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大生活苦 幸福好簡單

2012-08-10   | 何采蓁
賴勝夫的口頭禪是「順其自然」;樂天派的個性,讓他對很多事情都不在意;不過,當月霞感到壓力大時,卻會幫助月霞抗壓。(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喝完喜酒後,村長錫川帶著女兒阿裕和月霞拿著菜尾,分給村子裡的貧戶。看著父親錫川助人時的滿足笑容,月霞感受到,幸福或許就是這樣簡單的事……

幸福就在身邊簡單的存在

幸福遙不可及嗎?幸福的面貌是什麼?江月霞用她的生命故事示現給人們知道,幸福在每一個人、每一天裡都簡簡單單的存在著。

「幸福就在於降低自己的物欲。」導演章可中道出他對江月霞故事的體會。炎熱的天氣裡,製作團隊一行人到江月霞家採訪。江月霞家裡牆面斑駁,沒裝冷氣,只有老舊的電風扇,電風扇轉到一半還會卡住;她看大家熱出一身汗,走過來拍打一下電風扇,電風扇又轉了……

「她就是這樣過日子的,降低物欲去做慈濟。她不在意生活簡陋,把錢捐給需要幫助的人,擁有溫馨、節儉的價值觀,過得實在又開心。我從這裡看到幸福。」章可中一語點出了這齣戲的真諦。

劇中呈現的「幸福」面貌有很多種;隨著江月霞人生的流轉,在她以及周遭的人身上一一體現了「幸福是什麼」的議題,也讓這齣溫馨的戲劇小品,處處有細膩的驚喜;在悲喜無常的生命軌跡裡,它獨特的韻味錯落有致的呈現在每一段篇章裡。

好心村長的身教是幸福的開始

月霞的父親江錫川(鄭平君飾),是一位胸懷寬厚的村長,總是替他人著想,樂於幫助貧戶。(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就像劇中當三角村村長的父親江錫川,原是地方大戶,擁有許多田產;後因政府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為多保有一分江家田地,他辭去公職回到家鄉當自耕農。雖家裡經濟情況不如以前;但他個性樂觀開朗,兼具大氣的度量,默默的照顧村民,深深影響了江月霞的價值觀。

「我演江錫川演得很開心。大概是中年以後歷練多了,很多事情想得開,很能體會他在家庭歷經時代變化之後,還能保有樂觀助人的心境。」飾演江錫川的演員鄭平君,認為江錫川是有智慧的人;他是知識分子,又是老大,懂得體恤別人,包括他的兄弟。這些都看在月霞眼裡。

「三七五減租實施時,他把田地分給貧困的佃農;分家時自己拿最差的一分,把好的都留給兄弟。從這些地方都看得出他是很會為別人著想的人。老婆氣他捐錢都沒想到家人和小孩;他總是說,我們有種菜、有養雞、養豬,再沒辦法,我去河裡抓魚,都能過日子啊!」鄭平君舉例說明江錫川的樂於助人。他說,生活簡單就是幸福,懂得結好緣也是幸福。

鄭平君說,拍戲主景對面就是菜市場;拍戲前,他常到市場添購至少兩、三千元的蔬果給劇組分享。他把這種樂觀與人為善的心境放在戲裡面,將江錫川的寬厚胸襟呈現出來。

在現場,鄭平君也樂於幫劇組做道具;從寫書法字到製作小朋友玩的竹蜻蜓,他都應付裕如。店裡買的竹蜻蜓是塑膠的,沒有古早味;道具人員做的竹蜻蜓不會飛……學工藝的鄭平君正好派上用場,「那裡剛好有一片竹林,我就裁竹子做了很多竹蜻蜓,用竹筷做桿,在戲中教孫子玩,也給現場所有小朋友玩。」那場戲因為飛著古早味的竹蜻蜓,增添祖孫之間的古樸情趣,既純美又懷舊。這也是戲劇想表達的「簡單的幸福」!  

