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右手的女孩 樂當志工

2011-07-21   | 韓欣倫
明水書軒開幕活動由書軒小志工心誼(左)與大雄(右)表演手語。(攝影者:許清華,地點:臺北市明水路,日期:2011/07/05)
位在臺北市大直明水路的綺麗會館地下一樓的「靜思人文展位」傳來悠然的陶笛聲,7月5日這一天,100多位會眾聞樂而來。開放的空間佈置典雅,擺置了靜思文化出版的書籍、靜思產品和大愛感恩科技各種環保織品。

「靜思人文展位」提供社區民眾靜心的好去處,正是人稱快樂媽的慈濟志工郭宜君和呂水上伉儷所促成的好因緣。

夫妻倆擁有共同的夢想,希望大家能夠透過書籍和證嚴上人進行心靈的對話,讓下一代孩子看到慈濟的書,也能培養大愛慈悲的心,更期盼能透過茶香、書香、人文香,接引更多的人間菩薩。

一本書開啟智慧 釋懷過去突破思維

學習陶笛一年多,希望透過音樂和眾人結緣的志工陳春美說:「從沒想過泥土也可以做成樂器,聽到陶笛的樂聲,就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受,簡單的指法,聲音卻是如此的優雅!」同樣是土,海地災民吃的是泥巴餅果腹,但是我們卻可以用泥土做成樂器演奏,因此春美感到非常幸運,也發願要更惜福。

當初因為媽媽突然往生,春美心裡一時無法接受,媽媽往生後,一直感覺自己生病了
位於明水路綺麗會館的明水書軒緣起於郭宜君和呂水上伉儷的愛心。(攝影者:許清華,地點:臺北市明水路,日期:2011/07/05)
。就在《生死皆自在》這本書裡看到證嚴上人的開示:「遠去的親人,如一只飄揚的風箏,假如有一根線,把它拉住了,這風箏就會一直掙扎。我們應祝福它,放下它,讓風箏自在的飄到它該落地的地方。」

就因為證嚴上人的一句話,讓春美逐漸對母親的離去感到釋懷,也因此更了解大體捐贈,化無用為大用的大愛精神。春美更感佩證嚴上人的智慧,讓她能有新的思維去突破自己過去的觀念,也因此加入慈濟的志工行列。

單手小女孩 菩薩化身度化父母

在手語表演中,有一位小朋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就是今年9歲的書軒小志工心誼。心誼媽媽臉上露出幸福洋溢的笑容和大家分享:「心誼從小就跟著爸爸做志工,而現在則換爸媽陪她做志工。」

在產檢時,心誼媽媽並未發現心誼有任何異狀,直到心誼出生時,才知道少了右手,當時她非常地震驚也無法接受。但在閱讀了由乙武洋匡寫的《五體不滿足》,書中提到乙武洋匡的母親第一眼看見沒有四肢的孩子時,依然為孩子的誕生感到欣喜,而沒有驚訝和悲傷,只有一句『好可愛喔!』,就因為這句話讓心誼媽媽深受感動。

看見佛經裡敘述,眾生頑劣剛強難度,心誼媽媽才驚覺自己就是那難度的眾生。雖
悠揚的陶笛樂聲,讓人沉浸在幸福的懷抱中。(攝影者:許清華,地點:臺北市明水路靜思書軒,日期:2011/07/05)
然很早就參加慈濟,但是卻很懈怠;以往志工邀約參與活動時,總是說沒空,但朋友邀約遊山玩水時便立即答應。因此她體悟到,其實孩子是小菩薩的化身,心誼是要來度化媽媽的,因此也就開始慢慢地接受了。

心誼生性樂觀,媽媽常用證嚴上人的「法」教育她,要讓心誼看到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雖然少了右手,但是還有一隻手可以用。當初學法律的哥哥提議要提告醫生,但是媽媽運用智慧勸導哥哥:「若是對醫生提告,心誼的右手可以長出來的話,那我們就去告。」母親的這番話點醒了哥哥,提告醫生不是為了訴訟後的賠償,而是希望心誼能活得健健康康。

智慧法語為明燈 無聲說法悟人生

後來,心誼的故事被寫成「忘了右手的女孩」繪本。書中介紹,心誼出生時,右手就只有上臂,但在爸媽堅強且細心的照顧及教導下,心誼在生活上不但沒有障礙,反而活得更積極、開朗、勇敢並樂於助人。而且心誼也在一般公立學校就讀,和同學和睦相處,今年9月將代表學校參加閩南語歌唱比賽。

當您坐在「靜思人文展位」一隅,看著心誼穿梭在人群間,為大家服務時,就可以從她的肢體語言中,感受到她的自在和喜悅,她無聲的說法也讓人們體悟到人生很多的道理。

「靜思人文展位」開幕儀式,就在陶笛的悠揚聲樂中溫馨結束,但是接引人間菩薩、淨化人心的使命卻才正要揭起序幕。期待人人廣為護持,讓更多人因聞書香而提升心靈香,也讓書中的智慧法語,成為指引黑暗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文:韓欣倫 臺北報導 2011/07/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