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砲沒火力 要做到最後一口氣

2012-05-26   | 李美儒
每個月兩次,孫吉利會到桃園靜思堂為新芽課輔班同學指導數學。(攝影者:鄭阿典,地點:桃園靜思堂,日期:2012/02/20)
「你是要文的處罰?還是要武的處罰?」「老師,什麼叫文?什麼叫武?」「文的就是請學校記你一支大過,武的就是用藤條打三棍就好了。」「老師那我就打三棍好了。」用力打完第三棍,學生回過頭來,以非常憤恨的眼神看著孫吉利,看著那雙憤恨的眼神,讓他當場嚇了一跳。

曾經被學生封為「孫大砲」,高中數學老師退休的孫吉利,今年(2012年)六十二歲,戴著老花眼鏡,走路微跛、瘦瘦的身影,在桃園地方法院與三、四位志工一起彎腰做環保,顯得特別。

為了救地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桃園區慈濟志工每星期四早上在桃園地方法院進行環保回收已經十年,孫吉利隨著志工們來到桃園地方法院,在辦公室外的垃圾桶中翻找可用資源,一方面是要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外;一方面則是要訓練自己放下身段,與人結好緣。

嗓門大 學生封孫大砲


「你怎麼處罰我,我都接受,但就是不要再跟我聊天了!」大學畢業,孫吉利考上了中正預校,擔任隊職官,協助管理訓練學生,由於嗓門大,又太過嚴格體罰學生,而被學生稱為「孫大砲」,並還遭到學校主任的「關切」。

每個星期四早上,孫吉利都會到住家附近的街口當交通導護。(攝影者:鄭阿典,地點:桃園市,日期:2012/03/01)
這種管教孩子的方式不可行,但孩子有錯就是要處罰,孫吉利只好改用「聊天」的方式,但一聊就是兩個小時,前提還是學生得乖乖立正站好,學生因此只好投降。

1978年,孫吉利到泰山中學任教,學生一有行為不對,他還是不改管教方式,照樣要處罰學生。

「你是要文的處罰?還是要武的處罰?」下課休息時間,孫吉利有空都會進教室裡面去看看,有一次看到兩、三個同學拿著打火機在燒窗簾,他一看不得了,立刻把同學叫過來,按耐住自己即將爆發的脾氣問。

「老師,什麼叫文?什麼叫武?」

「文的就是請學校記你一支大過,武的就是用藤條打三棍就好了。」

「老師那我就打三棍好了。」

用力打完第三棍,學生回過頭來,以非常憤恨的眼神看著孫吉利,看著那雙憤恨的眼神,他當場嚇了一跳,心想以後就不要再打孩子了。

母親生病 毅然提前退休


每個星期四,孫吉利〈左〉會到地方法院做環保,三年如一日。(攝影者:鄭阿典,地點:桃園地方法院,日期:2012/05/03)
孫吉利的母親臉上經常有不明原因的碰傷,遍尋群醫,仍查不出病因,從小就孝順的孫吉利,眼看母親生活自理能力日漸削弱,兄弟姊妹又挪不出時間照顧,他毅然決然在五十三歲那一年辦理提前退休,搬到中壢龍岡與母親同住,就近照顧看醫生。

隔年2005年8月,始終查不出病因的母親,被宣告罹患腦瘤第四期,治療為時已晚,三個月後往生,孫吉利很難過地說,「母親年輕辛勤拉拔孩子,老了想要好好盡孝道,卻已經來不及了。」

二十多年前,孫吉利在學校同事吳守中勸募下捐款,成為慈濟會員,母親往生,他邀請志工助念結緣,並受居住在家附近的慈濟志工林雪齡邀約下,開始在社區做環保、受證慈誠及教聯會老師。

「你要放下身段,一定要從環保開始。」生性喜歡幫助別人、服務別人的孫吉利,覺得當環保志工可以學習放下身段,又可以讓資源回收再利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因此除了積極配合教聯會到靜思堂,輔導新芽課輔班同學數學及親子成長班場務、機動和路口交通導護外,他固定到文山國小、地方法院、店家做環保。

以前教書很直,都是一指神功,臉相很不好,進了教聯會後,孫吉利發覺教孩子從來都不會有任何生氣的念頭,講話也變得輕輕柔柔, 他說:「在做資源分類的時候,一定要彎腰,甚至蹲下來,從垃圾堆中找出可用的資源,當老師都是教孩子去做,自己就很少動手做,因此做環保可以讓一個人學習放下身段,別人給的一些不好臉色或言語,也就不會覺得難過。」
孫吉利〈右〉説,在做資源分類的時候,一定要彎腰,甚至蹲下來,從垃圾堆中找出可用的資源。(攝影者:鄭阿典,地點:桃園地方法院,日期:2012/05/03)

純一理念 做到最後一口氣


做環保,不畏艱苦不畏臭,身段變得很柔軟的孫吉利,5月3日星期四早上七點多,一如往常來到地方法院做環保,三十年前因騎機車上班途中與鐵牛車擦撞,人硬生生地被摔到田裡去,造成膝蓋斷裂,開刀後,腳就變得長短不一。

走路一跛一跛,笑起來眼睛瞇成一直線的孫吉利,在法院二樓辦公室外的垃圾桶尋找紙張、瓶瓶罐罐等資源,他說:「這都是黃金,要給大愛臺幫助人的。」工友楊雪花看到孫吉利和其他志工們無私的付出,每星期四總會盡量將環保資源集中起來,好讓志工方便回收。而常看大愛臺的司機戎先生,則是會特別早一點來開門。

「感恩慈濟讓我資源回收再利用,現在年紀也大了,純著一個理念,盡量的付出,付出到不能呼吸為止。」感恩父母及社會大眾給予的養育之恩,孫吉利臉上充滿笑容,推著剛回收好的一整車環保走出法院説道。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美儒 桃園報導2012/05/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