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虧欠 單親母勇度情關

2012-02-07   | 方玉葉
參與志工服務活動,讓王素貞走出心中的哀傷與怨懟。圖為王素真於仁德環保站參與環保分類。(攝影者:蘇文法,地點:臺南仁德環保站,日期:2011/12/02)
「兒子和女兒的童年,欠缺的就是這些畫面……」上完茶道課,王素真走出臺南靜思堂,來到轉彎處,耳邊傳來稚嫩地聲音,她停下腳步,轉頭一看,那是剛從幼兒園放學的小女孩,正在與她的爸爸、媽媽說話;而這些親子之間的互動,正是王素真對孩子們最大的虧欠與遺憾。

臺南仁德區慈濟志工王素真,年輕時期望嚮往走入幸福的婚姻,扮演在家相夫教子的稱職角色,但沒想到,剛入門第二天就風雲變色,讓她當了怨婦三十年。後來因看大愛臺、參與志工活動,讓她淡去心中的怨懟;而參加經藏演繹及社區讀書會,讓她明瞭,自己是因為無明才會陷入命運的泥淖。

「昏」姻生怨 克苦求生

高二那一年,同學幫王素貞介紹男朋友,她看對方外表英挺,交往幾個月就步入了禮堂。單純的婚姻美夢,讓王素貞期望婚後可以在家相夫教子;沒想到,結婚隔天,先生藉著與朋友出外喝酒徹夜未歸,之後,三、兩天就如憑空消失一般,好久一段時間見不著蹤影。

王素真常反問自己,是否說話不得體?還是沒有魅力讓他不想回家?諸多的疑問,讓王素貞不斷暗地反省、自責、憂慮,日子就在期待與煩躁中,一日度過一日。一股對先生的怨,在心裡醞釀、翻攪,恨他沒有責任,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全不顧……

癌症復發的王素真,堅持把握因緣,參與經藏演繹共修與彩排。(攝影者:蘇文法,地點:臺南大成不銹鋼,日期:2011/07/02)
孩子一日一日的長大,雖有公婆和兩個小姑疼惜,但將來學費哪裡來?王素貞忍著難熬的苦,結束自營「度三餐」的早餐店生意,到紡織工廠上班,暫且維持家中的開銷。

記得女兒滿四個月的一天下午,先生騎上機車不告而別;之後的某一天,警察拿著法院通知單上門,才知道先生犯下煙毒罪被捕。王素真整個人愣住了,無法理解他竟是一個浪蕩子。

先生被法院判刑十五年,卻只關了五年就假釋出獄;出獄後,全家希望他重新做人,籌錢助他做生意。怎知,先生的惡習難改,哄騙家人藉口做生意,不只把錢拿去花掉,還留下了一筆巨債讓家人來承擔。年老的雙親為了替獨子償還巨債,賣了田地,抵押房契,全家生活陷入困境。

素真始終不明白,為何莫名奇妙的被拋棄?失望、瞋恨不斷地堆積在心裡,直到無法負荷,於是開始尋求透苦氣的出口,大廟求神,小廟問卜、求符咒,想盡辦法透過民間信仰多方尋求解答,盼他早日回頭,但始終沒有絲毫見效。

考驗不斷 黑暗中有曙光

為了孩子的將來,王素真終於與先生離婚,並辛苦地把兒女拉拔長大。工作、家庭兩頭燒,有一天卻無意中看到《大愛劇場》,劇中主角的人生,和她有著相同的遭遇,卻能走出人生的苦。讓她在黑暗中,宛如看到了一點光明,牽引著她尋覓靠岸的港灣。當她聽到證嚴上人開示:「人堅定信心,沒有什麼難關過不去……」這一句話,如良藥般地減輕了素真深怨的病情。

經由小姑的介紹,王素貞認識了鄰村的慈濟委員劉鳳英;劉鳳英積極地邀約她加入慈濟當會員、做志工,透過參與志工服務,王素貞心中的苦,也漸漸淡化了。

含辛茹苦地把一對孩子拉拔長大,兒子也順利進入醫院服務,王素真不用再為了生活而操勞,正當暗自慶幸已走過狂風暴雨,卻沒想到還有另一段「生命的考驗」等著她。

失婚的王素貞,看到《大愛劇場》中的主角人物,與自己的人生境遇相彷,卻能走出苦境,讓她淡去心中的怨懟。圖為王素真在臺南靜思堂當福田志工。(攝影者:蘇文法,地點:慈濟臺南靜思堂,日期:2011/11/20)
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的八月底,王素真感覺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罹患了卵巢癌。面對無常,王素真的情緒並沒有太大的起伏,因為最煎熬的痛苦已走過,現在有上人的法,讓她心有依靠,不再陷溺以前的情關、錢坑那樣的苦淵掙扎。

「該來的還是會來。」王素珍心中已無牽掛,辭去工作接受手術,捱過化療在家養病的那一段時間,剛好去收功德款的劉鳳英,邀請她一起到環保站鋪連鎖磚。

明因知果 把握當下心輕安

2011年適逢慈濟四十五周年,舉辦《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活動,王素貞參加讀書會共修及妙音入經藏,卻因珍惜剛找到的工作,長期不斷地加班,勞累過度讓癌症復發。

王素真剛做完第一次的化療,仍堅持把握難得的因緣,參與8月7日在高雄小巨蛋的經藏演繹,和大家一同演繹祈願,把懺悔、祈福的力量擴散出去,也讓自己去除「累生所累積的重重垢穢」。素真說:「每次唱誦『易忿難悅多含恨』就像『逆風揚塵傷自身』一樣。以前瞋恨把身體氣壞了,往昔的無明,讓自己身陷『愛欲深淵』,讓苦積在心中成垢穢。」

經藏演繹後,王素貞想起以前看到清潔人員工作好辛苦,從此家中的塑膠袋清洗乾淨回收,買菜時也可反覆使用。素真也明白心靈環保的重要,明白「因」從哪裡來,不要再製造無明;不留下負擔的果,身心就輕安。現在的她,把握當下、盼望充實慈濟人文,走入人群助人、度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方玉葉 臺南仁德報導2011/12/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