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情九月 丘醫師的願望
2011-08-31 | 賴麗君泰戈爾說︰「願生時艷似夏陽,死時麗如秋葉。」丘昭蓉醫師的一生正是如此。
丘昭蓉生長在戰亂頻仍的緬甸,小時候看到國際醫療組織對家鄉同胞的援助,立志在自己長大後也能成為一個濟世救人的醫生。隨著家人來到台灣的她,在完成臺大醫學院的學業後,選擇前往醫療資源缺乏的東部完成她助人的願望。
效史懷哲精神 部落母親真情關懷
那一年她35歲,隻身坐著火車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開始實現她的理想。生長於戰亂頻仍的緬甸,養成她同情弱勢、熱心助人的性格,希望效法史懷哲的情操──到醫療蠻荒之地行醫救人。
從婦產科到心蓮病房,她對病人的照護如慈母般的溫暖,所以大家都喊她「丘媽」。「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內在的人道精神召喚,引領她來到臺東關山醫院當起「小鎮醫生」;行醫二十年,大部分的黃金歲月是獻給南橫山上交通不便的布農族部落,成了原住民朋友最敬愛的「吉娜」(Chi-Na,布農族語「母親」之意)!
「醫護人員剛上山義診,原住民朋友都以為慈濟要來宣教,不願來看病。丘醫師便『主動出擊』,挨家挨戶拜訪,甚至花錢買營養品送給原住民朋友、幫貧苦的病人付健保費用,用實際行動讓大家感受到她的愛。」編審儲貞怡說,也許是因為她在緬甸也是屬於少數民族,丘醫師特別能感受到弱勢族群的辛苦,對原住民的愛也是投射內在的情感;因為,看到單純的原住民朋友就如同家鄉的親人,真心的將他們當做家人關心。
揣摩丘醫師身影 演員領受醫病情
丘醫師在本劇開拍前已往生;無法接觸本尊,導演該如何掌握人物本質?本身也是緬甸籍的導演王金貴說,拍攝前看過很多丘醫師的紀錄片,感覺她舉手頭足及內在都散發著緬甸女孩獨特的本質;「我的家鄉形容緬甸女孩是『蝴蝶的民族』,就是個性輕柔、溫暖、善良,我的姊妹也具有這樣的特質,我因此覺得好像在拍自己的家人。」
本劇雖以事件做鋪陳,導演王金貴卻打破傳統的敘事手法,以人性為出發,堆砌主角動人心扉的點點滴滴。原住民部落酗酒問題嚴重,肺結核罹患率也高;劇中提及丘醫師拜訪罹患肺結核的原住民「英雄」,「英雄」卻挑釁地要她喝酒才願配合服藥治療;丘醫師為了「搏感情」,竟然喝下酒!「為了救人,丘醫師會忘記自己;天生正義感的她,一心一意以救人為主,偶爾也會打破『規則』。她幫助人是以愛及人性為出發的。」
為了表現人性、掌握自然氛圍,導演王金貴運用「自然一派形成」的拍法:在影像呈現時讓觀眾感覺看不到鏡頭,感覺像是真人真事歷歷在目,不知不覺中便會融入戲劇情境中。
資深演員王琄為了表現丘醫師講話的腔調,特別學了一口「緬甸國語」,還時常揣摩她走路一派輕柔悠閒的模樣,簡直就像丘醫師的「分身」。當王琄到山地部落排演,許多阿嬤竟將她當成「真的丘醫師」,很熱情跑過去抱她,不停的傾吐身上的病痛。
生為病患做依怙 死後無用化大用
在部落原住民眼中,丘醫師就像是慈愛的「母親」;但在丘醫師姊姊眼中,卻永遠是個愛撒嬌又依賴的「孩子」,然而,姊姊卻提前在人生列車下站了!姊姊曾到臺東看她,兩人還相約要一起過下半輩子,孰料,不久後姊姊發生車禍、就此天人永隔!「我也有位對我很好的大姊,所以可以體會丘醫師的痛。姊姊就像丘醫師的媽媽,她只有在姊姊這裡可以找到情緒的出口;唯一的精神支柱不見了,雖是醫師也無法接受。」王琄說,她拍這一幕時,情緒一開始是憤怒的,然後是椎心蝕骨的悲痛,最後幾乎是發自內心的崩潰大哭……
姊姊車禍身亡後,丘醫師的身體也開始走下坡;2008年,她檢查後發現罹患肝癌;將近170公分高的她,竟然被病魔折磨成40公斤。住院期間,部落的村民省下了生活費,包一部遊覽車來看她,為她唱頌八部合音、禱告祈福。「我演那一幕時,真的感受到天使來了,不禁感動得掉下眼淚。見部落村民最後一面,是丘醫師病榻中渴盼的心願啊!」王琄哽咽著說。
丘醫師度過52歲的最後生日;這天,她也許下捐大體遺願。面對死亡,丘醫師想的是,讓生命做最後的貢獻!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開頭;在生命的潮起潮落裡,丘醫師找到永恆的存在;她的愛,會一直留在許多人的心裡……
大愛【長情劇展】9月2日起播出「丘醫師的願望」
主要演員:王琄、徐貴櫻、吳皓昇、僅雯
播出日期: 9/2~9/16
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 12:30-13:18
22:00-22:48
01:30-02:18
(文:賴麗君 人文志業中心報導 2011/08/30)
※延伸閱讀:
丘昭蓉 - 捐贈大體無悔行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