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同款病 淑卿貼進病人心

2010-07-25   | 莊敏芳 邱淑絹
慈濟志工張淑卿自身罹患血液疾病,仍積極付出,在骨髓捐贈宣導活動不時地向路人說明。
從往蘆竹的路上,桃園慈濟志工張淑卿的記憶一一浮現,眾人隨著車輪的翻轉,將那記憶一點一點地,自張淑卿的口裡撿拾。

賒油借米煮薯粥 難忘母親喘息身影

張淑卿,來自單親家庭,自幼和外婆相依為命,與親戚同住三合院的老宅子裡,度過不寬裕但充滿歡樂的童年。

光復不久的1950年代,戰後的農村收成不易,往往收成的米,難使一家子溫飽。張淑卿年幼的記憶裡,最常見的,是嬸婆至三合院不遠的上厝、下厝賒油、借米;而舊時廚房大灶裡,最常煮的,是蕃薯籤加上寥寥可數的白米熬煮成的粥。

貧困的童年生活,讓張淑卿(後)懂得分擔媽媽(前)的辛勞,主動整理家務。
寂寥的蕃薯粥,是一家子的主食。只有廚房角落的小火爐上,熬煮的一丁點兒白米飯,才是年邁的曾祖母,稍能端得上抬面的營養。

那時,多病的母親沒走幾步路,就得靠在路邊喘息,看在張淑卿的眼裡,深感不捨與心疼。因此,初中畢業後,她沒再繼續升學,至藥廠當作業員,賺取微薄薪水,補貼家裡生活所需。

1980年,她與職業軍人陳敏良結婚,夫妻總是聚少離多。隨著孩子相繼出世,舉家都搬到新店和先生同住。年紀大的母親,選擇留在大溪老家,夫妻倆只好假日時,再帶著孩子回去探望。

表妹罹癌因緣 接觸佛法萌善念

1987年農曆新年剛過,一通電話,讓淑卿對生命有了新的認知。從小看著長大的表妹,得了急性白血病,連夜被送至台北的醫院治療。之後的幾個月裡,張淑卿總是利用假日,回家探視母親兼陪伴罹癌的表妹。

在醫院設置的佛堂中,一本講解『四聖諦』與『十二因緣』的經書,讓張淑卿領悟人世的因緣。自此她明白,人生,不是只有一輩子,而是累生、累世的過去,與累生、累世的將來。

泛透著領悟後的慧黠,張淑卿說:「既然人有許多的來世,那我這輩子知道了,就不想讓它空過,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情。」那想法是,若今生是累世中的一張考試卷,她,就不想交白卷。

在醫院裡,她巧遇已是慈濟委員的表妹,經由證嚴上人助人事蹟的簡介,她加入慈濟會員,做了心中認為有意義的事。

安頓家庭是道場 先生反對變支持

1995年,不放棄做好事的張淑卿,接受慈濟委員培訓,年底即將受證前,因先生仍無共識,「以孩子還小,母親需要照顧為由。」堅持以家庭為重,希望她放慢腳步。

張淑卿(前排中)有心助人,卻因為家裡先生反對,遲了六年才順利受證。
張淑卿心想,若勉強受證但無法參與工作,也枉費受證的意義,而將受證之事放下。她說:「受不受證不重要,有沒有心要堅決地跟著上人才重要,慢一點沒關係。」

2000年,照顧許久的老母親往生,辦完後事,張淑卿決心要跟上慈濟的隊伍,參加委員培訓,然而先生仍不認同。「他說都慢那麼久了,不能再慢一些嗎?」心想「要成就自己,得先成就別人。」張淑卿決定再慢一年。

期間,她忙著生意、照顧家中老小,無法承擔慈濟的工作,常覺愧對組長。然而,組長林瑞華一席話,給了她安定的力量。「她跟我說:『把心安住於所在的地方,那無處不是道場,何處不能做慈濟?』」這席話,讓張淑卿更堅定慈濟的路。

處於家中,每和先生有摩擦,總會收到一句:「你們上人都這樣教妳哦?」若要出門參與活動,先生又是另種態度:「我們不用做菩薩,做平凡人就好。」

「我已經慢六年了,絕對不能再慢了。」頓悟後的心念,張淑卿篤定地向先生說:「我知道你關心我,但你的方式讓我很難過;這腳步我一定要踏出去,家裡我會打理好。」

篤定的信念,加上篤定的步伐,張淑卿於2001年再度培訓,進而受證。先生自知擋不了她,轉阻礙為護持,全力做她的後盾。那讓張淑卿驗證:「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當願很大時,阻力也會變成助力。」

