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靈垃圾 解救不幸婚姻

2014-03-03   | 吳立萍
方金來與林莉湘二人從小即在漁村「龜吼村」裡長大,以海為生的兩人,對未來充滿憧憬,卻沒想到未來的生活竟是層層的考驗。(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一個在北海岸、一個在花蓮、一個在新竹,不同的地方,三位女主角各自過著不同的生活,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滋味;共同的是,她們都從做環保志工的體會,讓自己走出婚姻的困境,展開幸福美好的人生。

做環保不只是在清地球的垃圾,也是在清理心靈的垃圾。

三個不幸的婚姻

龜吼村是北海岸萬里鄉一個純樸的小漁村;在這裡出生、長大的林莉湘,和當地的許多婦女一樣當海女,潛入海中採海菜及撿拾螺貝,工作危險又辛苦,一心想著婚後便不再當海女。她與鄰居阿來相戀結為連理;沒想到,婚後受經濟壓力及現實生活所迫,短暫的甜蜜之後是無止境的爭吵。

花蓮盛產名石,也誕生了一位「名磨」──張永婕。十九歲奉子成婚的她,因為要幫身為石雕師傅的先生磨石拋光,練就了一身好功夫,成為「名磨」。在石雕廠裡,相關的從業人員以男性居多;身處在這樣的環境裡,個性大剌剌、好人緣的永婕,引起丈夫的誤解,甚至暴力相向,婚姻之路無法再繼續牽手,因而離異。

新竹北埔五指山上,從小過繼給大舅的陳桂珍,生活在二級貧戶的家庭裡,沒有得到該有的照顧。長大後認識了後來的丈夫,原以為婚姻是她生命中的轉捩點;沒想到,幾年之後變調,丈夫染上好賭的習性,家中所有的開支都是由桂珍在高爾夫球場當桿弟的收入支撐,還要時時應付上門討債的債主,最後也是以離婚收場。

清理心靈的垃圾

張永婕在花蓮石雕界,是無人不識的第一名磨。她發現其實人生就像石頭一樣,經過磨練才能發光發亮。(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婚姻不幸的三個女人,對另一半抱著怨懟,有的選擇離異,有的差一點結束自己的生命;她們在當下都感覺婚姻之路已經到了死胡同,再也無路可走……

一切的轉變,都是從她們做環保志工以後開始。

每天和丈夫爭吵不休的莉湘,自從迷上了做環保之後,工作以外的生活有了重心,不再與丈夫針鋒相對。製作人邵弘毅表示,「丈夫發現她的改變,因為好奇也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就在夫妻倆同心協力之下,影響了身邊的親戚和鄰居一起做環保。許多人發現,生活中的不順遂逐漸消失,髒亂的龜吼村也變整潔了。」

編審董碧玲表示,「因為做環保,讓永婕慢慢的瞭解慈濟,證嚴上人的一句話對她影響很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她在婚姻中找不到幸福,離婚後因為心中仍然怨恨前夫,所以一直不快樂,長久以來都在負面的情緒下生活。直到接觸了慈濟,她反省自己,為什麼磨了幾十年的石頭,卻無法磨圓自己的心。」製作人羅至中表示,「她形容自己就像金瓜石,外表柔軟、內心堅硬。」

在果嶺工作的桂珍,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一群快樂的慈濟志工,並有機會到花蓮見上人。當她聽到上人說「用鼓掌的手做環保」時,幾經思索,終於瞭解:不單單用雙手為那些願意付出的人鼓掌,還要動手做環保。

編審蘇淑芳表示,「桂珍成為新豐鄉第一位環保志工,如今十三個村鎮已拓展出二十幾個環保站,連曾經讓她失望透頂的前夫也成為志工,兩人的關係逐漸改變。我們希望,在這齣戲中展現主角人物從內而外的轉變;不但要用手為環境做環保,更要用智慧為心靈做環保。」

實景拍攝 呈現原汁原味

人生不太順遂的陳桂珍,因為在高爾夫球上遇到來打球的林昭元師兄,因而加入慈濟,改變了她的人生。(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三個故事發生在不同地點,為了忠於真實的場景,三齣戲都盡量在發生地點拍攝;例如,《第一名磨》(3月17日播出)全劇便都在花蓮取景。製作人羅至中表示,本劇的特色是,除了可以看見花蓮的好山好水,女主角永婕師姊也幾乎全程擔任顧問,指導演員如何操作又重又危險的磨石機具,以及教大家瞭解各種石材。她與劇組人員朝夕相處了一個多月,經常關心工作人員有沒有吃飽、睡好,還會請大家到家裡玩,就像一個親切的媽媽。

《戀戀龜吼村》(3月3日播出)製作人邵弘毅表示,現在的龜吼村已經觀光化了;為了呈現1950、1960年代的純樸漁村風貌,劇組特別選在仍未完全開發的三貂角馬崗村漁港取景,潛水的畫面則是在小琉球海域。

分別擔任男女主角的張善為和張珮瑩(小八),在劇中也都十分稱職;尤其是從綜藝轉戰戲劇的張珮瑩,頭一次挑戰海女角色就拿捏得相當傳神。她表示,其實以前曾經有過兩次溺水經驗,對潛水有恐懼感;為了詮釋好這個角色,她克服心理的障礙,向潛水教練學習潛水;為了要表現海女工作的真實面,正式拍攝時身上還不能有任何救生裝備。敬業的精神令劇組人員十分讚賞。

「九降風」就是東北季風,強勁的風力猶如桂珍的心境。《果嶺上的九降風》(3月24日播出)製作人趙石堯表示,「新竹因為地形的關係,九降風特別強勁;在果嶺上四周沒有障蔽,更是受到風的直接吹拂。劇組在當地拍攝時,最能感受這種季節風的威力,也能深刻體會女主角內心的不平靜和衝擊。」

三位在婚姻中跌倒的女性,透過當環保志工的機會,改變了心念而讓人生大為不同;她們用圓融的處世智慧,化解生命的困頓和苦難;不僅展開了幸福的人生,也幫助了身邊的人。

(文:吳立萍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4/02/26)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