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武得理不饒 因「煞」轉性

2014-02-24   | 黃雪真
魏文向即便年少輕狂,熬夜打麻將、打電動,經常天亮才返家,但本性善良,愛家、愛孩子,常扮逗趣表情,成了女兒的大玩偶。(照片提供:魏文向)
座落於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一處傳統市場內,門口攤販林立且無明顯招牌的小店家,因為從門面到屋內掛滿靜思法語,在市場內顯得獨樹一格;還有慈濟人不時的走動,讓這間不起眼的老屋子,成為市集裡菩薩雲來集的道場。

1962年出生的魏文向,十八歲時因同學相約習武的因緣,從電子工廠技術員到武館師兄介紹而習得鑲牙、補牙技能而開店,從此人生不一樣。中年後走入慈濟徹底改變習氣,影響全家,徹底基因改造成功。目前已全心安住在慈濟的魏文向,對於生命中這兩大因緣,總以感恩心、發好願、結好緣詮釋自己的好因緣。

習武強身廣結交 惡習難改引母憂

年輕氣盛的歲月與同學相約習武,武術師父調教習武者不得以武犯法,彼此稱兄道弟講義氣。習氣使然,曾因嫂子對母親口出不敬而險些出手傷及兄嫂;妹妹上班的公司少發了七天的薪水,竟也找上老闆要以武力解決。當時總認為背後有武術師父撐腰,個人「得理不饒人」的氣勢,嚴重扭曲武館的宗旨。

武館的因緣讓魏文向有機會習得鑲牙技術,武術同門在他迎娶嫻慧妻子盧金櫻的過程中,鼎力相挺勝於手足,生命中這段歷程,讓魏文向心存感恩。

婚後不改單身逍遙日子的魏文向,熬夜打麻將、打電動,自己不吸菸卻整晚吸牌友的二手菸,經常天亮才返家。除了母親,沒有人告訴他這樣的日子有甚麼不好。

全心投入做志工的魏文向一改散漫習氣,上街頭勸募,恭敬地向路人鞠躬。(攝影者:魏文輝,地點: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日期:2008/05/18)
身為老么的魏文向有三個哥哥,打從他成家以來,因為不願意看著父母親拎著包包,輪流在兒子家居住;看著父母親勉強適應不同環境,他主動提出願意與父母親一起同住。出於這樣的孝心,所以有母親在一旁不時地關心他的作息,母親的叨念成為他唯一的顧忌。

有一次,與鄰居打麻將到天亮,母親按耐不住前去數落一番,面子掛不住,當場回應母親:「看不慣就去老大家住好了啦!」傷心的母親打理行李準備離開,他才發現事態嚴重,馬上以他慣有的詼諧語氣,央求母親留下。

發願行善因緣起 發燒篩檢願力行

總覺得自己遺傳父親好體質,幾乎很少感冒。2003年SARS期間,無緣無故反覆發燒一週不癒,轉診到臺北市仁愛醫院進行發燒篩檢後,被強迫留在醫院隔離一週,返家又須自我隔離一週。

身陷風暴前,無故老想著:「如果能夠好好休息一個月多好!」果真讓魏文向暫停工作一個月,但卻是身陷被隔離及染病的恐懼中,當時,他已是見習委員身分,略聞法理,這才真正體悟「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句話的意義,也感受到發願要發好願。

其實,在這場隔離風暴之前,也曾於心中默默發願「該做善事了」。說也奇怪,當時善念一起,接著就有久未見面的表姑來訪,當隨口告知想做慈濟後,表姑便引領他走入慈濟中和聯絡處當志工、參與慈誠見習課等。

2011年小巨蛋經藏演繹前,魏文向(第一排左)在板橋園區演練。(攝影者:綦文科,地點:慈濟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1/06/18)
這階段時而學習付出、時而麻將桌上繼續沉迷,直到安然度過SARS後,才真正安住慈濟菩薩道上精進不懈,完全戒掉惡習並開始茹素。

「曾經連續三十小時打麻將的紀錄,熬夜到隔天累垮才打點滴補元氣,凌晨三、四點回家,近午疲憊模樣才開店。」四十二歲踏入慈濟才脫離那樣生活的魏文向說:「進慈濟以後不曾熬夜,看著周遭年輕時揮霍生命,以致中年後危及生命的朋友,十年來,感恩慈濟救了我。」

同時也見證證嚴上人說的:「做慈濟事是上輩子的福緣。」很慶幸進了慈濟改掉一切不良嗜好,讓六年前往生的媽媽可以放心離開。負責中和社區華夏環保點資源回收的魏文向,反觀自己才是被慈濟回收、基因改造成功的範例。

環保串起父子情  接引家人樂同修

與父親的相處不像與母親般地互動親暱,所幸父親也受到他做慈濟的影響,十年來每天到環保站做回收。「一天沒做環保,就覺得哪裡不對勁。」老人家說,做回收讓他退化的筋骨又活絡起來,讓魏文向無後顧之憂。

結襟二十六年來,夫妻幾乎不曾有過爭執,不是魏文向體貼,而是賢淑的妻子深知先生「我執」的個性,「明知說不動他,又何必與他起爭執。」當先生揮霍生命的歲月,妻子選擇逃避,將生活重心全放在三個孩子及工作上。魏文向說:「這麼好的妻子,在我進慈濟之後,也做勸募的工作,就是想為她鋪路,好好回饋她。」

在慈濟書畫聯誼社師承王廷顯老師(右)習字的魏文向(左),如今已能開班授課,將靜思人文融入字裡行間。(攝影者:黃月嬌,地點:慈濟雙和聯絡處,日期:2012/12/17)
夫妻同修、同志業更是同功能,「師姊讀美工設計,其實我才是設計高手。」慈濟路上,魏文向為家人找到定位點,步步用心經營與接引。在慈濟書法聯誼社受教於書法老師王廷顯,啟蒙了他的書法功法,目前已承襲王老師的衣缽,在社區開班指導學員書寫靜思好話,與美工科班的妻子一寫字、一繪畫,靜思法語在古雅的扇子上更顯攝受人心,夫妻合體義賣扇子,「善來」布施結好緣。

走進慈濟十年來,心靈層次提高,勇於承擔,樂於配合,又有武館師父的認同與祝福,又有一處店面可以和法親互動,自然廣結善緣,而且組隊勤務隨時都可以補位。

「大女兒出生時,我就發好願希望她學醫。」貼心的女兒了解父親的心願,也在父親做慈濟之後,嚮往加入國際慈濟人醫會(TIMA),以走入人群拔疾苦。歷經重考、轉系,終於考上牙醫系,辛苦奮鬥,執意圓滿爸爸的願望。

帶著家人全心安住在慈濟的魏文向,對於生命中這兩大因緣──年輕習武、中年後做慈濟,總以感恩心、發好願、結好緣,詮釋自己的福德好因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雪真 新北市中和報導2013/11/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