揣藥包肚皮扎針 自己生病仍關懷別人

張淑卿受證兩年後,承擔起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幹事,從宣導捐髓、驗血活動、訪視捐贈者家庭,陪伴、關懷捐贈者的身心健康,至親自烹煮營養藥膳等無所不包。

承擔起骨髓捐贈小組工作,各種場合都看得見張淑卿的微笑。
雖然身心疲累,但也認為一覺醒來,又將會生龍活虎。然而,她有時走路腳容易酸、容易喘。「我上一層樓梯要停三次,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

2003底,張淑卿發燒不退,至醫院檢查,發現血紅素僅有3.8(正常在11-15),隨時都有暈倒的危險。在醫生的勸說下,她每天至醫院輸血,每天一千西西,共輸血三天。

回到花蓮慈院做檢查,得到的結果是「骨髓生成不良症候群」。此病別無它法,只能靠長期輸血。

張淑卿家住桃園,因而就近於北部醫院輸血。每輸血一次,她得打一劑抗過敏針,消除過敏現象。「我很怕那支針,打時很痛,一點點針要推幾分鐘;當針還在推時,我就整個麻上來,然後昏過去。」

會讓人昏掉的抗過敏針,不是僅有的考驗。一袋血裡含有高量的鐵劑,鐵無法自人體自動排掉,大概輸血二個月後,她開始打排鐵針。

而那針,並非只是支針。「醫院給我個像腰包的馬達,我得自己弄藥後,把它們放在腰間,再往自己肚皮札針,從星期一到星期五,一星期五天,每天輪流打不同地方。」

那針,也讓張淑卿打到好怕。「十五西西的藥水,從札針到馬達開動,要打十個小時,我就得背它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張淑卿沒讓它空過,札著針背著馬達,一樣參與共修、去按門鈴愛灑社區,縱然隔天肚皮紅腫疼痛,亦無怨言。

驚聞大限在前 坦然面對生命考驗

整整兩年,張淑卿過著輸血和排鐵的日子,不堪負荷的體能,隨著時日漸走下坡。她意識事態的嚴重,將店面生意轉讓予人,又到花蓮慈院,徹底地檢查個清楚。

那時,張淑卿還不知自己的嚴重性。「我問醫生,血液疾病那麼多型,我的是那一型?」

「妳哪一型都不是,是『前血癌』。」那意指,將進入血癌的前段病程。那時,張淑卿才知道難過。「我進到病房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摔進床裡大哭一場。」

「若不做骨髓移植,醫生說依文獻看,通常五年會病變。而我,已經拖過兩年了。」哭過後,她起而整理思緒,明白自己好多事想做還沒做,於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假設三年後生命就要結束,就把握現在趕快去做。」許多的計劃,在那一星期裡重新洗牌。

為了專心養病,一家人搬出原本狹小的住屋,環境改變,張淑卿整個心境也改變,以坦然自在的心調養身體,兼併運動、散步,從食物上著手,全心養病,先生更體貼地凡事順她,讓她有很愉悅的心情。

幾個月的休養,她身體狀況逐漸改善,奇蹟式地跟輸血絕緣。「我現在血紅素都呈穩定狀況。」

感恩菩薩美意 用愛提昇自我免疫力

走過生命的考驗,張淑卿(右)更能貼進病人的心。
走過血液疾病的苦,張淑卿有更深的體會,因而面帶微笑,堅持不放過任何一個參與助人的機會。「可能是菩薩的美意,希望我先去體驗血液病患的苦,讓我日後在關懷病患時,更能貼近病患的心。」

目前,張淑卿持續做志工,生活輕鬆而自在。「有天看到一句話說:『當一個人因去愛人,而感到很幸福時,整個人就會活化起來,自我免疫的能力也會提升。』」

現今,張淑卿感覺自己很幸福,豐潤的臉上始終掛著健康的微笑,在慈濟的菩薩道上,日日精進。

(文:莊敏芳、邱淑絹 照片提供:張淑卿)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