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輩子 你怎麼規劃?

2012-10-19   | 徐錫滿
李偉文(前)和羅綸有(後)都從不同的專業出發,發揮自己的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來面對下半輩子。(攝影者:魏國林)
「人生是用羅盤指引,不是照著地圖走。」三十年前,他們是建中同學;三十年後,羅綸有是金融界的才子,下班後為文創及慈善努力;李偉文是牙科醫師,下班後為社會教育及大地保育付出。他們除了發揮專業所長、讓生活過得有意義,也讓自己的人生下半場變得更有價值。

李偉文:牙科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羅綸有:有得電影公司創辦人、渣打銀行本國企業客戶部負責人。

發揮才能 走下半輩子的路

羅綸有談到高中同學李偉文說:「李偉文是個牙醫,但也是個宣傳家、組織家!」相識超過三十年,他看著李偉文從一個很簡單的讀書會,進而成立了臺灣屬一屬二的保育團體──荒野保護協會。從無到有,從沒有人參與到幾千個家庭、上萬人的加入,他說,李偉文在荒野保護協會的十二年,「給予社會很多的議題與啟發,後來更轉型成為藝文作家,出版了很多暢銷書。」羅綸有說。

而李偉文眼中的羅綸有,也不只是個在兩岸奔走的金融企業家而已,「他希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全心投入;我們也都對電影、藝文、社會公益有興趣。」

兩個在醫學界和金融界都很優秀的人,利用各自的工作資源做自己想做又有意義的事情。李偉文更佩服羅綸有,能把每一分錢利用創意做社會公益,發揮最大的效果,甚至從大陸回臺灣後更成立電影公司,做自己喜歡的事。

李偉文認為,任何一個事情都始於一個起心動念,之後跟其他人一起合作完成。(攝影者:魏國林)
「我們都從不同的專業出發,發揮自己的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來面對下半輩子。」李偉文說。

用專業與創意作公益

過去二十年從事銀行金融業務的羅綸有,被派往大陸主管業務。公司在廣州中山大學有發送一萬美金的獎學金,他覺得只是這樣發和領太簡單;羅綸有決定發揮創意,把獎學金結合區域性質與議題,把理念及品牌等元素帶入,開辦了論壇,更把追求卓越和競賽的精神放入論壇中。

論壇一舉成功,更擴大成為廣東七所大專院校聯合參與,讓學生不斷激發自己的創意,也讓區域改進等社會公益概念走進校園,成功奠定了企業品牌形象及公益教育的雙贏目標。

羅綸有也發現,大陸除了大城市之外,其他地區的圖書館非常缺乏;他心想,自己服務的銀行,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有據點,是世界上最會開銀行的銀行;所以,他想把這樣開銀行的方法與價值,落實於建設在地化、實用性高的青少年圖書館上,便訂下了「打造區域理想的青少年圖書館」的主題目標。

這樣的論壇主題引起熱烈迴響。於是,從規畫到設計,大學生們一同激發創意參與構思社會公益,連在場擔任評審的中山大學圖書館系系主任都表示:「來參與論壇的七、八十名學生,都比我們系上的學生更瞭解圖書館,也感謝論壇培養了更多專業圖書館學的學生!」

之後,羅綸有服務的銀行便依照於論壇獲獎的學生構思,打造在地的青少年圖書館;此舉相當成功,更帶動其他同業仿效,引領企業公益的風潮。

活出不同的人生樣貌

羅綸有以銀行家的專業眼光,思考未來方向,成為電影發片商。(攝影者:魏國林)
羅綸有回到臺灣後,以銀行家的專業眼光思考未來方向。他本想投資商業電影,但陰錯陽差的讓他走進了紀錄片市場,投資製作出《乘著光影去旅行》這樣叫好又叫座的紀錄片;因為要把紀錄片送上院線,羅綸有決定成立公司成為發行商。

同時,羅綸有資助建中的退休老師,成立了臺灣原生音樂協會;他開始拍攝原生音樂學校這一群偏鄉孩子們的成長及歌唱,紀錄片《唱歌吧》也獲得三十二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從銀行家成為製片又成了發行商,面對下半輩子的轉變,羅綸有感慨的說:「人生真的難預料啊!」

