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琴人生 如芥菜苦甘甜

2011-01-28   | 方玉葉
每天送完愛心便當後,田妙琴便到仁德環保站作拆解分類工作。(攝影者:林水輝 地點:仁德環保站 日期:2010/11/25)
台南環保志工田妙琴,1943年生於南投縣,育有二子一女;1974年妙琴才32歲,大她四歲的先生因肝癌離世時,最大兒子也才11歲。她含辛茹苦育養兒女長大,但長子曾健智1997年在一次上班途中發生車禍,在醫院昏迷將近一個月,醒來智力卻變成不足六歲;她用堅韌的母愛陪伴兒子做環保當復健,終於讓兒子能開口說話……

街頭巷尾走透透 「宅配」熱餐

田妙琴看著她剛把菜園澆過水的一片翠綠,輕步踏上馬路。心想著:回家吃早餐,順便整理一下客廳,然後再出門去送便當。她把早上煮的粥、一些青菜,簡單地發落了一頓。

將機車牽出門外,扣緊安全帽便出發。田妙琴從馬路繞過一條一條的小巷,將機車停在仁德鄉立幼稚園守衛室前。「師姊,您來了哦!」從廚房傳出招呼聲,菜香味夾著屢屢熱氣也從紗窗內透了出來。

「昨天送十一個,一位去殯儀館辦她母親的後事不在家;今天要加一個。」她彎下腰將車台上的便當裝進帆布袋裡,一面答著話。

幼稚園園長楊惠朱看見田妙琴又來提便當,走過來和她打招呼。她們的友誼在五年前一起參加祥和志工隊,一起到社區關懷時延伸到現在。楊惠朱說:「妙琴師姊這四年來風雨無阻,為四個社區裡的申請個案,把熱騰騰的午餐送給一些行動不方便的村民;每天騎機車要繞七、八公里的路程,那份毅力還有愛心真讓人感動。」

她裝好便當提起帆布袋向廚房裡揮揮手,也向好友楊惠朱道再見,把袋子放在機車踏板上,啟開油門忽倏地穿入一條巷內,來去如風。

和獨居老人有約 聽訴苦解紛憂

機車騎進了一條不到三米寬的巷弄裡,停在一戶門前。田妙琴手上拿了一個便當,跨過門檻把便當遞給一位老伯手上;好像想到什麼又趕緊回機車旁,打開前座的匣子拿出幾張文件。

田妙琴(左)騎著機車穿過大街小巷,一一為獨居老人送餐。(攝影者:林水輝 地點:台南新田社區 日期:2010/11/25)
「這還你,我已經去幫你申請過了,這些要放好」。她細心的交代好屋子裡的人,又發動機車彎過一條小叉路,在後壁村內一處用木片圍成的矮門前停了下來。

「阿婆,我送便當來。」一位彎著腰拄著竹拐的老嫗從裡面走了出來,從田妙琴手上接過熱騰騰的便當。這時,對面一位婦人快步走過來向她說:「巷內那一位中風的剛從醫院回來幾天,也沒人來幫他。鄰居有時候端飯菜過去給他吃,味道重得實在讓人不想進去;怎麼沒送便當給他?」

「請你去村長那邊通報,去向公所登記,就會排進名單送來。」田妙琴不單是送便當,有時候還要跟村民說說話,或接受被「倒」他們心中的垃圾。

來到最後一戶,「叩--叩--」一位用椅子當拄杖的婦人靠了過來,「我若死在裡面也不會有人知道,多謝啦!」這位雙腳彎曲變形的婦人,埋怨著自己的命運。田妙琴把便當拿給她,一面安慰說:「你要口說好話,不要怨嘆,心要放乎開……」

守寡拉拔三兒女 母愛喚醒癡兒記憶

每天服務這些孤獨的老人,讓她想到年輕時也常雞婆關懷別人。只是1974年,先生曾勝雄往生時她才32歲,只讓她當12年先生娘,留下三個孩子給她,那時候老大曾健智才11歲。她千想萬想都沒想過:「當醫生的怎會罹患那種病?那麼早就拋下她們母子。」

另一半不在了,田妙琴想到凡事要靠人,含著眼淚激勵自己要堅強,三個孩子要她拉拔長大,她無暇再去管其他的事了。

每天把小孩送出門去上學,便到工廠上班,拚命的工作。孩子們知道父親不在了,懂得相互照顧讓媽媽少操心,能安心賺錢一家人才能溫飽。好不容易讓三個孩子完成學業,老大健智當兵回來,考上了彰化田中少年輔育院的工作。

曾健智35歲那一年,上班途中在高速公路發生車禍。田妙琴聽到這個消息,手腳不停的顫抖,想著:「有沒有很嚴重?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幾位親戚陪她到醫院,建智已動過手術轉入加護病房。半個多月去了,兒子仍沒醒來,她焦慮的向醫生拜託,一定要救建智能平安度過危險期。昏迷了二十幾天,終於醒過來了;但醫生告訴她:「他腦部受創嚴重,要恢復智力恐怕不容易。」

恢復智力以後,曾健智在社區為民眾量血壓,讓媽媽田妙琴放下心中大石。(攝影者:林水輝 地點:仁德環保站 日期:2010/11/25)
出院回到家,腦袋上面的紗布掀起來一看凹陷下去的地方,真是「頭殼一個洞」,她愈看愈傷心;兒子不會說話,不會思考,像一個三歲的大孩子事事要人照顧,那段日子不知讓她流了多少眼淚;每天看到兒子傻傻的樣子,憂鬱的雲層厚厚密密的壟罩著她的心。

辭去工作,每天陪他復健、教他說話、吃飯,教他穿衣服、綁鞋帶……照顧好長的時間才聽到他叫一句「媽媽」;但能聽到這一句,已讓妙琴增添了信心,孩子一定能復元。

復健一段日子,看他能有表達,便讓健智坐火車通勤上班。然而一段日子後,院方來函要中止應聘,建智仍有時呈現癡呆,在上班時間也無故離開外出,無法負擔工作。

帶兒子做環保 自己也脫離苦海

當慈濟志工鄭明央到田妙琴家收善款,聽到她無奈的苦情,便向她建議帶兒子來環保站做環保。

剛來到環保站,兩眼無神的曾健智像個低能兒,妙琴強忍著快要汨下來的眼淚,耐心地教他分類──這塑膠放在這個籃子,這軟軟的罐子是鋁罐要和硬的分開;身旁的志工天天都聽到他們母子像錄音帶般的對話。

隨著時間的過去,做環保已讓建智漸漸能辨別物件,就像他在敲打拆解回收物時,慢慢地敲開封塵的記憶之鎖,智力慢慢融通。建智從會腳踏車,再經過一段時日,自己已可以騎機車來環保站;2007年,曾健智也完成培訓受證慈誠,這是讓妙琴得到最有價值的禮物。

每到慈濟大林醫院區間車服務的日子,曾健智和仁德志工便一起服務要去求診的會眾;車子到了大林醫院,乘客各自到診間去候診,曾健智便到復健科去幫忙需要協助的老人。他那親切的問候聲,讓那些受協助的阿公阿婆緊繃的臉,露出笑容對他道謝。

每趟帶醫療車服務回來,曾健智都會向媽媽分享他遇到快樂的事情。田妙琴知道兒子助人的版圖拓寬得愈廣,心裡已忘掉那一段牽腸掛肚的日子。

如今已度過六十八歲的田妙琴,想起當初,她也只想把兒子帶來環保站讓他有去處,沒想到自己也踏進來,現在母子更將生命的光亮,去溫暖別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方玉葉 台南仁德報導 2010/11/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