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全談 創作靈感泉源

2011-09-26   | 王雅棋
會後,感謝現場熱情的回應,李壽全為請購音樂光碟的會眾簽名。(攝影者:黃玉翎,地點: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每次創作慈濟歌曲時的靈感,都是因深受慈濟人無怨無悔的付出,及慈濟人與上人間體現大愛的互動而感動,進而譜出與慈濟相映襯的歌曲。」知名音樂創作人李壽全,述說著譜寫慈濟歌曲的靈感源頭。

要將艱深的經文,譜寫出可以琅琅上口的歌曲,並非易事。回想起參與「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的音樂創作歷程,他覺得——就像《開經偈》所言,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靈感泉源 師徒之間互動

靜思書軒邀請音樂人李壽全分享「譜出心中的願行」,暢談「法譬如水」譜曲的心路歷程。9月4日下午,在臺北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一樓大愛廳,共有一百多人參加,包含多數參與經藏演繹者前來聆聽。

主持人李淑楨,請李壽全老師談談創作「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歌曲的感受。李老師說,此次經藏演繹有別以往的是:這次參與的人數最多,看到這麼多師兄、師姊不畏辛勞地花時間與精神,熟記歌詞與動作都讓他深受感動。從螢幕上看經藏演繹的空照畫面,像萬花筒般的圖案,整齊而絢爛。但如同人生的重重變化,燈熄滅了,圖案也不見了,回想參與這場經藏演繹的音樂創作,就像開經偈中所講「百千萬劫難遭遇」。

「剛開始拿到了歌詞時,『苦海茫茫無邊,回頭明明是岸,三障諸惑應斷,諸佛聲聲呼喚』四句歌詞,激發他寫曲的構思;如何讓四句歌詞與音符貫穿整場水懺,成為音樂的創意來源。」李壽全說明當時創作的想法。
主持人李淑楨和李壽全老師,對談這次經藏演繹歌曲創作的特殊感受。(攝影者:黃玉翎,地點: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每次創作慈濟歌曲時的靈感,都因深受慈濟人無怨無悔的付出,及慈濟人與上人間體現大愛的互動而感動,進而譜出與慈濟相映襯的歌曲。」李壽全說。

無常示現 創作仍須向前

李壽全憶起「法譬如水」創作的歷程,〈悟達國師傳奇〉是最先完成的歌曲;接著前年(2009年)歲末祝福完成〈法譬如水序曲〉;去年(2010年)歲末祝福完成〈煩惱障〉。在決定今年演繹水懺,就緊鑼密鼓地完成〈業障〉及〈果報障〉的歌曲。

於創作〈序曲〉時,太太因病住院,所以作曲是在醫院完成的。接著負責〈序曲〉與〈懺悔煩惱障〉編曲的陳志遠先生,因罹患癌症而往生,而〈改往並修來〉是陳志遠為慈濟編曲的最後一首歌。創作整部水懺經藏的音樂過程中,發生家人生病與好友的離開,李壽全更深深感受到生命的無常。

雖然歷經一同創作的好友的離去,但水懺音樂的編曲仍需繼續,就像小螞蟻列隊向前,隊伍前面的螞蟻因故無法繼續前進,後面的螞蟻仍須持續往前。想到人雖渺小,但仍能產生力量,發揮其最大的功能時,李壽全似乎感應到上人的心聲;演繹還未結束,他心想,也許該準備計畫慈濟五十週年到來時,《法華經》歌曲的呈現。

樂音攝心 譜出美麗生命

李壽全談到,這部水懺演繹的歌詞艱深,音樂就需扮演讓人熟記歌詞的角色;就像歌詞是生命,而音樂就是讓生命更美。此
李壽全老師(右)說,回想起「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的音樂創作歷程,就像《開經偈》所言,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攝影者:黃玉翎,地點: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2011/09/04)
外,音樂需要打動人心,懺悔的音樂須讓人聽了深切悔悟,而發願的音樂,就須讓人產生正面思考的力量。

〈懺悔煩惱障〉及〈懺悔業障〉歌曲的編寫展現出用文字直指人心,用音樂使其柔順、軟化。在〈懺悔果報障〉的歌曲中,是以視覺意象描寫的文字構成,此時音樂就扮演強化效果的角色,所以音樂充滿戲劇性,是以電影配樂方式呈現。

座談中「法譬如水」演繹的影片畫面交互呈現,使這場心靈饗宴更為生動豐富。最後,靜思書軒安排年僅四歲的廖明庭小朋友,演繹〈懺悔果報障‧至誠發願〉手語,用心精準的演出,獲得滿堂喝采,李壽全也感動地給予廖明庭一個擁抱。這一場心靈講座,就在李壽全帶來的特別禮物——影片「公共澡堂人聲樂團」以人聲清唱〈一樣的月光〉中緩緩結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雅棋 臺北關渡報導 2011/09/0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