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鶯師姊 助產人生迎新生

2010-10-05   | 潘瑜華
在慈濟道上,宛如年輕時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又充塞在淑鶯師姊心中,她知道在「迎接新生」的道路上,將永遠樂此不疲。(攝影者:潘瑜華 地點:慈濟關渡園區 日期:2010/08/24)
慈濟志工李淑鶯,1949年生,嘉義人,婚後育有二子。1976年在高雄開業,經營助產所,平均每年接生四百個新生兒。1998年妯娌接引入慈濟,在一次六龜獨居長者訪視中,驚覺世間竟有如此貧困的人,激發其內心深處一角。1999年結束營業舉家遷居關渡;立即把握因緣發揮生命價值,一頭栽入慈濟十多年……【2010年北區慈濟人列傳九九聯展‧百位人物之一】

少女擔責分家計 醫師殷勉考護校

診所產房間,嬰兒哇哇叫的聲音此起彼落,在外等候的親人,臉上難掩喜悅的笑容;跟著阿母來到診所的李淑鶯,似乎也感染到喜氣,流露出靦腆的微笑。

「妳女兒已這麼大了,看來好乖巧!」身穿白衣袍的顏醫生,滿面笑容地說著。

「顏仔,要麻煩你了,這個孩子較內向,國中畢業了,醫生館的代誌(閩南語,事務、事情的意思)不懂,請你好好牽教(指引教導)……」阿母對著顏醫生頻頻拜託,並拉著淑鶯說:「來,叫顏醫師。」

在旁的淑鶯,看兩人熟絡的聊天,忐忑不安才慢慢消除,她怯怯地喊了聲:「顏醫師好!」心想:「阿爸希望我早點外出工作,學得一技之長,也好分擔家計,我一定要在醫生館好好地學,才不會讓爸媽失望。」

淑鶯沒有讓爸媽失望,更贏得顏醫師讚賞。紅潤臉龐總掛著一絲笑容的她,總是仔細地消毒各種醫療器具,而遇有不懂的地方,她一定隨時向顏醫師問明白。

這一天,在診間裡,淑鶯隨身帶著筆記本站在正在看診的顏醫師旁。

「有身孕時消化系統機能降低,容易引起脹氣;妳胎位正常,但隨著胎兒長大,子宮壓迫直腸,難免排便不易。」顏醫師向產婦說明,「要吃水果、蔬菜,多喝水,澱粉類要少吃。」

對護理有興趣的淑鶯,趕緊記下顏醫師所說的話,而孕婦一走出診間,她即上前請教醫生如何解決懷孕期的便秘。

「最好每天戶外散步,適度的運動也能控制體重。」顏醫師說。

「如果嚴重便秘,可以灌腸嗎?」淑鶯繼續問。

「千萬不能灌腸,怕會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顏醫師耐心回答。

顏醫師對淑鶯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很是欣賞,就建議她:「妳有興趣,我開些書單給妳,有空去補習,考護校。」

「多謝!多謝顏醫師!我會利用時間唸書。」興奮的淑鶯連聲道謝的同時,一思及阿爸因為替阿姑作保被牽連,現在他的薪俸,大半都拿出來幫姑丈還債,何況她還要存錢幫弟弟、妹妹註冊。她不再說話,只是默默地收拾診間。

負笈向學背鄉井 焚膏繼晷願得償

李淑鶯師姊經由妯娌接引入慈濟,在一次六龜獨居長者訪視中,驚覺世間竟有如此貧困的人,激發其內心深處一角。(攝影者:潘道清 地點:關渡園區 日期:2008/12/02)
這天,阿舅到家裡來,淑鶯向他說出無法補習升學的為難處。