談到人生,李偉文認為,任何一個事情都始於一個起心動念,之後跟其他人一起合作完成。印度有一句諺語:「兩河交流之處都是神聖之地。」所以,人與人交會時,也是一個感恩、神聖的時刻。我們從個人初衷開始,走出家門,到社會中發展,就如同證嚴上人說的:「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李偉文則認為,雖然他和羅綸有行業不同,但核心價值是一樣的;不論是原生音樂協會還是荒野保護協會,都希望從救育改變這個社會,拯救人們荒涼的心;巧的是,李偉文近年也在倡導陪孩子看好電影。兩位老同學在各自的生命主軸上展翅高飛,卻又不斷的交叉平行、相互共鳴。

自己雖從事的是主流行業,卻很需要獨處、沉澱,李偉文說:「人不必抗拒主流;就像我,雖住在山邊,但就住在城市的邊緣,不離城市。」這樣在主流中又不被主流牽引,是他至今能活出不同生命樣貌的主要原因。

夢想不用規畫

羅綸有(右)是金融界的才子,下班後為文創及慈善努力;李偉文(左)是牙科醫師,下班後為社會教育及大地保育付出。他們除了發揮專業所長、讓生活過得有意義,也讓自己的人生下半場變得更有價值。(攝影者:魏國林)
談到活出自我面貌、不被牽引,李偉文提到一個新鮮的概念,那就是「對抗別人的期待」。李偉文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如果考了滿級分,應該可以選擇任何學校就讀;但事實上,他反而沒有任何選擇,因為他只能選擇別人所期待的第一志願。

李偉文認為,一定會有人反駁:「我不像你有這樣的環境可以選擇!」所以,就放棄去爭取、去努力,沒有決心和自己的家人、主管溝通。其實,當你說「隨緣」、「算了」、「順其自然」,那就是一種選擇了,因為「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人們很喜歡規畫人生,容易把目標量化、具體化。李偉文認為,人們總是希望:「我要考幾張證照、我要賺多少錢、我要做到什麼職位……」所以,一輩子的努力在於完成任務,生命也顯得枯燥少創意。

「人生是用羅盤指引,不是照著地圖走。」李偉文說,短時間的追求可以設定成為目標,長時間的夢想就不必規畫成為目標;因為,夢想是帶給人熱情的,而目標會形成生活壓力。

「當我們生活所需已經周全時,我們還繼續工作,代表我們失去對生命的追求。」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這一句話讓李偉文非常認同。賺錢可以使生活更好,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所以,他目前除了牙醫本業之外,還擔任各團體的志工、評審、十九個公私立單位的董事。

有人會認為李偉文不務正業;但他表示,他目前最關心的是大自然環境,這一件事是所有人類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人關心的事情中的最大公約數。他認為下半輩子不需花太多時間在賺錢上,而是要花時間在心靈的保育上。

「我目前的生命重心在於讀書、交朋友、遊山玩水!」李偉文說,閉門讀好書、開門迎佳客、出門遊山水,讓他心靈提升,也能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讓他在下半場的人生路上能夠朝著自己的夢想生活一路向前。

死亡 就是我加上這世界再減去我

看在一般人眼裡,李偉文是個「不務正業」、過度忙碌的人。他每年要做二百五十場演講、為十幾本書寫序;此外,他每週看診二十小時、又要做廣播節目,但還能每天花兩個小時閱讀。「說他不務正業,那你一定不瞭解他!」羅綸有說。

對於下半輩子要做的事,羅綸有認為首先就是要安心;如果工作上安心,才有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其次就是要善待自己,所以要懂得付出;因為對別人好就是善待自己,付出往往能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因此,他和李偉文都懂得為他人付出。

李偉文認為,人生中所經歷過的、所付出的每一滴汗、一滴淚,都造成我們生命中的精采,他舉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話:「死亡,就是我加上這世界再減去我。」人要如何為這世界留下美麗的光彩,可以幫我們在當下做出抉擇。

「下半輩子,我們有更多時間付出。」李偉文說,他決定花三年時間「走」完臺灣,也會吆喝像羅綸有這樣志同道合的夥伴以及團體一起來「走」,走進這塊土地的每一個角落,付出愛與關懷,讓這塊土地更加美好與精采,這也是他們打算走出下半輩子的第一步。

(文:徐錫滿 本文摘自:《大愛之友》81期2012年9月)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