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線上 兩岸新聞雜誌報導優勝

2015-11-19   | 葛傳富
「第19屆兩岸新聞報導獎」11月18日舉行頒獎典禮,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獲得一件優勝、兩件佳作的殊榮。(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第19屆兩岸新聞報導獎」11月18日舉行頒獎典禮,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獲得一件優勝、兩件佳作的殊榮。《經典》雜誌撰述趙中麒、黃書緯以〈中國線上〉獲得雜誌報導獎,大愛新聞記者吳志怡、陳彥珊、李俊葳、林國新、吳帛勳以〈漁工移跡〉獲得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經典》雜誌攝影劉子正、黃世澤以〈兩岸文明分野--對兩岸社會的觀察〉獲得平面新聞攝影獎佳作。

雜誌報導獎 《經典.中國線上》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六年,如今每年以百分之八的經濟成長率崛起,同時成為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前進中國」已成為各國必須,或者是不得不採行的戰略布局。

〈中國線上〉系列報導將當代中國大陸分區,分別探索不同的「地方」如何犧牲自己來完成國家發展。

〈農民工:中國現代化的勞苦大軍〉、〈蟻族:渺小卻堅韌的城市新住民〉(一線城市) 訴說農民工與農二代在城市的努力軌跡;〈南水北調〉(華北)、〈雲南乾旱與少數民族發展困境〉(西南)則是告訴大家,不公平的自然資源管理政策讓弱勢群體或地方犧牲自己以成就城市發展;〈港澳粵新認同的矛盾與超越〉(華東南)耙梳中國大陸傳統大一統思維對地方文化與自主性的戕害。

《經典.中國線上》將當代中國分區,分別探索不同的「地方」,如何犧牲自己來完成國家發展。(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透過〈中國線上〉系列報導,跳脫臺灣長久以來的「政治中國」與「經濟中國」二元面向,從更高的人道角度思考當代中國大陸的社會發展,進而反思曾經歷過相似發展路徑的臺灣,在前/錢進中國時,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平面新聞攝影獎 《經典.兩岸文明分野》

「兩岸流動」主為趙中麒策劃,關於這個從臺灣人觀點出發,看中國大陸兩岸交流的專題,分別就媽祖信仰、NGO、文創、教育、婚姻,以及中國人集體性格等面向做描寫。

這是一個以臺灣公民的角度出發,理解對岸社會的兩岸專題,希望能促成臺灣公民理解進而破除現今彼大我小的政治困境;彼強我弱的經濟依附現實,必須要以公民與公民間相互交流了解來尋找答案。

「兩岸流動」一方面深入中國去尋找臺灣人的故事,看臺灣人在對岸的生活現況;另一方面也回到臺灣來看兩岸頻繁交流下,對臺灣本土社會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電視新聞報導獎 《大愛探索周報.漁工移跡》

〈漁工移跡〉專題報導,敘述三十年前中國大陸漁工蜂擁來臺,至2005年中國大陸漁工在臺人數已經超過九千人,成為臺灣漁業人力的主力。

但中國大陸漁工不能登岸,只能寄居在狹小的海上船屋,引來不人道的批評。政府於是投入三億多元,在全臺五個地方成立六個岸置處所,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中國大陸漁工人數銳減,六個岸置處所已經有三個關閉。

岸置處所讓海上船屋走入歷史,但才十多年光景,岸置處所已功能盡失成為閒置空間。〈漁工移跡〉專題報導討論中國大陸漁工在臺灣消長的歷史,以及岸置處所的轉變。

(文:葛傳富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5/11/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