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慈青舉辦文化體驗營

2009-02-09   | 慈濟基金會
於1996年正式成立將滿的慈濟醫學院慈青社,在1998年寒假不但照例出隊到秀林鄉佳民、景美兩所原住民小學服務,2月11至13日更在慈濟醫學院首次舉辦文化體驗營,邀請以上兩所小學及慈濟志業體員工子女共八十名國小學童,一起體驗不同文化的特色。

為期三天的文化體驗營,課程內容包括原住民舞蹈、歌曲教唱、手工藝製作、靜思語大地遊戲、手語歌教唱,並安排參觀原住民文物展及慈濟志業發展照片。由慈青社同學換裝演出的逗趣短劇,更在無形中加強學童們衛生保健、緊急傷害處理、家庭及公共安全的常識與應變能力。 

依照年齡分組的小朋友很快打成一片,鼓勵搶答的良性競爭方式,不但有助於團隊合作氣氛,同時也加深小朋友對於課程的理解能力。當他們在營隊手記寫下:「今天我學到如何跟壞人說『不!』,還有怎樣刷牙。」、「我學到如何保護自己。還有燙傷後該怎樣治療。」等心得時,可說是給慈青社同學最好的回饋。

在慈青社同學的指導下,小朋友動手自製竹筒飯、午餐 DIY時間包春捲、做壽司和果凍等可口點心,年僅十歲左右的小朋友簡直樂不可支,很有成就感的樣子,一位小朋友甚至把「吃自己做的菜」和「大家都很團結!」聯想在一起,享受雙重的榮譽感。

慈青社社長公共衛生學系三年級陳鈞博說,關懷原住民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慈青社目前針對原住民小學所進行的寒暑期「小太陽」營隊、週末營、募書及晚間陪讀等等,僅在播撒愛的種子,希望藉由就近且持續的關懷行動,增進彼此的了解、拉近距離,不管這分努力何時開花,卻是一個希望的開始。

結營時,景美國小校長古月恆除了感謝慈青社同學服務的熱忱,更鼓勵小朋友以慈青社同學為榜樣,將來也為社會人群奉獻心力。


喜捨童憶增添書香

一本小時候看過的書,代表一分童年回憶;喜捨它,讓更多的小朋友和自己一樣,擁有快樂童年。

慈濟醫學院慈青社持續三個月,每週兩次到位於靜思精舍附近的景美國小進行夜間課輔,同學們深切感受到當地原住民小朋友受限於家庭、社區環境,他們的成長資源較之平地孩子實屬缺乏,所以在元月發起「募書」念頭,讓更多好書陪伴孩子度過童年。

「這次雖然只有募到近四十本書,卻領受到許多人的關心。有位老師捐了兩千元,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幫忙到什麼…還有一位師長很用心地回去找合適的書來,這分心意教我們相當感動。」慈青社社長陳鈞博同學代表感謝。

元月六日擺攤募得的書籍包括偉人故事、科學類書籍、童話、參考書、成語故事、慈濟童書《用兩隻腳走路的青蛙》等。社員林靜怡同學表示:「真的投入,才了解當地教育的困難。許多原住民孩子的父母為了生活,遠赴外地工作,不一定有時間能陪孩子做功課;一些孩子來自單親家庭,課餘還要幫忙照顧家中弟妹。我們能做的除了協助他們複習功課之外,還可以陪他們看書!藉由看書,也分享彼此成長經驗。」

可以想見未來,當這些孩子長大之後,慈青社的大哥哥、大姊姊已分散他方,各自在自己的人生崗位上努力,但他們仍深信:如此甘願付出、點點滴滴匯集的愛心,將逐漸在孩子心底落實、生根,就像平日大家從老師、學長姊身上看見並且學會的-對於原住民孩子真誠的關心一樣,確有愛的循環。

點滴努力中,若說有所求,那就是:「只要有一個孩子被啟發,在他的人生路上有天回憶起來--在小時候,曾經有一群大哥哥、大姊姊願意善用假期,陪自己成長,這就夠了。相信他也會帶著這顆種子繼續播撒,不只能真心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還能回饋自己的社區!」慈青社同學道出了對於原住民孩子的期望。

資料來源:慈濟道侶291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