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邊發放 他們是非裔貝都因

2019-06-05   | 慈濟基金會
遠從臺灣來的慈濟志工,來到名聞遐邇的死海邊,也像小學生一樣興奮。(攝影者:許斐莉,地點:約旦卡拉克省,日期:2019/05/10)
「如果沒有上人的法,我早已得憂鬱症。」慈濟約旦齋戒月發放團的行程邁入第九天(5/10),約旦慈濟分會負責人陳秋華連日帶著從來自臺灣的志工與大愛電視記者,從約旦南部的貝都因人部落開始關懷,一直到首都安曼,再往北部敘利亞邊境關懷難民,今天又再往約旦南部果雅莎菲村(Ghor Al Safi)、果雅哈蒂塔村(Ghor Al-Hadith),為貝都因貧戶發放。

以安曼為中心,每次關懷的地點動輒就是數百公里距離外,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從1997年參與至今,也歷經約旦周邊國家地區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接連陷入戰亂,大量難民進入約旦而展開的關懷工作。

外來難民,加上本土沙漠中裡無法取得公民身份的貝都因人、貧困個案。長年在約旦各地奔走,總是面對最苦的群眾,「鐵漢」陳秋華總是面帶笑容,恭敬地向鄉親熱情問候。他懷抱著毅力,在遙遠的約旦,踏遍黃沙荒地,無所畏懼地傳大愛,實非一般人能為的。

解放奴隸難脫貧 長年來關懷

5月10日早晨,慈濟約旦齋戒月關懷團再度離開安曼都市,向南穿過峽谷、直入沙漠。

約旦慈濟志工關懷南部果雅莎菲村、果雅哈蒂塔村是緣於2001年,陳秋華路過此地,有人提到這個地方很貧窮,但當時有別的慈善組織援助,所以他並沒有介入。直到2011年與當地的NGO慈善組織聯繫上,慈濟贊助該組織的殘障中心電腦後,也把這個地方的貧戶納入關懷,至今已有一千二百戶照顧戶。

陳秋華表示,這裡的地理位置靠近非洲,人種也有歷史淵源。很久之前,約旦有很多從非洲買回來的黑奴;而胡笙國王的祖父飭令,將奴隸們釋放且給予自由,從此,他們在此生活、繁衍,形成一個特殊的族群。

然而,這些非裔約旦人非常貧窮,由於天氣炎熱生活條件欠佳,醫療物品也相當缺乏,因此殘疾人口偏多。慈濟曾經捐過輪椅,還有一次捐了一百二十部輪椅。最重要慈濟補充他們食物,讓他們齋戒月食物無缺。

到約旦南部途經死海,湛藍天空下的死海,海天同色,沒有粼粼海浪拍擊沙岸的嘩嘩聲,如其名寂靜無波。視野遠處連綿的黃土山就是以色列,一行人駐足在岸邊眺望,與死海這麼接近,就像滄海之一粟,微渺得不足以道。
志工楊贊弘帶動孩子遊戲,歡笑聲滿場。(攝影者:林玲悧,地點:約旦卡拉克省,日期:2019/05/10)

過去發放需防搶 戒慎中圓滿

慈濟志工抵達位於約旦南部果雅莎菲村,這個區域鄰近埃及,貝都因貧戶小孩也有非洲裔基因,外貌神態和其他區域的貝都因人明顯不同,男孩活潑、躁動,與女孩的青澀羞怯,有明顯差異。

果雅莎菲村的貝都因婦女,聚集在果雅莎菲村小學,分散在各教室等待慈濟志工的到來。慈濟志工透過翻譯分享慈濟的故事以及竹筒歲月,聽完後,她們受到啟發,也投入竹筒貢獻出自己的一分愛心。

現場,陳秋華刻意用卡車,將物資與動線隔成一個區塊,秋華表示,以前有慈善組織,因為給的物資份數不夠,就丟了物資讓他們來搶。雖然慈濟已經發放了六年,告知只要有發放券就可拿到物資,但他們仍存在不安全感,所以仍會有搶奪的行為。

陳秋華表示,為了取得他們的信任,曾經因為少準備一份,而往返六十三公里,再送物資。誠與情,是約旦慈濟分會耕耘這個貧瘠地方的良方。

今天(5/10)齋戒月發放團結束了二場發放後,陳秋華感嘆著這裡的環境與臺灣大不同,更感恩團隊對約旦志工的護持與包容。而志工們也頻頻給予這位鐵漢真誠的鼓勵,陳秋華卻說:「我受之有愧,因為我們都是上人的弟子,要做上人所要做的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婦女是安定家庭,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柱石,但阿拉伯世界裡的婦女地位不彰,慈濟志工都不斷給予鼓勵與肯定。(攝影者:林玲悧,地點:約旦卡拉克省,日期:2019/05/10)

(文:曾美姬、廖速霞、林玲悧、王瑾 約旦卡拉克省報導 2019/05/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