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屆吳舜文新聞獎 《經典》入圍三項
2012-11-15 |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經典》雜誌入圍三件,分別是陳世慧、潘美玲、林韋萱、黃子珊、洪銘成、居芮筠等六人,以〈環境新五行〉入圍公共服務獎;劉子正以〈島嶼.島語〉、安培淂以〈難行仍行〉雙雙入圍專題新聞攝影,得獎名單於12月4日頒獎典禮時現場公布。
吳舜文新聞獎包含新聞即時報導獎、新聞深度報導獎、公共服務獎、國際暨大陸新聞報導獎、即時新聞攝影獎及專題新聞攝影獎等六大項目。
〈環境新五行〉 檢視臺灣環境生態
4月間,《經典》雜誌〈環境新五行〉系列報導勇奪第六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特優獎,此次以關心環保議題,再獲得評審青睞。
〈環境新五行〉,透過風、木、水、火、土五個元素,探討臺灣環境生態、工業污染、能源革命、地層下陷,以及國土發展過程,臺灣人民對土地所帶來的種種負荷。
如果把臺灣當成一有血肉的軀體,那麼近幾年來,福爾摩沙島真的是沉痾日重,特別在天災的肆虐之下,遍體鱗傷。
《經典》雜誌自一五八期開始以木、金、火、水、土作為〈環境新五行〉的檢視框架,從小而大、具體而微,從生態認知、環境教育、企業責任、能源政策、國土規畫等議題,將臺灣島的生態作一次把脈體檢。
《經典》攝影 屢獲肯定
劉子正拍攝的〈島嶼.島語〉系列作品,以臺灣島嶼為拍攝主題,包括龜山島、和平島等,其中距離宜蘭頭城外海不到十公里的龜山島很受重視,不只交通部觀光局宣傳龜山島是「宜蘭最著名的地標,也是宜蘭人的『精神象徵』」。
此外,矗立於烏石港畔,被定位為「認識宜蘭之窗」的蘭陽博物館,就在門口放上了黃春明對龜山島的詠嘆調,還複製了一幅廖繼春的畫作,這座東西寬三點三公里,南北長一點七公里,面積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小島,似乎左右噶瑪蘭遊子們心中憂喜的依歸。
〈難行仍行〉是邁向理想環境的交通規畫的專題報導,查閱內政部營建署所制定的《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發現從人行道的寬度、高度、坡度,到鋪面、植栽、無障礙設施,甚至機車停放格,都一一清楚條列,只不過,實地走起來,才明白該手冊的參考價值遠大於強制力。為何人行道的設計規範與落實之間的距離,竟也如此遙遠?
當不同單位對人行道有需求時,這塊空間就經常長出了不合規範的公車站牌、樹穴和變電箱。至於機車停放的問題,不是成為無人管制的模糊地帶,就是在路口隨便架設幾支鐵欄杆,既擋住了機車駛入,卻使得輪椅也無法通過。
除了浪得虛名的人行道,很多區域甚至根本沒有人行道。營建署道路工程組組長張之明坦言:「我們常發現,有些地方政府不願得罪人,相對也沒有經費,就把人行道閒置不做了。」安培淂拍攝的照片張張精彩,意境深遠。
(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2/11/14)
第二十六屆吳舜文新聞獎11月13日公布入圍名單,吳舜文新聞獎包含新聞即時報導獎、新聞深度報導獎、公共服務獎、國際暨大陸新聞報導獎、即時新聞攝影獎及專題新聞攝影獎等六大項目。
〈環境新五行〉 檢視臺灣環境生態
4月間,《經典》雜誌〈環境新五行〉系列報導勇奪第六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特優獎,此次以關心環保議題,再獲得評審青睞。
〈環境新五行〉,透過風、木、水、火、土五個元素,探討臺灣環境生態、工業污染、能源革命、地層下陷,以及國土發展過程,臺灣人民對土地所帶來的種種負荷。
如果把臺灣當成一有血肉的軀體,那麼近幾年來,福爾摩沙島真的是沉痾日重,特別在天災的肆虐之下,遍體鱗傷。
《經典》雜誌自一五八期開始以木、金、火、水、土作為〈環境新五行〉的檢視框架,從小而大、具體而微,從生態認知、環境教育、企業責任、能源政策、國土規畫等議題,將臺灣島的生態作一次把脈體檢。
《經典》攝影 屢獲肯定
劉子正拍攝的〈島嶼.島語〉系列作品,以臺灣島嶼為拍攝主題,包括龜山島、和平島等,其中距離宜蘭頭城外海不到十公里的龜山島很受重視,不只交通部觀光局宣傳龜山島是「宜蘭最著名的地標,也是宜蘭人的『精神象徵』」。
此外,矗立於烏石港畔,被定位為「認識宜蘭之窗」的蘭陽博物館,就在門口放上了黃春明對龜山島的詠嘆調,還複製了一幅廖繼春的畫作,這座東西寬三點三公里,南北長一點七公里,面積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小島,似乎左右噶瑪蘭遊子們心中憂喜的依歸。
〈難行仍行〉是邁向理想環境的交通規畫的專題報導,查閱內政部營建署所制定的《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發現從人行道的寬度、高度、坡度,到鋪面、植栽、無障礙設施,甚至機車停放格,都一一清楚條列,只不過,實地走起來,才明白該手冊的參考價值遠大於強制力。為何人行道的設計規範與落實之間的距離,竟也如此遙遠?
當不同單位對人行道有需求時,這塊空間就經常長出了不合規範的公車站牌、樹穴和變電箱。至於機車停放的問題,不是成為無人管制的模糊地帶,就是在路口隨便架設幾支鐵欄杆,既擋住了機車駛入,卻使得輪椅也無法通過。
除了浪得虛名的人行道,很多區域甚至根本沒有人行道。營建署道路工程組組長張之明坦言:「我們常發現,有些地方政府不願得罪人,相對也沒有經費,就把人行道閒置不做了。」安培淂拍攝的照片張張精彩,意境深遠。
(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