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祕訣 一輩子的學習

2012-09-17   | 徐錫滿
馬玉山(左)用母親留給他的三句話,作為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原則。(攝影者:林月美)
「馬家就靠你了!」走過亂世戰火,歷經大時代的馬玉山,從海南島輾轉來臺,當年他只是個十四歲的孩子。

十四歲時,馬玉山隻身從山東來到臺灣,因病耗盡身邊錢財;四十五歲時,馬玉山白手起家,透過不斷的努力與學習,從貸款一百萬創業,成為如今身價數百億的大企業家。馬玉山一生努力向上及終身學習,正是他成功的祕訣。

秉持家訓 白手起家


出生在動盪的時代,經歷了對日抗戰以及國共內戰,「我可以用兩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馬玉山說。

馬玉山一歲時,父親因戰火過世,母親也在他三歲時往生,他對父母幾乎沒有太多印象,從小便由祖母拉拔長大。在母親過世時,留給他三句話:「馬家就靠你了,好好的念書,好好的做事。」馬玉山一直牢記在心。

「念書是母親對我的期望,對我來說卻是最大的興趣與習慣。」馬玉山逃離戰火來到臺灣後,他的哥哥就從海南島寄了一些黃金給他;但是,馬玉山身染重病,光是看病就把這些黃金全部用盡了。之後,他身無分文的在臺灣生根起家。

馬玉山表示,臺灣的環境是非常公平的,只要有志向、肯吃苦耐勞,還有勇氣去做事,你一定有辦法成功!(攝影者:林月美)
馬玉山用母親留給他的三句話,作為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原則。馬玉山一開始念軍校,然後半工半讀考上大學夜間部,再從英文系轉到工商管理系,之後再出國留學;創業後仍繼續念書,六十八歲時還拿到臺大EMBA學位。可見他一輩子不斷學習的努力。如今,馬玉山的冠德集團擁有三家公司,其中兩家是上市公司,冠德建設更在房地產界縱橫數十年,成功興建完成八十多座建物,總資產累積到三百億元以上,事業相當成功。

談到白手起家的成功契機,馬玉山表示,臺灣的環境是非常公平的,只要有志向、肯吃苦耐勞,還有勇氣去做事,你一定有辦法成功!

志在將軍 卻成鉅商


在臺灣光復初期,社會尚處於百廢待興的貧困階段,成為軍人是時代青年的第一志願,從軍報國更是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於是,高中畢業後,馬玉山報考軍校,立志成為軍人;更發下豪語,四十五歲就要成為上將。他在軍校的成績相當優異,還被遴選至美國留學。

馬玉山在軍校的同班同學中,有一位原已考取了臺大經濟系,卻被父親逼著念軍校,念得痛苦。就在某個休假的星期天,馬玉山和這位同學去看電影,正巧有一位算命先生在街上擺攤,兩人一時興起就去算命。算命先生對他的同學說:「你這位軍人啊,將來很有前途,繼續做下去一定會做得很好!」算命先生對馬玉山則說:「你的前途是多方面的,不會當很久的軍人!」

馬玉山(右二)除了家庭的支持,還有工作團隊同仁的一起努力,讓他們走過了那一波危機,更走向了多元化經營,集團也更加茁壯成長。(攝影者:林月美)
馬玉山聽了之後很沮喪;他立志從軍,為何沒有機會?同學無意從軍,反而會有前途?

命運確實很難預料。這位無意從軍但才華洋溢的同學,之後展開了不同凡響的軍旅生涯,從擔任前總統蔣經國先生的英文指導,到最後高升中將退休;他自己則離開軍旅,轉向專業經理人的跑道,於四十五歲時創業,建立了今天冠德集團的成功規模。這真是令人玩味的轉變與結果。

不過,歷經五十年,馬玉山這麼說:「過程雖然令人懷念,但也很辛苦。」

信心智慧 引領成功

談到過程中的辛苦與辛酸,馬玉山表示,四十五歲創業前,已擔任了七、八年的專業經理人,升至總經理職位,對公司有很多貢獻;就在找尋機會的同時,太太給了他動力與支持,讓他有信心自立門戶,便決定貸款一百萬創業。但是,公司成立時,就只有兩個人、一張桌子,這也是如今冠德集團的事業開端。

