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醫行 尋回行醫初發心

2011-09-11   | 梁妙寬 陳婉貞
一度懷疑想付出的理想已經破滅,但直到加入人醫會,才找回當初想要到不同國家,幫助病苦的夢想。(攝影者:吳萬智,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1/09/10)
在醫療服務中的挫折,一度讓馬來西亞的林盈吟醫師,懷疑自己想付出的理想已經破滅,但在加入人醫會後,找回付出的初發心。現在的她,用平常心對待工作壓力,以耐心對待病患,更不再對難處理的病人發脾氣。

馬來西亞大學醫學科畢業的林盈吟,從小就有為人類多付出的心願。從篤信佛教的媽媽口中知道慈濟,因此在大學時,林盈吟偶爾會參與慈青活動,到智障兒童院關懷。

因課業與實習的忙碌,直到畢業後,到新加坡醫院上班,才讓她想起要投入慈濟。於是林盈吟便透過電子郵件,向慈濟新加坡分會報名當志工,經由新加坡志工接引而進入人醫會。

海外義診滿歡喜 病患笑容解疲勞

參與兩次斯里蘭卡義診的林盈吟,覺得慈濟志工實在太偉大了。出發前,林盈吟從相片中,看到義診地點是個偏僻又髒亂的場地,但到達現場時,場地已經整理得非常乾淨,甚至還裝了臨時冷氣,讓她覺得志工的力量,太不可思議。

林盈吟說:「志工花了很多時間,用心將不同科別的器材,打包帶到斯里蘭卡,如果沒有這麼多志工的投入,其實無法做到,所以真的很不容易。」
林盈吟希望考上專科,讓自己的能力與實力更加提升,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攝影者:吳萬智,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1/09/10)


在斯里蘭卡偏遠的郊外義診時,被分派至內科幫忙的林盈吟,看見許多先天性疾病病患前來,甚至還有媽媽帶著基因突變的孩子前來就診。

另外,也見到一位被火燒傷,脖子完全不能移動的病人,在義診當下就被轉到外科手術,林盈吟說:「當病患脖子的死皮被拉開,脖子能夠順利轉動時,病患開心的表情,讓我忘卻一天下來,看了幾百位病患的疲勞,得到的卻是滿滿的法喜。」

付出理想瀕破滅 加入人醫獲方向

在人醫年會分享時,眼淚怎麼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林盈吟表示,工作後,才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異,當自己盡心、盡力在付出的同時,還是得不到大家的認同,到最後,換來的往往卻是責備。

因病患與家屬在生病時的無助,常會將情緒轉嫁到醫師身上,這也讓林盈吟無法認同與適應。一度懷疑想付出的理想已經破滅,但直到加入人醫會,才找回當初想要到不同國家,幫助病苦的夢想。

今年才26 歲的林盈吟,已經找到人生的方向。每個月,林盈吟會到義診中心,協助及配合各項義診活動。穿上灰衣志工服,林盈吟希望考上專科,讓自己的能力與實力更加提升,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當然,林盈吟也希望有一天,也能穿上藍天白雲,成為有承擔的慈濟志工。

跨海行醫受感動 醫療人文賦使命

2004 年,龐孝蘭首次參與新加坡人醫會,在印尼巴淡島的義診活動。面對一個又一個深受病苦的人們,也讓她深刻體會到,慈濟志工跨海行醫的美善情操。也因為感動,讓龐孝蘭毫不考慮地,加入人醫的行列。
新加坡人醫會召集人龐孝蘭表示,推動醫療人文就是她的使命,藉由實際的參與,期望能潛移默化地將人文精神帶入新加坡人醫會。(攝影者:葉守仁,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1/09/10)

「越進步的國家,醫療資源雖不匱乏,但卻缺乏『人文』這個重要的元素。」 新加坡人醫會召集人龐孝蘭表示,推動醫療人文就是她的使命,藉由實際的參與,期望能潛移默化地將人文精神帶入新加坡人醫會。

推動人文耕心田 獅城人醫綻新芽

2010年,承擔新加坡人醫會召集人的龐孝蘭,發願要成立一個茁壯的新加坡人醫會團隊。龐孝蘭運用義診中心的活動,不厭其煩地藉由慈濟月刊靜思文物與影音資料,與平日忙碌於工作的醫護人員分享,漸漸帶動起人醫團隊的共識。

「要能建立慈濟醫療人文,一定要親身回臺參與人醫年會。」 今年的人醫年會,新加坡共有33位醫護人員返臺參加。為了推動及鼓勵醫護人員參與人醫年會,龐孝蘭在社區舉辦茶會,分享義診與健檢的活動訊息,連假日也都不休息。

今年,龐孝蘭更是邀約90多位醫護人員參與新加坡浴佛典禮,每周播放醫療典範影片,同時推動共修。「以前,我擔任護理長的時候,所有的護理人員都很怕我,因為我很嚴格。」龐孝蘭略帶靦腆地說道。加入慈濟人醫會後,龐孝蘭說:「原來醫療人文,就是用同理心體會病苦,用慈悲心陪伴撫慰。」

龐孝蘭對於未來充滿著信心,參與今年的人醫年會後,希望透過醫護人員不同的專業,回國後,也為各科醫療人員進行分享與傳承,明年就會有更多的醫療人才,一同投入慈濟的醫療志業。

(文:梁妙寬 、陳婉貞 花蓮報導 2011/09/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