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嬤不生氣 好緣結厝邊

2014-10-04   | 蔡瑜璇 黃筱哲
一位心像蓮花般清淨盛開的環保菩薩,在白河區綻放人品馨香。陳器阿嬤身體健朗,精神敏銳,完全看不出今年已八十九歲高齡。(攝影者:黃筱哲)
八月底炎陽溽暑,枯荷殘藕,雖然賞蓮的花期已過,但有一位心像蓮花般清淨盛開的環保菩薩,在白河區綻放人品馨香。陳器阿嬤身體健朗,精神敏銳,完全看不出今年已八十九歲高齡。

這日阿嬤拿出環保志工證,我隨口念出「陳器」。阿嬤聽到後馬上說:「長輩取這個『氣』字是要讓我生氣,但我偏不生氣,生氣只是增加痛苦而已,我要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快樂一點。」

原來不識字的阿嬤,因為諧音,把「氣」與「器」搞混了,於是我向阿嬤解釋「器」有器度雅量之意,阿嬤才恍然大悟。這個將錯就錯的趣味典故,正呈現出阿嬤待人接物的準則:多包容、不生氣。

阿嬤的先生年輕時較沒責任心,曾帶小姐到家裏,阿嬤非但沒反擊,還煮飯給對方吃,甚至讓出床鋪,把對方當客人招待。不論誰聽到這段故事都會佩服她的器量,於一切境不起瞋恚,安忍不動。
阿嬤拿出環保志工證,我隨口念出「陳器」。阿嬤聽到後馬上說:「長輩取這個『氣』字是要讓我生氣,但我偏不生氣,生氣只是增加痛苦而已,我要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快樂一點。」(攝影者:黃筱哲)

素粽飄香祖母情

阿嬤早期會騎著腳踏車在工廠、社區撿拾回收物,甚至一度騎到車程約數十分鐘的東山區。現在阿嬤不僅將住家前的空地作為環保回收定點,每星期還會到便利商店做資源回收。哪怕目前年歲已高,阿嬤做環保的信念仍堅持不移。有趣的是每當阿嬤外出做環保時,就會有幾位小朋友跟在身邊,慈藹的阿嬤,連純真的小孩也特別喜歡親近。

阿嬤面對別人耳語,甚至丈夫的斥責謾罵,從不輕易回嘴或起煩惱,總是接受一切命運的安排,守住口業不與眾生結惡緣。我們初次拜訪的這天,阿嬤正包著素粽等待兒孫回來。老祖母的好手藝是兒孫最垂涎的美食。

為了讓糯米更香Q入味,需經由數小時的炊煮,只見阿嬤蹲坐在傳統灶前掌控火候,用回收的竹筷子當柴火燒,烘烘熱氣蒸騰,因為累了打盹,醒來已是滿臉黑炭。阿嬤的粽子不僅給自家人品嚐,一有機會就與協助回收的環保志工分享。看著大夥吃得滿足的神情,是阿嬤最欣然的付出與心意。

共做環保鄉親樂

身為隔壁鄰居的慈濟志工賴秀玉,與阿嬤年紀相差二十歲;每當賴秀玉遇到委屈的事,阿嬤就成為最佳的傾聽者與開導者。賴秀玉不捨阿嬤年紀大還要騎腳踏車奔波,遂在五十八歲學開車載回收,一減阿嬤的負擔。兩人接觸環保的因緣雖不同,但想幫上人出力的心念是一致的。
陳器阿嬤家的前院別有一番風景,鄉親會主動幫忙回收分類,除了閒話家常,還會彼此分享回收分類的經驗,增進情誼。在這裏感受到人情的溫暖交流,「環保」是彼此共通的話題,同時串起人人心中最純淨的善念。(攝影者:黃筱哲)

「環保心,母女情」的事蹟在社區緩緩發酵,阿嬤平時待人和善的美名早在鄰里間廣為流傳,大家看到兩人一同在做環保,也紛紛學習響應。

在鄉下地方常見,街坊鄰居忙完農作會聚集在某戶人家的院子小歇一番,泡上一壺茶,共度悠哉時光。然而這樣的畫面,在陳器阿嬤家的前院卻別有一番風景。每個星期固定有一天,鄉親會主動幫忙回收分類,除了閒話家常,還會彼此分享回收分類的經驗,增進情誼。在這裏,我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交流,「環保」是彼此共通的話題,同時串起人人心中最純淨的善念。

(文:蔡瑜璇、黃筱哲 摘自:《慈濟》月刊第574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