談到經營的辛苦,馬玉山提到,西元兩千年臺灣政權更迭時,造成了經濟下滑……在那個時代,很多同業倒閉或退出市場,大環境開始變差;馬玉山除了家庭的支持,還有工作團隊同仁的一起努力,讓他們走過了那一波危機,更走向了多元化經營,集團也更加茁壯成長。

馬玉山(左二)這一輩子以信心生智慧,用智慧帶領團隊走過危機,邁向正確的經營道路。(攝影者:林月美)
馬玉山表示,集團今天能成功拓展,除了思考經營策略外,更要負起社會責任──要旗下眾多員工及其家庭負責。能夠解決各種經營問題雖然快樂,事實上過程是極為辛苦的。

「把人生一輩子的曲線畫出來,我認為它是一條平均線。」在這樣有高有低的人生起伏中,馬玉山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在遇到挫折時,自己要建立信心;擁有信心,才會有智慧產生。沒有信心,所有的事情都覺得困難;有了信心,你才可以去解決它,讓它變得更好。」

馬玉山這一輩子以信心生智慧,用智慧帶領團隊走過危機,邁向正確的經營道路。

用服務與誠信 建立企業文化

馬玉山回憶,才創業兩年時,他就提出一個觀念,就是給予客戶永久的售後服務──只要購買冠德建設的房子,他們一定服務到底。馬玉山說:「這是對客戶的保證與承諾!」

這樣的永久售後服務,在業界是個創舉;所以,冠德建設中有八分之一的人力專門提供客戶服務、只要一通電話、電腦一入檔,便立即電話通知專人,馬上趕去為購屋客戶作售後服務。這樣的服務為冠德建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慢慢的也建立起冠德的企業文化與共同價值觀,那就是服務與誠信。

馬玉山(左二)建立起的企業文化與共同價值觀,那就是服務與誠信。(攝影者:林月美)
冠德集團的環球購物中心,去年度也榮獲百貨業的最佳服務獎。「以誠信為基礎,聆聽客戶的聲音,再提供最佳的服務,這就是冠德的企業精神。」馬玉山說,這也是成功經營企業的不二法門。

馬玉山創業前就洞燭機先,創業後又經過多次的能源危機與大環境的轉變,可以想見經營過程的困難;但他以信心建立品牌、還有以客為尊的企業文化,這些都是讓企業不斷隨時代變化演進、成功的主要原因。

念書 比別人請吃飯更有價值


如何運用企業力量建立社會文化?馬玉山提到,小時候喜歡念書,但因為戰亂而沒有把書念好;反觀時下年輕人有好的環境,反而沒有用功求學。因此,馬玉山開始著手建立社區圖書館,希望讓很多人都有機會念書。

馬玉山看過天下文化高希均先生所著的《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他讀後很受感動,也開始思考如何以企業的力量回饋社會,讓社會中不喜歡念書的人有機會接觸書,讓社會大眾把念書變成一種習慣,更希望大家把家裡的酒櫃變成書櫃。

念書可以改變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念書才能創造一流的社會;所以,馬玉山和高希均會談過後,便展開企業結盟,開始建立社區圖書館,把文化及人文帶入社區,希望藉由讀書打造出一流的社會。

一個人一輩子一定要懂的事就是終身學習;不管什麼學位畢業都是階段性的,人若不繼續進修,很快就落伍了。此外,馬玉山覺得回到學校念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也是對自己的挑戰。然而,考上臺大EMBA時,馬玉山已六十五歲,還引發臺大校方的討論,因為他年紀大了;但是,馬玉山的錄取成績名列前茅,臺大還是決定同意他來校念書。

兩年的課,馬玉山一堂都沒缺席過。有一次,某總統當選人邀請馬玉山吃飯,當天剛好要上課,馬玉山只好說:「很抱歉,這天我要上課,我沒辦法去了。」很多人對此難以理解,但馬玉山說:「念書這件事,比別人請我吃飯更有價值!」

就是這樣的態度,令馬玉山的學校成績優異,論文還拿到了九十五分高分。然而,「念書不是為了成績,而是能學到什麼東西、能從中獲得什麼啟發!」

馬玉山這一輩子從不停歇的事,就是不斷的學習,從學習中提升自我、建立信心,再用信心啟發智慧;他更懂得運用智慧,走出一條成功的道路。

(文:徐錫滿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2/09/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