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才學會當一個好兒子

2012-03-07   | 林淑懷
張嘉峰〈前〉選擇走慈濟路,成為終身志業。(攝影者:賴明坤,地點:慈濟臺中南屯永春共修處,日期:2012/02/26)
自幼體弱多病的張嘉峰,身體不定時的常出問題,門診求醫期間,醫師始終也檢查不出病因,人如同快熄滅的一盞蠟燭,一直拖累著家人。他以為經藏演繹就如一般寺院裡舉行的法會,想藉由參加拜經消災,改善病況。

合和動人 懺悔過往

2011年6月份開始參與演繹共修,從學習到排演,在社區大學擔任英語教師的他,課餘中打開電腦網路教學影片自我練習。原本是抱著好奇的心,觀看著志工們如何在眾多人中磨合、排練到呈現。

然而,在練習的過程中,張嘉峰發現事實與自己原先設想的並不相同,反而被志工的精神與合和感動了,淚水常在無意間沾濕整個臉頰。

水懺演繹當天,〈開經偈〉唱誦聲響起,腦子有如一部電影,便開始重演著張嘉峰從小時候到現在的人生,畫面是那麼地清楚,尤其對爸爸的怨懟。

張嘉峰哽咽地訴說著,爸爸年輕時很不顧家,讓媽媽一個人擔起家裡的責任;爸爸在外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最後都是家人在替他收拾殘局,由於雙重的壓力,讓張嘉峰曾得過重度憂鬱,且試著結束過自己的生命。
張嘉峰懺悔,人生已過四十幾年,才懂得要學習做一個好兒子。(攝影者:賴明坤,地點:慈濟臺中南屯永春共修處,日期:2012/02/26)

不再怨懟 父子重圓

張嘉峰記得有一次與弟弟兩人跟蹤爸爸到另一處住所,如同抓盜似的看到一切真實情形後,從此整整有四年的時間不曾與爸爸講話,四年後才有了點頭的互動,懷恨爸爸的心長達十多年之久。弟弟因病往生後,眼看年邁的父母年歲越來越長,無形的壓力讓他無法喘息。

因參與演繹的因緣而走入慈濟,記得與訪視組第一次到安養機構關懷,伸手握住不曾謀面的陌生長輩的手時,直發抖的手告訴他:「張嘉峰,你從來都不曾牽過你爸爸的手;你不要再懼怕了、也不要再怨恨了!」

演繹當天,張嘉峰全神貫注,攝心於現場,並告訴佛祖:「我要放下對爸爸的怨氣。」很不可思議,瞬間整個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埋在心中十幾年的大石竟然這樣放下了,人不由自主地輕鬆起來。

2011年年底,爸爸身體不好,張嘉峰難過地說,第一次牽起爸爸的手要載他去看醫生。兩隻手相疊的那一霎那,他的心是那麼地激動、灼熱,忽然間覺得人生走到四十四年了,才開始要學習做一個好兒子,他好懺悔。

放下我執 展現大孝

張嘉峰發願要放下我執的個性,不只悔改對父親的恨意,不因弟弟往生後,以及種種情形帶給自己的壓力,也不會再給媽媽有不好的聲色;反而要讓老人家們放心,他選擇走慈濟路,相信身體一定因為做慈濟而越來越健康,不再有結束生命的事件發生了。

分享自己不孝的過去後,張嘉峰愉悅地表示,在社區志工培訓課中,從證嚴上人開示的影片、學員的體悟心得、資深志工的經驗分享,都是帶給他轉變心態的良能。

人生應該有更多的選擇,不應只有仇恨填滿心中,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踏出自己的心門,擴大層面為人群付出。有一顆善良的心,人生就會漂亮,才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是張嘉峰走慈濟路的心願和目標。【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淑懷 臺中南屯報導2012/02/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