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臺灣老朋友

2012-12-10   |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照片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你看過牛跟人撒嬌嗎?你知道牛除了吃草,還會吃什麼嗎?

八歲就幫忙養牛的江文煌為何說:「牛像狗」?幼時為補貼家計的林月華,幫忙放牛吃草,為什麼說:「牛有靈性,是朋友?」花蓮光復糖廠拉牛車的陳權利,為何一提到水牛「阿美」就哽咽?

早期農業時代,牛用一生的勞力成就臺灣這塊土地,牠是臺灣人的圖騰,代表溫馴、耿直、本土、勤勞,反映了臺灣人的民族性,然而自1970年代引進耕牛後,耕牛大批淪為肉牛。

曾經,那克苦耐勞,引領臺灣成就稻蔗王國的腳步聲,停頓在耕耘機的輪胎下。冰冷的機器,取代過去溫暖的記憶。

臺灣人忘了,在最艱困的時刻,牛用精神和體力,陪伴我們走過殖民時期,曾經有過的風風雨雨。但,如今,我們錯過了什麼?又遺忘了什麼?

精彩節目內容,敬請鎖定!
大愛電視《見證臺灣生命力--被遺忘的臺灣老朋友》
播出時間:12/16 (日) 08:55首播 18:00重播

節目30秒預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hrpCezcXuc&list=UUZltmZcSvn6uS67jhnXpA_g&index=1&feature=plcp

(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2/12/1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