「妳若有興趣,做助產士也是一技之長,很有將來。」阿舅鼓勵她。

「有時要值夜班,作息顛倒,要讀書有點困難。」淑鶯想到目前處境。

「女孩子終要走入家庭,妳若做助產士,時間上較能兼顧家庭,也能幫到家裏,妳還是先念書比較重要。」

「我知道……這裡沒有補習班,台北才有……補習費也不少。」淑鶯支支吾吾說著。

「那妳就上台北去補習,我幫妳出些補習費,考上護校畢業後,再去考護士、助產士執照,將來有機會可以開個產房,替人接生。」舅舅分析道。

有了後援,淑鶯決定放棄診所工作,遠赴台北補習準備考護校。

到了台北後,淑鶯白天在電子公司做作業員,下班後在租來的老舊公寓,木板隔間房內,繼續坐在書桌前挑燈夜戰,窗帘縫隙透進的夜光落在她的臉上。

「阿鶯,早點睡,明天一早還要到工廠上工……」同鄉室友阿蘭躺在床上催促著。

阿蘭看淑鶯默不吭聲又問:「妳這樣會不會太累?晚上還要趕到補習班上課。」

「在台北步步都要錢,光是補習費,就花一大半,萬一考不上,補習費全泡湯,努力一點才行!」淑鶯頭也沒抬地說。

「對啊,萬一考不上,怎麼辦?我們志在必得。」阿蘭與淑鶯互相打氣。

這時,隔壁房收音機傳來《孤女的願望》歌聲,歌詞中「自小離開父母的身邊,沒人替咱擔心將來代誌……」好像唱出她們倆為前途打拚的心聲。

個性堅強的淑鶯,心知家裡並無充足財力供她不斷補習,她在不能落榜的心理壓力下,考上台北護專。

一早,室外格外清明,空氣裡瀰漫著清涼青草的芳香;五點就起床的淑鶯,台北護專畢業後,她仍夜以繼日唸書,終於陸續通過國家考試,拿到助產士及護理師執照。

成家立業忙不迭 慈濟善緣難埋沒

淑鶯一回到高雄,阿舅就忙著幫她找尋開業地點,「阿鶯,我看高雄加工區那邊年輕人多,比較會生,不怕沒生意。」就這樣決定了開業地點。

「安生助產所」在眾親友的祝福下順利開業,才二十七歲的淑鶯平均一天接生四、五個新生兒;這樣的辛勞,她甘之如飴,也有能力挑起家中經濟大樑,改善生活環境。

二十九歲時,她經親友介紹,與長她五歲的黃俊宏結婚,生活過得單純;兩個兒子陸續出世後,她將診所設在一樓,住家在二樓。俊宏一接掌了公公的建築營造業,工作比她還忙,管教孩子的責任自然落在她身上。

頑皮、好動的兒子及二十四小時待命的接生工作,她像蠟燭兩頭燒;幸好,在孩子求學階段,淑鶯只要有空,就帶著孩子參加慈濟的活動;在志工的帶領下,她看著孩子漸漸能體諒她飲食、起居無定時,經常日夜顛倒的辛苦,她心想:「還好當時沒有拒絶林媽媽的邀請!」。

那天,產婦的母親林媽媽,為慈濟克難功德會蓋醫院勸募病房,邀請淑鶯參加在東海大學舉辦的「幸福人生講座」。

「我的工作不定時,還要到台中……」淑鶯婉拒。

「阿鶯,我知道妳很有愛心,不是只光捐錢,妳要來了解慈濟。」林媽媽勸說。

在活動中都認真餐與的淑鶯師姊,除了陪伴新進菩薩,自己也用心每個當下。(攝影者:潘道清 地點:關渡園區 日期:2008/03/04)
慈祥的林媽媽為了勸募,一個星期走了好幾趟助產所,淑鶯心想:「林媽媽真有耐心,就當坐遊覽車去旅遊散心。」

一上車,慈濟志工親切地問好,並在車上播放慈濟建醫院的錄影帶。播畢,志工向大家說:「師父為了窮人生病沒錢繳醫院的保證金,決心召集眾人的愛心,一起來蓋醫院救人……師父說:『我需要每一個人的力量,一個都不能少。』」

