轉學後,總會主動打電話關懷同學,讓一位學生家長劉清華很感動,他感恩戴老師將慈濟人文落實學校教育,啟發孩子心存善念。

非素不可 從身邊做起

從2002年開始,鳳嬌在班上循序漸進推廣「心素食儀」,先從「生命教育」著手,以圖片、影帶供學生省思, 並收集「素食」對人體智力發展、節能減碳、與地球共生息相關的資料,提供父母閱讀,讓大家了解素食的好處。

本來班上只有五、六個人吃素,經過兩年後,在畢業旅行時,全班響應素食,也自備環保碗筷。學生素食後,體力、毅力明顯增加,請病假者也變少了。

學生陳璽淳不但自己素食,也帶動家人響應。媽媽李明珊說:「孩子自幼懶散,不愛看書,由戴老師指導後,自動自發完成功課;每天到操場跑步,身體變得健康多了。」

鳳嬌每天身上都背著「三個包包」,分別是「筆電」包、「慈濟」包和學校的「教案文件」包,每天來往家裡、學校和慈濟之間,分秒不空過。她牢記上人的叮嚀:「要做人師,不要當經師;用菩薩的心教育自己的孩子,用媽媽的心教學生。」

(文:徐璟宜 台北泰山報導 2010/11/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