不放大生活的苦就是幸福

幸福的面貌是什麼?江月霞用她的生命故事示現給人們知道,幸福在每一個人、每一天裡都簡簡單單的存在著。(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然而,身為錫川妻子的雙麗可就不輕鬆了。同樣出身大戶人家的雙麗,在江家經過時代變遷,不再有以往的榮景;她褪下少奶奶的身段,成為種菜、養雞的農家婦。早期會因家裡錢不夠用,用沉默向丈夫抗議;慢慢的,她選擇自己改變,認同丈夫樂於助人的村長作為,只是處處節儉、為家人精打細算的生活,認命不認輸。不管有多少難關,她咬著牙撐過去;遇到環境再差,都想辦法去適應。

飾演雙麗的林嘉俐最佩服她的地方,是雙麗面對每一個親人的離開時,都很堅強。「她的悲傷一、兩天就結束,不管疼愛她的長輩、丈夫、大兒子過世,她都是如此;因為,她是一直往前走的女性,明白幸福就在當下,很珍惜曾經有過的美好回憶就很棒了!」

幸福對這位歷經滄桑、現在淡然生活的老阿嬤來說,就是「前腳走,後腳放。」林嘉俐笑說:「我們見到她本人時問她過去經歷的苦,她都說:『沒了、沒了!都沒有了!』」因此,林嘉俐在戲裡演出的雙麗,表面看起來很嚴肅,其實內心很珍惜當下的每個人。

父母溫厚的生活態度,在子女之間彼此影響,感情緊密;在各自的生命裡,都看得到為了給對方幸福,甘於奉獻自我的幸福。「他們學會『不放大』生活中的苦,並將物質需求降至最低,簡單過生活,並跟隨父母親的腳步,以『有』濟『無』。」製作人張嘉柔說,她希望在劇中讓觀眾看到這一家人樸實無華的情操,如何感動了每個人。

成全家人、珍惜自己,也是幸福

「月霞的姊姊阿裕功課很好;但她為了弟妹的將來,犧牲自己的學業,提早就業。這分承擔家人幸福的奉獻,讓月霞學會了成人之美的幸福。」劇中飾演江月霞的琇琴說。

劇中琇琴經常素顏演出,真實呈現江月霞徹底樸實的平日面貌。(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劇中琇琴經常素顏演出,真實呈現江月霞徹底樸實的平日面貌。她總是騎著腳踏車來去,從家裡到自來水廠,或者到每個會員家裡收功德款,風塵僕僕,數十年如一日……江月霞不重視外表、不在意外相美醜,但相處久了,會忘記外相,喜歡上這個人。「因為,月霞美麗的內在已經強大到讓人不在意她過於素樸的外表。」琇琴表示,究竟是怎樣的內心能產生這樣的力量呢?

江月霞自認很平凡,總是縮小自己、成全大事。「這個角色就像白開水:剛開始喝沒有味道,愈喝愈甘甜。月霞的人生沒有大起大落;若能仔細體會她的人生,才知處處都有好味道。」琇琴說,她演出時已經把她內化;情緒很平淡,只是為朋友、為親人付出及奉獻。「演出時,我告訴自己不要有太多表情,要內斂,自然的真實呈現,讓觀眾看到愈後面愈會反芻。」甚至,琇琴演到悲傷的片段時,都是含著淚、沒有哭出來。

某一次下雨天,江月霞去收功德款,中午遇到一位騎摩托車的師姊,師姊還叮嚀月霞騎腳踏車要小心;沒想到,這位師姊當天竟發生車禍往生了。江月霞聽到消息,在雨中一邊痛哭、一邊想著,剛剛才碰面的人,怎麼忽然就不見了……她趕去醫院見師姊最後一面,還是沒見到,她難過不已;但是,看到其他人都在痛哭,月霞反而忍住悲傷安慰別人……

琇琴為這場戲在雨中拍了一整天,很能體會這種悲愴的感受。「我慶幸自己有機會在戲中體會這樣無常的感受,真的幸福。所以,我很享受演戲,享受這種體驗生命的感覺。」琇琴說。她演出的江月霞經歷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故之後,學會更加珍惜自己。