證嚴上人的這一句話觸動淑鶯的心,那一身柔弱身影縈繞在她的腦海;淑鶯想到小時阿爸常為籌錢繳學費煩心,阿母受親友幫忙,不也是互相?而自己也曾是受很多人的幫助。

「醫院靠每一人的力量,事情就容易多了。」淑鶯思忖著,當下便認捐一間病房。返家後,她在掛號櫃台貼上「歡迎加入慈濟功德會」的字條,響應上人的呼籲。

探山區獨居老嫗 喚醒悲心勤訪視

淑鶯除了募款,也開始參與活動。有一年冬天,她的小嬸問她:「我帶妳去山上,看住在六龜的獨居阿嬤,好嗎?」

「好呀,幫助人是好事。」淑鶯對於身著慈濟制服的小嬸,打內心欽羡。

她們與另兩位志工走入人跡罕至的山區,幽暗老舊的矮簷斗室裡霉臭氣瀰漫,破舊的床上躺著一位因受凍而瑟縮的老人家。

「阿嬤,阿嬤!妳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小嬸問。

阿嬤呻吟地說,「真冷! 頭暈全身無力,全身艱苦……」

淑鶯怯生生走近一摸,阿嬤的棉被及衣褲因尿失禁濕透了,她鼻一酸,眼淚不自主掉下,彷彿見到自己的親人般的不捨與心疼。

小嬸吩咐在旁的淑鶯:「妳趕緊去燒熱水,咱們來為阿嬤洗澡。」

四人幫忙清理床舖、為阿嬤沐浴,換上乾淨的衣物。志工貼心地準備一盆熱水,讓阿嬤泡腳,並奉上一杯薑茶。阿嬤氣色變得紅潤,不住地咧嘴道謝;天花板垂掛的燈泡光影,映得阿嬤臉上的皺紋變柔和了,志工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問候,狹窄的空間在淒冷的嚴冬中頓時溫暖起來。

回程中,淑鶯感慨道:「現在台灣經濟發達,竟然還有這麼貧困的人!」

「上人說,『見苦知福』,感恩阿嬤示苦相,讓我們知道珍惜擁有。」同行志工若有所感回答。

淑鶯聽了心生慚愧,自己同樣是從艱苦歲月走過來,應該多做些助人的事,「以後妳們要記得帶我來喔!」,淑鶯自此常抽空參加訪視。

遷居關渡更投入 為苦難人做渡舟

李淑鶯師姊(右)退休後,舉家搬遷至關渡旁,參加各項活動從不缺席。(攝影者:潘道清 地點:關渡園區 日期:2009/10/07)
五十歲的淑鶯,覺得體力大不如前,「行善、行孝不能等」的觀念,讓夫妻兩人決定退休,舉家搬遷至關渡旁。她捐出養老本,加入大愛台周遭及關渡園區景觀建設活動;她每天到關渡園區的廚房,幫志工們打理飯菜、水果;對於感恩戶的關懷,她更不遺餘力。

照顧戶阿秋(化名),就住在淑鶯家附近,她原是一家公司的會計,與已婚的老闆日久生情,產下一女後被迫分手;自此,她罹患嚴重的精神分裂躁鬱症,雖有就醫,但常有試圖了結生命的念頭。

一個寒冷的早上,淑鶯在街頭看到阿秋身上僅穿著短褲、T恤,低著頭精神恍惚地走在路上。

「阿秋,天冷,怎不多加件衣服?」

「我好想去跳樓,我不知怎麼辦?」阿秋喃喃說道。

「妳有沒有照三餐按時吃藥?」淑鶯看她似乎未定時服抗憂鬱症的藥,拉住她的手,往阿秋家走去。

「我就不想吃,心情好悶!」阿秋賭氣地說。

「沒有媽媽的女兒很苦,妳要為女兒好好照顧身體。」淑鶯柔言軟語勸著阿秋,「心情不好時到公園走一走,曬曬太陽,有空時看看大愛台。」

「我也是這樣想,可是做不到!」阿秋一臉愁容。淑鶯怕她再受刺激,轉移話題:「我們來打掃,好不好?兩人一起做比較有意思。」淑鶯看到桌上杯盤狼藉,垃圾到處堆積,隨手整理了起來,也帶動她一起做家事。

「師姊,我自己來就好。」阿秋不好意思說。

慢慢地,阿秋打開心門、敞開胸懷向她傾吐心事,兩人逐漸建立起朋友般的情誼。

「師姊,我有努力正常吃藥,也早起運動,心情比較不會煩躁。」

「阿秋不錯喔!只要想到孩子,會讓妳走過來的,不用擔心。」淑鶯讚許、鼓勵的眼光望著阿秋那自然流露母愛的眼眸。

淑鶯帶著阿秋參加慈濟的歲末祝福,阿秋看到他人將裝滿銅板的竹筒,捐給慈濟,便問淑鶯:「我也好想有個竹筒,每日投錢,做個手心向下的人。」

「當然可以,有願就有力,只要有心,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的貴人!」淑鶯拉起阿秋的手,「走,我們去拿竹筒……」

淑鶯看著彷彿新生的阿秋,年輕時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又充塞在她心中,她知道在「迎接新生」的道路上,將永遠樂此不疲。
2010「北區慈濟人列傳‧九九聯展」 10月12日起於台北慈濟醫院登場

(文:潘瑜華 台北報導 2010/10/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