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錦「壺作非為」天災磨練出生命力

2019-08-07   | 鍾易叡、張庭涵
李懷錦自喻為一把多次入窯燒製的壺,歷經人生重大打擊與四次大自然反撲,如同多次窯燒,都是再次淬鍊,烙上不同的記號,擁有不同面貌與更豐富的層次。。(攝影者:鍾易叡)
【慈濟基金會新聞稿】歷經多次重大天災的知名陶藝家李懷錦,7月6日於苗栗三義當代陶藝館舉辦「在時間與空間中『壺作非為』」雙聯展。其中,『壺作非為』為李懷錦個展,所展出的近五十把陶藝茶壺,是歷經多次天災後沉澱的生命啟發,以生命各種元素種子,化為創作內涵,賦予每件作品獨特思想,吸引收藏家與民眾爭相收藏與觀賞。

杉林大愛園區 臥虎藏龍

『壺作非為』為李懷錦歷經莫拉克風災後的首次個人展,他回首一路走來的陶藝創作歷程表示,過去創作猶如例行公事,一天能捏出數把壺,卻僅為純粹工藝技術展現。
李懷錦(右)所創作的每一把壺都有個性,透過陶壺形體、釉色與窯燒火侯控制等,詮釋盈缺都是人生,生命東山再起的歷程轉折與堆疊。十年來首度舉辦個人展,同學好友特地前往苗栗三義祝賀。(攝影者:鍾易叡)

然而,上天給他很棒的生命課程,當年在樹人殘障基金會教室教導慢飛天使捏陶,對身障兒童照顧有所了解,因而當面對同為相同況狀的親人時,能夠自我調適;多次天災揉捏焠煉,讓他學會慢活與自我深層對話,變成四、五天才磨出一把壺形如種子或果實的實用功能陶壺。

美工科班出身的李懷錦,當年因高雄「景陶坊藝廊」負責人慈濟志工江淑清,邀請美國鹽釉燒陶藝家凱倫.溫諾奎前來臺灣交流,他為了鑽研窯燒,從繁華的臺北毅然南下當時的高雄縣六龜山區定居,潛心發展窯燒陶藝。「鹽燒」讓李懷錦打響知名度,晉身全國十大經典窯燒的陶藝藝術家之一,但2004年敏都利颱風、2005年海棠颱風、2008年卡玫基颱風及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接二連三的致災風災,摧毀李懷錦的家園及工作室。

李懷錦過去居住高雄縣六龜山區,遭受連年天災卻沒有因此放棄生命的可能,反而將創傷揉入陶瓷作品。(李懷錦提供)
「每次窯燒都是再次淬鍊,過程中,會烙上不同的記號,撐不過就宣告破裂失敗,撐過去,就有不同面貌與更豐富的層次。」自喻為一把多次入窯燒製的壺,李懷錦災後一度閉門深思,如何將內心豐富的情感與創傷印記流洩而出,未來又該何去何從?最後悟出,必須將創作必須要有論述,他重返校園,用單純學習的心境,期許論述與藝術結合,藉由每次的創作,將人生歷練及更深層存在意義與觀賞者一同細嚼反思。

陶歷三十七年的李懷錦,半百人生之際遭逢災難,從證嚴上人手上拿到杉林大愛園區房屋有形鎖匙,開啟了他心靈無形的大門,迎接生命希望陽光。定居園區十年來,感於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結合生態環保理念,與妻子在杉林永齡農場附近設立工作室,現為大愛園區及六龜寶來人文藝術的推手。

李懷錦說,創作是歲月累積經驗的呈現,歷經人生重大打擊與四次大自然反撲後,所創作的每一把壺都有個性,透過陶壺形體、釉色與窯燒火侯控制等,詮釋盈缺都是人生,生命東山再起的歷程轉折與堆疊。

「在時間與空間中『壺作非為』」雙聯展自7月6日至8月31日,於苗栗三義「當代陶藝館」展出,李懷錦期盼創作,帶給觀賞的民眾感受到莫拉克災後,十年來,災區破敗大地裡強韌和繁延的生命力量,與事過境遷重新回到陶藝創作的懷抱。
知名陶藝家李懷錦與妻子十年來安住高雄杉林大愛園區,並在附近設立工作室,現為大愛園區及六龜寶來人文藝術的推手。(攝影者:鍾易叡)

(莫拉克十周年系列報導十一,新聞稿:鍾易叡、張庭涵 基金會公傳處 2019/07/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