回歸簡單,幸福垂手可得

在戲裡體驗生命的琇琴認為,很多苦來自於起起伏伏,所以要學會善解。(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戲裡,江月霞從此以後騎車時都戴安全帽。在早期,連騎機車都沒規定戴安全帽的年代,她卻每次騎腳踏車出門就戴著安全帽;有一次等紅綠燈時,還被停在旁邊的少年仔注視與竊笑。逗趣的劇情中,江月霞以珍惜生命的理由,頗有說服力的說服了別人。畢竟,能夠珍惜自己、不讓別人擔心,也是一分幸福。

在戲裡體驗生命的琇琴認為,很多苦來自於起起伏伏,所以要學會善解:自己沒有哪裡不好,也沒有比別人差;用正面的力量豐厚自己的人生,就很開心。她從江月霞的故事裡,看到隨手可得的幸福。「拍了一天戲,吃到一個便當,也很幸福。」琇琴說。

在拍戲現場,琇琴幾乎每天和男主角吳皓昇討論明天要吃什麼,甚至從家裡帶東西來互相分享。「把一件最簡單的事情放大,就會覺得很幸福;就像每天醒來就能吃到好早餐,沒什麼好抱怨的。」也因為琇琴有這樣的體會,才能把江月霞和丈夫賴勝夫簡單過生活的樣貌真切呈現。

順其自然,在一起的幸福

賴勝夫和江月霞的個性也算是絕配。賴勝夫的口頭禪是「順其自然」;樂天派的個性,讓他對很多事情都不在意;不過,當月霞感到壓力大時,卻會幫助月霞抗壓。「勝夫看似不拘小節,其實有某種程度的大智若愚;凡事順其自然不強求,隨遇而安,就不會患得患失。」張嘉柔認為,這是這對夫妻相處的生活哲學。

江月霞婚姻裡最大的壓力莫過於嫁到賴家七年都沒生小孩;賴勝夫就告訴母親讓他們努力到四十歲,如果再沒生育就去領養。也因為這樣,讓她能鬆口氣。幸運的是,七年以後,江月霞懷孕了,擺脫了生育的壓力和噩夢。

勝夫看似不拘小節,其實有某種程度的大智若愚;凡事順其自然不強求,隨遇而安,就不會患得患失。(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勝夫看起來無所謂的個性,在緊要關頭卻給人安全感,這是讓月霞能依賴的地方。」吳皓昇說。勝夫初次邀請江月霞到家裡作客,竟然把月霞晾在房裡好久,讓月霞感到不解;後來月霞才知道,勝夫臨時知道母親頭痛,就跑遍了村裡的藥房去買藥,不得已才疏忽了她。這反而使月霞認識到勝夫孝順的一面,而願意嫁給他。

「勝夫也有詼諧的一面。他數學很厲害,竟然算到能中愛國獎券一百萬,就買了一輛車。他和母親的感情很好;只是,儘管結婚了,母親仍像管小孩一樣的管教他。」有一場戲是,婚後的賴勝夫熬夜打麻將回來,勝夫母親氣到拿雞毛撢子追打他,讓勝夫很丟臉,也叫月霞啼笑皆非。

後來,賴勝夫的一百萬也陸續因買車二十多萬元,借朋友六十多萬元未還等莫名的理由花光了,讓他們體會到財來財去的無常;減低欲望、知足常樂,反而是最細水長流的幸福。

當然,幸福也是無常的;但是,少欲知足使月霞和勝夫共同面對生活困境,更有正面的能量。然而,在孩子漸長以後,面對生命的悲歡離合,幸福仍然那麼容易的垂手可得嗎?還是以其他面貌向他們招手呢?

大愛劇場:《幸福好簡單》
播出時間:8月11日至9月19日
演出人員:吳皓昇、琇琴、鄭平君、林嘉俐、秋乃華、高玉珊、周婷穎

(文:何采蓁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2/08/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