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指定 提供難民醫療

2015-02-01   | 桑瑞蓮
醫護人員專心為難民測量身高、體重、血壓及體溫。(攝影者:桑瑞蓮)
世界公認的旅遊天堂--泰國曼谷,在繁榮的城市裡,卻有一個黑暗的角落,就是流離失所的「難民與尋求庇護人士」。
2014年3月31日美國駐泰國大使館人員首次蒞臨慈濟泰國分會,參訪行程中表示,自2013年開始,大批難民湧進曼谷,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人數從二千多人躍升至八千五百六十人。家破人亡的難民離鄉背井逃到曼谷,泰國政府沒有提供任何的補助,難民如果生病了,要往哪裡去求醫?

慈濟於世界各地的義診活動,受到美國大使館難民組極力的認同,在美國駐泰大使館的推薦下,慈濟泰國分會被遴選為泰國曼谷境內,對難民提供醫療服務的團體。

雖然缺乏為難民服務的經驗,泰國慈濟志工依然勇於承擔,於2014年8月初透過慈濟美國總會跟美國國務院簽下合作備忘錄--慈濟泰國分會自2015年1月25日開始,於曼谷九世皇公園對面的慈濟會所舉辦每月一次的「社區醫療服務」活動,預計將舉辦十二次。

無私平等大愛 守護眾生健康

活動前一天(1/24),志工一早七點鐘就總動員,包括來自臺灣慈濟大學十一位師生也專程來幫忙,在近一百位志工的努力之下,進行動線彩排與場地佈置、安裝電腦設備等工作。1月25日活動當天凌晨五點半,天未亮時就已經在現場集合,做最後的確認,七點多醫護人員也開始就位,難民們陸續抵達,四周已將花草裝飾,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如果有人口渴或肚子餓,志工也送上白水與麵包。(攝影者:坤麗)
志工們秉持勇於承擔、樂於配合的精神,為泰國慈濟歷史寫下新的一頁,慈濟會所正式展開社區醫療服務活動,看到病人的笑容,讓全力投入的泰國人醫會總幹事余建中也充滿喜悅,「感恩每所醫院的醫療團隊,因為有他們的護持,讓今天的活動進行得很順利。」現場計有五十七位醫護人員投入義診活動,其中拉瑪醫院、曼飄醫院、挽才攬醫院和甲童烹醫院,四所醫院院長皆親自看診。

曾到臺灣參訪過慈濟的拉瑪醫院服務部副部長譚醫師(Thanya Subhadrabandhu)看到慈濟人以眾生平等的理念,不分種族、不分膚色地付出無所求,把握機會身體力行,譚醫師表示:「讓不同人群獲得平等的醫療服務,是我們醫學界人員最重要的目的,所以我將所學習到的在此實踐,因為泰國也是慈悲人士的凝聚點。」

人世間最美 病人的笑容

每次只要泰國慈濟志工舉辦義診活動,就會帶領著醫療團隊前來支援的曼飄醫院院長素拉蓬(Surapong Boonprasert),始終記得證嚴上人說過,「世間最美的就是病人的笑容。」他將心比心地分享:「必須離開自己家園到泰國的難民鄉親,患病一定是他們很大的擔憂,如果我們能夠幫他們解除這種苦,我們都很願意。」

素拉蓬院長此次帶來十二位醫師、二十八位護士、五位藥劑師一起投入。活動前二天,素拉蓬院長還特別帶著副院長及藥劑主任前往慈濟會所,關心活動動線及現場準備情形。除了答應將醫院的丈量設備及電腦都拿到現場來使用外,還搬來四臺病床,方便就診病人躺下讓醫師看診用。

雖然元月25日是週末假日,挽才攬醫院院長林佳文工作依然忙碌,擱著一些時間,比較晚才到活動現場,發現每個看診室都滿滿的,但他仍帶著熱心,把握機會一同付出的機會,馬上搬出一張小桌子,開始為難民鄉親們提供看診服務。

身為婦科醫師的挽才攬醫院院長林佳文用心為難民服務看診。(攝影者:悲智)
來自巴基斯坦、在泰國住了一年多的尼馬(Niamat),透過傳單得知義診活動的訊息後,特別高興地說:「今天我們一家十六個人,都一起來看診。」他的父母年紀已大,又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他曾四處奔波詢問,到當地好幾家醫院請求支援,但總是失望而歸,因為各地都沒有任何的補助,而不懂泰語的他們,能找工作賺錢養家已經很不容易了,如何扛起醫療費用呢?慈濟的醫療服務對他來說,是上帝給他們一家人很寶貴的「禮物」。

聯合國難民署官員小池克憲(Katsunori Koike)也一同見證難民們的歡喜,「我替難民們高興,因為他們真的需要醫療服務,更希望這麼好的活動能夠繼續舉辦。」舉辦社區義診,對難民來說是劃時代的一頁,以往和聯合國難民署合作提供難民醫療服務的單位沒有醫生,只能提供病人簡單的藥方。聯合國另一官員Franciso也表示,現場標示清楚,提供食物、飲用水,還有專門的幼教區,「難民們平和地在慈濟志工的引導下排隊就診,沒有發生推擠與衝突,真的是奇蹟,慈濟真是太棒了!」

語言不通 以愛交集

平常在泰國當地的志工和醫護人員,都會以泰文為主要溝通方式,可是此次的醫療服務,大家面對多國籍的語言挑戰,按照難民署的資料,發現在曼谷的難民鄉親來自五十個不同的國家,所以活動當天安排了不同的九種語言翻譯志工協助將病人所講的烏爾都語、阿拉伯語、越南語、索馬利語、泰米爾語、柬埔寨語、法語、波斯語和苗語等翻譯成英語給醫護人員,加上志工所講的國語和泰語,雖然語言不通,大家仍然透過笑容、以愛互動,讓活動現場處處溫馨與順利地進行。

巴基斯坦烏爾都語翻譯者佳福,在服務的過程中體會到上人所說的:「能為別人服務,比被服務的人更有福。」(攝影者:坤大)
巴基斯坦烏爾都語翻譯者佳福先生(Ghafoor),一整天協助志工和醫護人員翻譯,深刻體會到上人所說的:「能為別人服務,比被服務的人更有福。」佳福先生說:「今天是一個美好的日子,今天所做的,除了幫助我自己以外,還能夠協助慈濟志工服務他人,我很感動!大家都很貼心、很善良,對曼谷的難民也提供很大的援助,所以我很開心,也期待日後有更多機會像今天一樣服務他人。」

泰國慈濟志工始終在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五十七位醫護人員努力之下,為三百六十四位病患提供醫療服務,幼教區照顧了三十六位孩童,讓家長可以安心就診,總計共四百人受惠。此次社區義診活動,除了讓這群必須離開自己家園的難民鄉親解除病苦,也讓他們感受到慈濟人的愛與關懷。

(文:桑瑞蓮 泰國報導2015/01/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