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齋戒月 36℃考驗台客毅力
2019-05-28 | 曾美姬、廖速霞、林玲悧、王謹結合當地慈善力
約旦發放關懷團第四天發放行程,5月5日,團隊由安曼出發,到約旦河谷法努希村、阿札瓦村、迪阿拉,三個區域物資發放。沿途所見已不再是黃沙荒天之地,而是黃土上點綴著綠色,綠蔭也處處可見。
途中經過一處低於海平面的標示碑,標示低於海平面三百多公尺的關係,包括在加利利海以南的這一帶,氣候比周圍要暖很多,全年的氣候都適於農業,而且土壤及水源條件都很良好,此地區是重要的農業區。
第一場發放是在河谷南部法努希村(Fannoush),這裡的建築物都依山丘走勢而建,雖密集、緊湊,幾乎沒有縫隙;但是,對住在帳篷區的居民而言,此地是遙不可及的天堂。
發放物資給三百戶居民,合作單位是當地專門幫助婦女的加瓦德慈善組織,由加瓦德慈善組織提供三百戶當地貧戶名單,慈濟依此發放物資,內容包括米五公斤、糖五公斤、油兩公升,茶葉一盒、芝麻醬一盒,扁豆三公斤,椰棗一盒。
加瓦德慈善組織(Jawad Al Kheir Association)於2012年向慈濟尋求協助,慈濟在首次發放以後,志工陳秋華發現他們的組織規劃得很好,居民對慈濟的反應都非常地溫馨,於是開始定期每年二次的發放。加瓦德慈善組織志工阿瑪爾說:「我們是很窮的本地慈善組織,唯一能獲得的最大支持就是你們,慈濟是唯一支持我們的團體。」
陳秋華表示,因為進入齋戒月後,穆斯林從早晨四點鐘到下午七點多都不能喝水、也不能進食;除了平常發放的米、油等,今天特別準備了椰棗醬、芝麻醬,因為是甜的,讓他們在開齋時,先喝點水就吃這些食物。
體力耐力大考驗
第一場發放結束已逾午餐時間,志工們顧不得還沒有吃中飯,繼續趕往第二個發放點阿札瓦村區公所(Bab Al Rayyan and Dirar Bin Al Azwar),及第三個發放點迪阿拉(Dier alla)進行發放。
三場發放,前來領取物的清一色是婦女,雖人人蒙著面紗,仍可以看到她們帶著期待與歡愉的眼神。慈濟志工阿比爾解釋,今天一周的第一個工作日,所以多數男人都在工作;另一個原因,她們是單親媽媽,所以她們來領贈品。
法努希村的加瓦德慈善組織志工阿瑪爾表示,這些人很多是離婚、單親的婦女,中東婦女地位卑微,外出工作比例不高,如果被丈夫遺棄,又要獨立養育孩子長大,生活常陷入絕境。
陳秋華提到當地的婦女,一般單親媽媽沒有政府的資源,且大部分務農,收入無法餬口,慈濟給予物資補助,教育方面就由政府組織協助。因為天候因素男性較操勞,居住於此的男性較不長壽,所以單親媽媽比例較高。
約旦河谷低於海平面,氣候比周圍地區更炎熱且乾燥。一生幾乎都在沙漠曠野中過著遊牧的生活,居民早已適應沙漠與炙陽;但是,對臺灣團隊而言,三十六度高溫卻是煎熬。第三場發放結束後,志工在收拾物資當下,當地慈善組織成員端來冰涼的草莓汁及開水,那一刻,志工更能體會飢渴時如獲甘霖的美味。【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美姬、廖速霞、林玲悧、王謹 約旦河谷地帶報導 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