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慈青度進來的銀髮老爹

2012-03-07   | 吳瑞清
參與水懺演繹,劉佑星體悟懺悔與自省非是佛教徒的專利,只要人人回歸本性,就是最純淨的佛心。(攝影者:蕭嘉明,地點:慈濟大學的人文社會教育學院體育舘,日期:2012/02/15)
「話說多了容易造口業,舊業未消,新的又不斷增加,我們跟隨上人就要時時『聞、思、修』啊!」不善言辭卻充滿教育熱誠的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院長劉佑星,淺淺地笑著說。

一頭的銀髮、筆直的腰桿,劉佑星院長參與2012年3月教育志業體《法譬如水》經藏演繹。2月17日,他默默地和學校的教職員及學生,在花蓮慈濟大學的人文社會教育學院體育舘內的模擬舞臺進行練習。

「以往讀誦經書,是在自我修行,此次團體共修入經藏,道氣莊嚴凝聚,人人都能用清淨的心行於正道,社會定能更為祥和。我覺得懺悔與自省不一定是佛教徒的專利,只要人人有心,都能回歸自然的本性,也就是最為純淨的佛心。」劉佑星此次參與水懺演繹的體悟。

端正身行立典範

「五百年前是老師度學生,五百年後是學生度老師。」在教育崗位耕耘四十五個年頭的劉佑星說出此話,自有其不可思議的因緣。

甫步出師專校門的劉佑星,從1967年開始小學的教學生涯,接著進入作育老師的搖籃──臺南師範專科學院(現今的臺南大學)教學,這一教就是二十四個寒暑。

在臺南師專任教期間,認識慈青杜唯聖同學之後,被推介承擔慈青社的指導老師,才開始深入慈濟的法髓,繼而接受委員與慈誠隊培訓、受證。1996年更將證嚴上人的靜思語融入教學,成為種子教師,並利用公睱之餘,完成了「靜思語教學的課程理論與實務探討」,以及為視障教育完成了「教科書點譯原則」等著作。所以,劉佑星說:「我是被慈青度進來的!」

「從事師資培育工程,必須要先端正身心、身體力行,時時檢視言行,才有可能帶出未來為人師表的老師。」劉佑星視這些言行為本分事!他對教育的熱愛及低調質樸的個性永遠保持不變。
劉佑星(中)希望透過有形的演繹,人人能時時自省內觀。(攝影者:蕭嘉明,地點:慈濟大學的人文社會教育學院體育舘,日期:2012/02/15)


善漣漪影響深遠

總務處同仁林憲國回憶起數年前,一直住在學校宿舍的劉佑星院長,在學校附近購屋。「我們原以為他的住家應該會很華麗」,但當大夥們拜訪他家時,卻看到了老舊的家具,過著儉樸無華的生活。林憲國說:「劉院長無論生活或教育,都是在無聲中傳遞著長者的風範。」

慈大體育教學中心的温蕙甄老師,一直以來都暱稱劉佑星院長「老爹」,她說:「老爹不善言語,但他的身教卻對學生產生深深的影響。曾有位家住宜蘭的學生在本校畢業後,考上離家很近的公立學校的教職,最後仍決定留在慈濟中學教書。老爹的身行如《水懺》中的水滴般,他每到一個單位都宛如水滴滴入水中的漣漪,靜默無聲地慢慢擴散開來,卻是影響深遠。」

慈濟大學在王本榮校長的誠摯邀請下,本次共有88位教職員,及182位學生參加水懺經藏演繹,而且都是自動參加的,這很不容易。劉佑星說:「教育是條漫長的路,做師長的只能做到正確的引導、啟發人人具有善良的本性。希望透過有形的演繹,人人能時時自省內觀;能完成人生的任務是本分事,這是一條真實之路,我也只是隻小螞蟻,能做的很有限,但一定盡心盡力去做。」

值此人人「大懺悔、入經藏」之際,劉院長的道風德香,正如清風明月「一性圓明自然」般地,啟發著人心回歸到最原始的清淨與體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瑞清 花蓮報導 2012/03/0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